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16-02
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鉴赏古诗形象试题主要有分析意象试题和分析意境试题两类。而分析意境试题出现频率较高,在分析意象试题、分析意境试题、分析手法试题、分析炼字试题和分析情感试题五类古诗鉴赏试题中仅次于分析情感试题和分析手法试题。而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尚未出现。因此,在实际教学和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古诗意境(包括意象)的分析和鉴赏。那么,应该如何对古诗意境(包括意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鉴赏呢?
一、分析意象题——按照“指→析→点”分三步解答
“指”,就是要准确指出诗歌运用的意象;“析”,就是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特征;“点”,就是要点出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题(2008年高考安徽卷):
小孤山
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城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设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是一首以小孤山为中心意象的咏物诗,题干中也已明确指出中心意象小孤山。首联总说其地势险要。“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即海上的大门关卡,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指出小孤山砥柱中流。“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
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
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答案示例]作者借砥柱中流、力挽狂澜(析)的小孤山(指),表达了身为末世孤臣也要勇敢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点)。
二、分析意境题——按照“概→描→点”分三步解答
“概”,就是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可用“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等常见四字鉴赏术语准确表述出景物体现的特点和情调。“描”,根据意象特征,借助联想和想象对诗中展现的图景图画进行具体描绘。“点”,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如“羁旅愁思”“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旷达乐观”“仰慕热爱”“依恋伤感”“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国运衰微”等。
例题(2008年高考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设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解析]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内心却是孤寂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在这首诗中,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且有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诗的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答案示例]诗的后四句描绘了一幅纯洁美好、清新可爱的田园生活图景(概)。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含箨,红荷叶败,人们采菱而归(描),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点)。
例题(2009年高考宁/海卷):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设题:词的上阕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解析]这是词人在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农村词。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而这首却很清丽,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词的上片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了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景象:田头的桑树冒出了嫩芽,邻居家的幼蚕已经孵化出来了。平坦的小山坡上长满了嫩嫩的绿草,一头小黄牛正在那儿欢快地鸣叫。夕阳西下,点点余辉洒满了略带春寒的树林。几只乌鸦在林空盘旋飞翔,寻找栖息的树丫……多么生动细腻,多么富于生活气息的乡村暮春之景!这里,词人敏锐地捕捉到柔桑、蚕种、细草、黄犊这些充满生机活力、欣欣向荣的事物,将农村生机盎然、恬适美好的乡土韵味刻画得入木三分。
[答案示例]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概),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描),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点)。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解答分析人物形象题。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指陆游晚年居住的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设题:简要分析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概)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描)。全诗表达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和悲愤(点)。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