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鸣凤和四凤分别是巴金《家》和曹禺《雷雨》中的两个婢女。她们两个都是年轻美丽的女子,处于人生最美的时光,但可悲的是两个人最后都面临着惨的结局——死亡。下面我将对两个人的年纪、身世、悲剧根源、思想缺陷、性格因素进行比较,以便读者对她们有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鸣凤 四凤 悲剧 比较
巴金的《家》和曹禺的《雷雨》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两部巨著,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经典角色,成为中国文学史长河中耀眼的明珠。除了那些主角外,书中也有很多配角让读者印象深刻。鸣凤和四凤分别是《家》和《雷雨》中的两个婢女,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同情和爱怜。两个人有着相似的生存环境、身世地位,最后也都走向死亡的悲惨结局。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这两朵鲜花的凋零,在让我们悲叹的同时,也留给大家太多的思考。
一.身世年纪的相似
鸣凤和四凤有着相同的年纪,都正值豆蔻年华,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家》的第二章这样介绍鸣凤:“瓜子型的脸庞也还丰润,在她带笑说话的时候,脸颊上出现两个酒窝。她闪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天真地看着他们。”[2]看见这段描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么一个纯洁、美丽、机灵的少女,觉慧就经常称赞她很纯洁,觉民也说她又聪明又漂亮,一点也不像丫头。
而对于四凤,曹禺也这样描写过她:“约有十七、八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她的一双大而有长睫毛的水灵灵的眼睛能够很灵敏的转动,也能敛一敛眉头,很庄严地注视着。”[3]四凤虽没有鸣凤秀气,但整个人散发出青春的朝气,是个淳朴、美貌的少女。
自古红颜多薄命,两个美丽的少女却都生在封建社会的穷苦人家,做了富贵大家庭家的侍女。鸣凤在母亲去世后,“在下雪的时候,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人把她从她父亲那里领走,送到了高家公馆。”[4]“在高老太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潜滋暗长,逐步激化。”[5]在和平的表象背后,则是摇摇欲坠的事实。在高家,像鸣凤这样的下人是丝毫没有地位的,流眼泪和吃打骂成了她生活中的常事。
四凤生活的周公馆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资产阶级家庭。周家的家长周朴园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卑鄙龌龊,始乱终弃,他专制地管理着家里的一切,希望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掌控中。虽然四凤父母健在,还有个哥哥,但这个家庭却造成了她的不幸。父母关系不和睦,父亲见钱眼开、庸俗势力,整天看不起女儿和老婆的穷酸相,为了钱不顾妻子的反对把女儿送到周公馆做侍女。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和父亲之间互相看不起,经常发生冲突。四凤就是在这样的孤独的环境中长大,这也成了她悲剧的一个促因。
二.悲剧命运的共同根源
在高家这个大家庭中,封建大家长管理着一切,是家庭的主宰。高老太爷的命令大家只有遵守,从不敢违抗。高家的下人们无论受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只会忍受,从不敢反抗,他们的命运自己做不了主的。“高老太爷就是封建统治的君主。用钱买来的年轻的婢女,在他的眼睛里也只是他的财产的一部分,他可以随意赠送朋友。”[6]所以高老太爷要把十七岁的鸣凤送给六十多岁的冯乐山做小妾时,鸣凤在寻求觉慧帮助未果的情况下,认为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嫁,要么死。
“四凤的形象可与母亲侍萍参照解读,她同样是封建家庭制度的牺牲品,是一个被黑暗势力撕成碎片的美丽花朵。”[7]四凤生活的周公馆,虽然是资产阶级家庭,但却充满浓厚的封建气息,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周朴园,按照自己的利益、意志来管理、安排家里的所有人。“在传统家庭中,最具权威的是丈夫,他们在法律上和习俗上被视为一家之长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妻子就有责任把丈夫当做皇帝一样来尊崇来讨好。”[8]四凤受封建等级思想影响,潜意识里她从没有把自己和恋爱的对象——周萍放在同等的位置。“如果说侍萍的悲剧是深重的,那么,女儿四凤的悲剧就更为惨重……作家于这样一个纯洁而无辜的少女的心灵上,深刻地揭示她所不能承受的的精神打击,也彻底否定了那个吃人的社会。”[9]
三.女性思想的共同缺陷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鸣凤和四凤乃至于当时大部分的女性都有着共同的思想缺陷——对男权文化的认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男性氏族社会的传统中,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而这一点在巴金先生的《家》和曹禺的《雷雨》里很显著地表现在男性封建家长式的管理上。高家的丫鬟们都把自己的男主人看做不可违背的天,是不可接近的。所以鸣凤总是刻意和觉慧保持适当的距离。当觉慧说要接她当三少奶的时候,她惊惶地叫起来:“不,不,你快不要去说!……我没有那样的命……我只要一生一世都在你身边就满意了。”[10]这就是身为婢女的鸣凤对爱情最简单最质朴的奢求——只求在爱的人身边服侍他就行。
四凤也是同样的情况。父亲永远是神气猥琐的,而母亲“高贵的气质和她的丈夫的鄙俗,奸小,恰成一个强烈的对比”[11]。尽管家里人都不满鲁贵,但侍萍和四凤还是对他言听计从。侍萍对男权文化自然是认同的,并且受其影响是很深的。她就用这种思想教育着四凤。这养成了四凤顺从、依附于男性的性格。她在周萍的引诱下失了身,于是在“从一而终”的观念下,她对周萍的依恋加深。四凤可以说只是周萍逃避继母的手段和情欲的宣泄对象,但四凤总是想向周萍证明自己不会爱上别人。当周萍要离家到矿上去时,她又表示要跟周萍一起,自己愿意一辈子给他当个佣人。这是多么天真又可悲的一种心理!
四.两人性格差异的成因
鸣凤和四凤都是大家族的婢女,都具备着仆人忠贞、温顺的特点,也都有着同龄少女的善良天真,但是细细比较起来,两人的性格还是有很大区别。
鸣凤是理智而内敛的。她从小在高家长大,亲眼目睹了高家各种遭剥削、受压迫的人和事。太太小姐、少爷们都有自己的苦衷,更别提她们这些下人了。她本分地生活着,毫不抱怨地接受着所受的苦,并相信这都是命。所以当她感觉到觉慧对她的爱意的时候,她能很冷静地对待。她既期盼着觉慧向她伸出援手,又明白自己和少爷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同时鸣凤是自重的,她和觉慧朝夕相处,却懂得如何和他保持恰当的距离。鸣凤的爱更是无私而伟大的。当老太爷要把她送给冯家做小妾的时候,宁愿自己葬身清池,也不愿觉慧因为自己为难。“鸣凤,不但有着旧社会女人共同的命运,而且,因为她是个丫头,还受着残酷阶级的压迫……但在反抗者的行列中,她却是一个最有胆量,最无私心,而又最纯洁的人。”[12]
四凤是一个幼稚天真的少女,她生活的环境较鸣凤单纯得多。她完全不知道公馆暗藏的斗争。她只知道这里是和家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里的人都受过高等的教育,不用为柴米油盐等小事斤斤计较。四凤对这种生活充满着向往。这时四凤单纯地将自己全部托付给周萍,以为通过这段爱情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剧本中不难看出,周萍经常给四凤钱,并给她买时髦的衣服和鞋子。这都大大地满足了四凤的虚荣心。她觉得,能得到少爷的垂爱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于是,便对周萍言听计从,以至于做了颓废少爷的玩偶。
鸣凤和四凤有着不一样的性格,却最后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如果说鸣凤的死是出于她的伟大和无私的话,那四凤的死则是源于她的无知和愚昧了。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在男权观念深入人心的风气下,女性没有自己的自由权,只是沦为生育的机器、男人的玩物、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还有更多更悲惨的一群女人们,她们就是奴婢们。她们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爱人与被爱的权利,成为主子们的奴隶、玩物,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巴金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牺牲的年轻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13]《家》里的鸣凤和《雷雨》里的四凤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婢女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黑暗制度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全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3.
[2][4][10]巴金.家[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6,18,17,61-62,192,62.
[3][1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59,69,103.
[5]汪应果.巴金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144.
[6]巴金.巴金选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41.
[7]王兆胜.解读雷雨[M].北京:京华出版社,1981:141,129.
[8]焦杰.从民间俗语看传统社会主流性别文化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9]田本相.曹禺剧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58.
[12]思基.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C].贾植芳,唐金海,张晓云,陈思和.巴金作品评论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226.
[13]巴金.巴金创作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215
(作者介绍:张瑞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