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前两期“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的基础上,我们在本期设置了5个专题,包括“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作文”,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训练。
专题9文言文阅读
江西邱员太
【考点透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知,在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中考命题的重中之重。考点主要包括:节奏划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分析、阅读感悟、品味鉴赏、拓展迁移等。素材方面,课内外兼顾,且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考查比重有增加之势。
课内文言文的考查,选文都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篇幅或文中经典片段,有的是单篇(片段)阅读,有的是对比阅读(或诗文对比)。课外选文,一般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大多是考生所熟悉的典故、寓言、传记节选、名家名篇及其片段。课外文言文阅读,有针对一篇课外文言文命题的,也有两篇对比阅读的。2014年有近半考区采用了课内外对比阅读的考查方式,甚至有少量考区把诗词也加进来,总共出现三则材料。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文章,主题或风格大都相近,文章的关联性都很强。命题者通常在两篇文章的可比处做文章。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出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是课内学习过的,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因此,复习时,要以课本为“本”,加强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将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从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掌握方法,温故知新,方能提高解题能力。
【真题例析】
例1(2014年湖北十堰卷)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鸢飞戾天者(叫)
窥谷忘反(“反”通“返”, 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解析:这是一篇课内文段阅读题,选取的是整篇材料。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词语解释题的关键是激活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逐项进行排查。A项, “戾”是“至、到”的意思。这个错误项设计巧妙,我们在《童趣》中学过同音形似字“唳”,它是“高声鸣叫”的意思。B项,“轩邈”, “轩”指向高处伸展,“邈”指向远处伸展。D项,“绝”是“断、断绝”的意思。
参考答案:C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急湍甚箭”是“急湍甚于箭”的省略;“湍”“甚”“奔”等是关键词,必须做到准确翻译。“湍”指激流的水,“甚”是“比……还”的意思;“奔”指飞奔的骏马。
参考答案: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地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与理解能力。A项,从文体、内容和主旨的角度设题,解说正确。B项,从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的角度设题,解说正确。C项,从文章构思的角度设题,解说正确。D项,从对句子的理解角度设题,这句话是作者触景生情而产生的联想,并非是他所见。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鸢飞戾天者”这五个字理解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而不是看见“鸢在天上飞”,也就是说,这句话是一种假设,而非实景描写。
参考答案:D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景方法的理解能力。本文是一篇描摹山水的名篇佳作,写景手法之妙令人叫绝。
参考答案:(示例一)“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示例二)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例2(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精骑集》序endprint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nǎnɡ):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 不 知 曩 时 十 一 二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解析:这是一道课外文段阅读题,选取的是整篇材料。本题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力。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最为关键的是要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不要把一个词读破,要保证词意的完整性。选项中这句话有两层意思,“殆不如”(大概比不上)是一层意思,“曩时十一二”(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是另一层意思,这样从它们之间划分节奏就没问题了。此外,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还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定中之间、并列短语之间都要划分节奏。从本句看,“殆不如”与“曩时十一二”是动宾关系,所以,它们之间要划分朗读节奏。
参考答案:B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辄()
(2)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的考查,即使选材在课外,答案也在课内。也就是说,试题中出现的词语,至少在课本中学过一次,有的学过多次。“辄”字,我们在《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等课文中都学过。“辄”基本意思是副词“就”。“比”字,我们在《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三篇课文中学过,分别是“靠近”“等到”“相比”的意思。再联系选文中的语境,此处应为“等到”的意思。
参考答案:(1)就(2)等到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翻译课外文言句子,首先要学会直译,也就是一字一句相对应翻译,采用“留,补,删,换,调,选”六字法,如“我”“三千”“数万”等词可以照录不翻译,“骑”“敌”“君”“羸”“卒”分别转换成“骑兵”“对抗”“你”“疲弱”“士兵”等,“精骑三千”“羸卒数万”可分别调整顺序为“三千精骑”“数万羸卒”,经过这样一些步骤,整句话的意思就出来了。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意译的方法,如可以把句中“三千”和“数万”分别意译为“少量”和“众多”。
参考答案: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
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概括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紧紧抓住题干中“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这两个时间节点,然后对照原文,寻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第1自然段,讲的是少时读书的情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是他遇到的问题;第2自然段,讲的是后来治学的情况,“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是他遇到的问题。最后一段,是小结,分别用“少而不勤”“长而善忘”对上述两种状况进行高度概括。
参考答案:少时读书“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来治学“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的理解感悟能力。答题时我们可以把原文当作一个点,并由这个点升发开来,切不可天马行空,另搞一套。如秦观少年时虽然天资聪颖却荒废了学业,由此出发,我们获得的启示可以是: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其他的启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出。
参考答案:①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提升自我;③学习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例3(2014年福建宁德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①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②家见《书》疏义③,因请寓宿④,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⑤。endprint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过:过人之处。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④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书诗四句书: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
(3)师谓其父母曰谓:
(4)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去:
解析:这是一道课内外对比阅读的考题。本题考查对词义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1)(2)小题中的词语直接来自课本,“书”是“写”的意思,“就”是“完成”的意思。第(3)(4)小题中的词语,在课本中也多次出现,“谓”是“对……说”的意思,“去”是“离开、离去”的意思。
参考答案:(1)写(2)完成(3)对……说
(4)离开、离去
2.翻译下面句子。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师大奇之。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句子都是省略句,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地方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1)让(仲永)作诗,(他)作的诗(已经)不能与先前的名声相当了。(2)老师对这(他的这种问答)感到十分惊奇。
3.用“/”标注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两处)
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力。这个句子,从总体上看,“传”与“一乡秀才观之”是动宾关系,两者之间要划分节奏;宾语“一乡秀才观之”又是主谓关系的短语,“一乡秀才”是主语,“观之”是谓语,两者之间也要划分节奏。
参考答案: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
4.方仲永与许衡资质相似,二人父母均为农民,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方仲永的父亲是“,”;许衡的父母是“”。(用选文原句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能力。此题把两则选文放在对比的情境中,要求学生找出不同点。题干中“截然不同”是关键词,也就是说,寻找出的句子应是双方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不同做法,顺着这种方向去思考,就不难在两则选文中找到答案。
参考答案: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父母强之不能止(或:如是者凡更三师)
5.阅读甲、乙两文,从仲永和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除教育因素外)?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感悟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括号内“除教育因素外”的提示,也就是说,这里所答的启示,要从故事主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同时,还要理解,选文中的仲永和许衡两人,一个是反面,一个是正面,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得到不少启示。
参考答案:读书不能急功近利;读书要有远大理想;热爱学习;刻苦勤奋。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蕃()(2)濯()
(3)益()(4)植()
(5)宜()
2.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二、(2014年浙江温州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东坡①
(南宋)陆 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qióng)杖:竹杖。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筑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下列表述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endprint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三、(2014年湖南益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5题。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糍,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囊其口(口袋)
B.贼易之(轻视)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A.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5.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每空限填一至两个四字短语)
四、(2014年湖北荆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释】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鲦鱼出游从容从容:自由自在
B.是鱼之乐也是:判断词,与“非”相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怎么
D.请循其本循:依照
3.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5.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6.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endprint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 神 变 则 鱼 逝 矣 奚 其 获?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五、(2014年黑龙江绥化卷)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王之伐越,何也?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翻译下列语句。
(1)皆以美于徐公。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3.【甲】文中齐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乙】文中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
4.【甲】【乙】两文都以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
5.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新题预测】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或谓惠子曰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搜于国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D.其名为鹓并自为其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发()(2)是()
3.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请说说庄子讲奇鸟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5.请结合文意说说惠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亭亭净植亭亭玉立
D.陶后鲜有闻寡廉鲜耻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乱()(2)涟()
3.翻译下列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乙】文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的?
5.【甲】【乙】两文相同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两文的立意方法分别是什么?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可忍孰不可忍
B.委而去之去伪存真
C.举于版筑之间举贤使能
D.征于色发于声喜形于色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endprint
(1)委()(2)恒()
3. 翻译下列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甲】【乙】两文提出论点的方式有何不同?两文中论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5.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著①教帝学书
太宗②听政③之暇,尝以观书及笔法为意,诸家字体,洞臻精妙。尝令中使④王仁睿持御札⑤示著,著曰:“未尽善也。”太宗临学⑥益勤,又以示著,著答如前。仁睿诘其故,著曰:“帝王始攻书,或骤称善,则不复留心矣。”久之,复以示著。著曰:“功已至矣,非臣所能及。”其后真宗尝对宰相语其事,且嘉著之善于规益,于侍书待诏中亦无其比。
(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五》)
【注释】①王著:宋初书法家。②太宗:宋太宗赵光义。③听政:处理事务。④中使:官名。⑤御札:皇帝手写的书札。⑥临学:临摹学习。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真 宗 尝 对 宰 相 语 其 事
A.真宗/尝对宰相语其事
B.真宗尝/对宰相语其事
C.真宗尝对/宰相语其事
D.真宗尝对宰相/语其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示()(2)益()
3.太宗前后以御札示著三次,王著分别是怎样说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真宗对王著有着怎样的评价?请用原文回答。
5. 你认为王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谷
谷,字守愚,袁州宜春①人。父史,开成中为永州刺史。谷幼颖悟绝伦,七岁能诗。司空侍郎图②与史同院,见而奇之,问曰:“予诗有病否?”曰:“大夫《曲江晚望》云:‘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此意深矣。”图拊③谷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谷多结契山僧,曰:“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齐已④携诗卷来袁谒谷,《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已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九》,有删节)
【注释】①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②司空侍郎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③拊:抚摸。④齐已:晚唐诗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A.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B.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C.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D.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为()(2)奇()
3.翻译下列句子。
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
4.选文主要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郑谷的才华的?请简要概括。
5.“一字师”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诚斋夫人
杨诚斋①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纻,躬纺缉②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③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有删节)
【注释】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缉:把麻拆成缕连接起来。③长物:多余的东西。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奴/婢亦人子也B.奴婢/亦人子也
C.奴婢亦/人子也D. 奴婢亦人/子也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躬()(2)宜()
3.翻译下列句子。
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4.选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诚斋夫人的勤劳的?请简要概括。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诚斋夫人怎样的品格?
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①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②,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③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绐:古同“诒”,欺骗,欺诈。②息女:亲生女儿。③儿女子:犹言妇孺之辈。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endprint
B.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
C.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
D.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固()(2)目()
3.翻译下列句子。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4.选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吕公有远见?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5.从选文看,吕公到底看中了刘季(邦)什么?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一、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4)通“直”,立(5)应当(或:当)
2.(1)(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对于菊花的喜爱(或“爱好”),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陶渊明:花之隐逸者也。世人:花之富贵者也。
4.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二、1.(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2.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B(A项,没说到“旧止片石布其上”这层意思,“已经很旧了”不是指木桥。 C项,没说到“旧止片石布其上”这层意思,“木桥”是后来扩建的。 D项,不是“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而是“后来扩建成木桥”)
4.(1)雪堂(2)仰慕
三、1.A(囊:这里的意思是“捂住”)
2.D(例句和D项中的“为”都是“被”的意思)
3.(1)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2)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
4.区寄智杀强盗。
5.有备而来,主动出击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四、1.A(题干和A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代事件”)
2.B( 是:代词,“这”的意思)
3.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均为实写)
4.C(惠子认为庄子不是鱼,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
5.D(专注于目标者往往不容易获得成功,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事物)
6.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7.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确定的!
五、1.D(题干和D项中的“之”字都是“助词,的”)
2.(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能看清别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3.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和兵弱
4.设喻(类比、比喻)
5.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等。
【新题预测】
一、1.A(A项,分别为“动词,做宰相”和“名词,相”。B项,均为“有人”。C项,均为“国都”。D项,均为“名字”)
2.(1)出发,起飞(2)这时
3.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我吗?
4.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讥讽了惠子的利欲熏心、薄情寡义。
5.答案示例:①面对别人的挑唆,惠子不加分辨,轻易相信,可见他轻率、疑心重。②朋友来访,却担心朋友夺去自己的相位,可见他利欲熏心、薄情寡义。
二、1.A(A项,分别为“出名”和“说出”。B项,均为“更”。C项,均为“高耸、直立的样子或姿态”。D项,均为“少”)
2.(1)使……扰乱(2)水
3.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4.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
5.托物言志(象征)。【甲】文反向立意,【乙】文正面立意。
三、1.B(A项,均为“代词,这”。B项,分别为“离开,指逃跑”和“除掉”。C项,均为“选拔,任用”。D项,均为“脸色,表情”)
2.(1)舍弃,放弃 (2)常常,经常
3.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少。
4.【甲】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侧重“地利不如人和”。【乙】文结尾才提出论点,侧重“生于忧患”。
5.答案示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作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1.A(“真宗”是陈述的对象,为主语,“尝对宰相语其事”是陈述的内容,为谓语,主谓之间要划分朗读节奏)
2.(1)给……看 (2)更加
3.第一次:不是很好。第二次:不是很好。第三次:功底很深,不是“我”能达到的。
4.善于规益,于侍书待诏中亦无其比。
5.答案示例:王著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方法恰当的人。
五、1.C(“当为”是动词,“一代风骚主也”是宾语,动宾之间要划分朗读节奏)
2.(1)担任 (2)以……为奇,感到不同寻常
3.蜀地的茶叶就像僧人,不一定都美,但却离不开。
4.巧妙回答司空图的提问;精当点评齐已的诗作。
5.答案示例一:能够给别人纠错,要有才华和智慧;能接受别人纠错,要虚心和谦逊。答案示例二: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客观事物,才能使描写的情景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六、1. B(“奴婢”是陈述的对象,为主语,“亦人子也”是陈述的内容,为谓语,主谓之间要划分朗读节奏)
2.(1)亲自(2)应当,应该
3.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养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样的心呀!
4.答案示例:亲自下厨给下人煮粥;亲自种纻纺线织衣;生儿育女全部自己喂奶。(写出两件即可)
5.宽厚仁爱,善待下人,勤俭持家,言传身教。
七、1.C(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沛中豪桀吏”,谓语是“闻令有重客”,主谓之间要划分朗读节奏)
2.(1)本来,一向(2)用眼睛,使眼色
3.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5.答案示例:平常人认为刘邦胆大妄为,而吕公看中了刘邦有胆有识。刘邦为泗水亭的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于是在觐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钱也没带,目的就是想戏耍赴宴官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