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英
内容摘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小学低年级儿童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更给识字写字教学带来难度。这给从事多年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笔者带来挑战,自己摸索尝试进行识字教学,在学习与实践的道路上创出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语文 识字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识字教学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阅读、写作和语文交际的基础。教师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对汉字学习有浓厚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识字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引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图文结合,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图片、挂图进行引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儿歌、谜语引入。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充满睿智的谜语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识字学习中去。
2.坚持多识少写,识写分流。
什么是识写分流?简单地说,就是将识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的。一类是只识不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谈和写作的革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了认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
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体发展规律。一方面学生进入小学后识字的积极性十分高,另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的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太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我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一年级学生要带拼音的写好四个汉字,至少需要六七分钟,如果所有要认识的字都要学生会写。那将大大打消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合作识字,轻松快乐。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同桌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大量生字,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或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已喜欢的环境中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各取所长、共同进步。学生既学得快乐,又记得轻松,并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以生活为资源,拓宽识字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因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思望,是教师攻克的难点。教师应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将识字生活化。
l.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进行自主的识字,提高识字量。
(1)认识同学姓名,提高识字量。班上有五六十名学生,一年级开学初,每个同学都将自已的姓名写好贴在书包上。在做自找介绍时,还要讲讲自己姓名的来历,使学生在听说中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平时发作业,也要请不同的学生发放作业,这样学生识字内驱力大增,提高了学生识字量。
(2)认识校园的告示牌,黑板报上的大宇,教室里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黑板上面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名人名言。校园里的校训或标语等。并经常请学生读读说说你在校园里看到些什么字。这样,让学生识字与爱校爱班、好学情绪联系在一起。学生识字兴趣大增。
2.随时随地地识字
(1)看电视识字。如动画片、《大风车》、《七巧板》等颇受孩子欢迎的电视节目,老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在看电视的同时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许多字。
(2)身边事物识字。学生经常用的洗漱用具,碗、筷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学生经常使用的东西,请家长配合贴上标签或卡片,使学生在使用身边事物时,也无意识的记住了许多生字。
3.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识字,教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讲笑话比赛,故事比赛,介绍我自己,我的家人,我喜欢的小人书等活动,这就促使学生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自主识字,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扩大识字量。
总之,在课改实验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作者单位:辽宁北票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