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勇 丁文格
(1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42;2湖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42)
回盛“猪医生”专栏
警惕A型口蹄疫在猪群发生
唐万勇1,2丁文格1,2
(1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42;2湖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42)
摘要:随着秋季到来,猪口蹄疫在多地陆续出现。现在猪的口蹄疫发病变得更为复杂,呈多血清型、常年发病、缓慢扩散、持续发生的态势。本文参考当前公开的研究和报道资料,结合临床实际,简要分析目前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免疫程序与原则等,并提供了解决方案,供猪场防疫参考。
关键词:A型口蹄疫;猪群;类型;现状;免疫
口蹄疫是重要的动物疫病,分成A、O、C、亚洲1型、南非-1、南非-2、南非-3等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完全没有交叉保护,我国口蹄疫研究的权威学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谢庆阁研究员在他的著作《口蹄疫》中,把口蹄疫看成是7个病。这个观点对认识和把握口蹄疫的免疫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认为,猪的口蹄疫在中国以O型为主,其中又分成一些毒系,近年来猪O型口蹄疫各毒系以中国型(以新猪毒2/GX/09-7株,旧猪毒OZK/93为代表)和东南亚型(以缅甸-98毒株为代表)为主。
2009年初,中新网报道上海和武汉的奶牛发生了A型口蹄疫,此后的数月内,都没有猪感染的病例。直到2013年2月,在广东茂名的一个猪场发生口蹄疫,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为A型口蹄疫疫情。据中新网报道,当时这个猪场存栏猪948头,包括种猪118头,分6栏饲养,其中88头种猪发病。
自从此病例以后,A型口蹄疫好像迅速多了起来。2013年9月,国内某研究所对全国送检的17份猪口蹄疫样本进行检测,13份为A型,占76%。说明在2013年前后,A型口蹄疫在多地迅速蔓延。
综上所述,A型口蹄疫在猪群中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但现在还不了解在送检病例中,A型和O型的比例是多少。毫无疑问,猪群的口蹄疫目前需要考虑A、O两个血清型。
从2013年初我国发生猪A型口蹄疫开始,至2013年7月,我国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11次A型口蹄疫疫情[1]。经对2013—2014年A型口蹄疫毒株作VP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013年全部疫情引发毒株之间的VP1基因同源性大于99%,与东南亚国家流行的A型口蹄疫毒株同源性97%,与2009—2010年流行的A型口蹄疫的同源性93%左右,与我国A型历史毒株的同源性在76%~78%。上述结果表明,最近我国流行的A型口蹄疫是由同一毒株引起,而不是我国2009—2010年的毒株进化而来,且很可能是从境外传入(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的泰国),与2009年武汉毒株均属于A型SEA97毒株的不同进化分支。
除了公开报道的茂名口蹄疫疫情之外,随后在广东和广西出现的口蹄疫(怀疑或诊断为A型)均多发于种猪,而同期仔猪和育肥猪不见发病。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即A型口蹄疫多见于母猪群。这种现象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巧合或者错觉,目前还无法下结论。
在江汉平原某规模化猪场,母猪存栏1 000余头,“半两点式”布局(繁殖区和育肥猪区间距200 m,相对隔离)。2014年7月和8月,曾对种猪两次免疫O型疫苗(新猪毒+缅甸-98双价疫苗),但9月中旬母猪仍然发病。经某研究所检测为A型口蹄疫。这个猪场的疫情是从妊娠母猪开始,首先出现5~6头猪跛行、蹄冠破损出血,3天后传至产房,母猪鼻吻、乳房水泡,至10月上旬,肥猪仍无发病。
不过猪场生产人员比较喜欢研究这种似是而非的现象。如果对猪场说,“A型口蹄疫主要发生于母猪,O型口蹄疫则多见于小猪”,那么猪场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众口一词,几成定论。
和几年前相比,近年的口蹄疫发病剧烈程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表现为传播速度变慢,仔猪死亡率较低的特点。这可能与毒株致病性减弱,猪的免疫水平提高(疫苗质量提高)有关。猪场现在也不像以前那样,把口蹄疫当成是灭顶之灾,因此也带来一个误区,觉得口蹄疫不过如此。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害的,这样将使得猪场在控制力度上打折,导致口蹄疫变成地方流行性疾病,在猪场扎根下来,如附骨之疽。
国家迄今尚未批准猪用的口蹄疫O+A的二价疫苗(叫“二联”似乎更恰当)。现在所有的O+A的疫苗都只用于牛羊。有人把这些疫苗用于猪,这种做法从理论上来讲是不妥的。原因是牛羊和猪对口蹄疫的易感性不同,和牛羊相比,猪的感染剂量更大,故牛羊口蹄疫疫苗抗原量比猪低得很多,将其免疫猪则抗原量不够,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现在市面上某些厂家宣称,其口蹄疫O+A疫苗是用猪的标准生产,但用的却是牛羊疫苗的批号。
口蹄疫不是终身免疫病,需要常年免疫。目前,我国的口蹄疫疫苗抗原价无法抵抗同居感染,在实际免疫过程中保护率能够达到80%~90%,因此很难“一针定天下”。在口蹄疫免疫上,应执行两个原则,即“群体免疫原则”(全群同时免疫注射)和“连续免疫原则”(长期预防,按免疫程序执行,不随心所欲)。
7.1口蹄疫免疫种猪须考虑疾病的季节性
假设口蹄疫在10—12月出现,次年1—5月是发病高峰。那么在10月、11月免疫两次,次年元月进行第三次免疫,在发病高峰期之前种猪抗体水平可达到最高,然后在次年4月、7月再普免两次,实现对种猪群的“一年五免”。
7.2疫苗免疫从母猪、仔猪、育肥猪全方位考虑
从抗体水平监测角度,衡量母猪免疫程序的重点是整齐度;仔猪是整齐度第一,高度第二;肥猪要求达到最低水平。
7.3必须考虑母源抗体对仔猪抗体水平的影响问题
研究发现,口蹄疫的母源抗体严重干扰仔猪的主动免疫,特点是:1)母源抗体越高,干扰作用越大;2)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3)干扰作用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加强免疫仍然无法提高免疫水平。因此在生产上,仔猪群发生口蹄疫以后,有的人将仔猪免疫日龄提前,结果越是提前,越是无法控制疾病发生,造成恶性循环。其中的原因就是母源抗体干扰仔猪主动免疫产生。
综合上述口蹄疫免疫原则和制定免疫程序需要考虑的因素,推荐免疫程序如下:
8.1种猪
应免疫O型(双价)和A型两种口蹄疫苗。O型(双价苗):每年10月、11月、1月、4月、7月免疫5次。A型:间隔3周连续免疫2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8.2仔猪
使用O型双价苗。首免在8~12周龄,二免在12~16周龄,三免视情况免疫。仔猪首次免疫时间最好经过母源抗体监测后,选择合适时间。值得说明的是,现在很多猪场仔猪首免日龄在40~50日龄(疫苗说明书也这样推荐),这有可能免疫时间过早。
8.3后备猪
首免在8~12周龄,二免在12~16周龄,使用O型双价苗;三免在配种前,同时免疫O型双价和A型,间隔三周免疫2次;以后随种猪群同步免疫。
消毒是口蹄疫防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由于口蹄疫病毒是无囊膜病毒,故一般消毒剂对其无效,加之猪场环境中有机物多,在带猪消毒时,对消毒剂的选择有以下三个标准:一是高效,可杀灭无囊膜病毒;二是消毒效力较少受到有机物的影响;三是对猪只无刺激性。符合上述三个标准的消毒剂,目前有两种,即碘酸消毒剂和复合戊二醛消毒剂。
10.1优绿环境的特点
广谱强效,受环境影响小,安全无毒,药效持久,稳定性好。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实验证明,优绿环净1∶800倍稀释时,能100%杀灭口蹄疫病毒。
10.2优绿环境的用法
⑴消毒次数:日常消毒,每周2次;疾病流行期间消毒,每日1~2次。
⑵稀释比例:1)带猪消毒:日常1∶1000稀释;2)疾病流行期间:细菌性疾病1∶800稀释,病毒性疾病1∶400稀释;3)饮水消毒:1∶10 000~20000;4)车轮、消毒池:1∶500稀释;(5)设备:1∶400稀释;5)伤口等局部消毒:1∶200。
注意:不可与碱性物质(如烧碱、石灰、草木灰等)混用。
参考文献
[1]李克斌.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注意事项[J].兽医导刊, 2014(9):27-30.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2-0073-03
收稿日期: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