柯少玲
【摘要】所谓“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和谐融洽的师生观、推陈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能动发展的学生观为思想基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灵活运用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兼顾师生情感的交流,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求知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和谐高效 课堂教学 和谐 教学手段 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新时代追求的主题,是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教育的基础。语文作为义务教育最基础的学科,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放飞思绪,张扬个性的平台。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当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的多重共鸣时,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去思考,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高效的课堂。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去引领学生身心和求知同时全面发展?笔者从教二十多年,在语文教学中,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灵活运用多变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1.快乐多样导入激发兴趣。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讲授每一个新知识的初始阶段,通过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良好的切入,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氛围,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叩开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悄然动容、神思飞越,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开好路,使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语文的状态,成为乐于学、善于学的人。
2.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为学生参与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提供平台,游戏内容新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时,我就为学生编排课堂活动剧,让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学生在表演中就能亲身体验到人物的心理,更好把握住人物的性格。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得到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教学的板书教学,教师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主要方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苏州园林美景。我通过网上寻找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和谐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尊重与信任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流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多重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效语文课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个体差异,制度不同的教学方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是我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无后顾之忧敢于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如“你真是太棒了”“你的回答真精彩”“让我们为他鼓掌”等等,这样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给学生留下良好的课堂印象,使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产生愉悦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肖玉敏.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J].中学时代. 2012(6).
[2]纪向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