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华 向拥军 彭英林 陈 斌 左晓红 贺长青 朱 吉 刘 伟 唐国其 张善文 李 论 刘传芳 吴买生*
(1湖南省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湘潭 411104;2湖南省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湖南湘潭 411104;3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31;4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地方猪种Local Pig Breeds
以沙子岭猪为母本的三元杂交组合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比较试验
罗强华1向拥军2彭英林3陈斌4左晓红1贺长青4朱吉3刘伟2唐国其1张善文2李论1刘传芳1吴买生1*
(1湖南省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湘潭411104;2湖南省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湖南湘潭411104;3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4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本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的大汉沙、长汉沙和大巴沙三个杂交组合仔猪各10头(6公4母,公猪去势,平均体重25.5 kg)进行为期125天的育肥试验,大汉沙、长汉沙和大巴沙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大巴沙组合全期日增重为612.88 g(中等),全期料重比最低为3.15、屠宰率最高为73.17%,瘦肉率达58.73%(适度)、肉色评分为3.10、大理石纹评分为3.30,主要指标较理想,说明大巴沙是培育湘沙猪配套系一个较为理想的配套杂交组合,且大巴沙组合被毛为白色,适合于工厂化生产优质猪肉。
关键词:湘沙猪;配套杂交组合;肥育性能;胴体品质
沙子岭猪是生猪生产的优良遗传资源,近几年来,我们在利用沙子岭猪种质资源开发生产优质猪的过程中,筛选出了巴沙二元杂交优势组合;同时利用巴沙、汉沙、杜沙二元杂交母猪完成了巴杜沙、杜杜沙、杜汉沙、巴巴沙、巴汉沙、杜巴沙六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测定试验及肉质分析。根据其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与肉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杜巴沙组合优于其他杂交组合,但杜巴沙组合毛色的一致性较差,分离出了黑色、黑白花、棕色等毛色。本试验以汉沙、巴沙二元杂交母猪为母本,用大白、长白猪为父本,组成大汉沙、长汉沙和大巴沙三个杂交组合,目的是筛选出最佳优势三元杂交白毛猪组合,为市场提供毛色一致的优质猪配套组合。现将大汉沙、长汉沙和大巴沙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1.1试验猪来源与分组
2013年5月中旬,在沙子岭猪资源场选择发情期相近的汉沙二元母猪10头,用长白和大白公猪精液各配5头;选择巴沙二元母猪6头,用大白公猪精液输精。2013年9月上旬各组合母猪分别产仔,11月下旬分别选择生长发育正常的大汉沙、长汉沙和大巴沙仔猪各10头(6公4母,公猪去势,平均体重25.5 kg),饲养在同一猪舍。
1.2日粮营养水平
试验猪按体重分前期(25~70 kg)、后期(70~100 kg)两个阶段,各组前、后期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相同(表1)。
1.3饲养管理
试验猪预试期10天,期内进行驱虫、防疫注射(猪瘟、蓝耳病和口蹄疫等)和饲料过渡。正式试验从2013年11月29日开始至2014年4月3日结束,为期125天。饲料采用干粉料拌湿生喂,每日两次,以吃饱不剩为原则,自由饮水。饲料加工后以组为单位称重登记,每天观察记录试验猪健康情况。试验猪平均体重达70 kg时称重并转后期料,平均体重达100 kg时结束试验。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肥育性能测定各组日增重、饲料报酬等指标;胴体性状于育肥试验结束后,每组抽取4头猪,空腹24小时,按全国统一标准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等指标。
1.5数据处理
对有关测定数据通过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则进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三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见表2。
表1 试猪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表2 不同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比较
2.1日增重
从表2可看出:前期日增重,大汉沙猪最高为576.19 g,分别比大巴沙、长汉沙提高3.29%、8.04%;但经方差分析,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0.05)。后期日增重,大汉沙猪最高为762.44 g,分别比大巴沙、长汉沙提高5.08%、2.16%;但经方差分析,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0.05)。全期日增重,大汉沙猪最高为637.28 g,分别比大巴沙、提高3.98%、5.65%;但经方差分析,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0.05)。
2.2料重比
从表2可看出:前期料重比,大巴沙最低为2.52,分别比长汉沙和大汉沙低6.32%和7.69%;后期料重比,长汉沙最低为3.32,分别比大巴沙和大汉沙低1.78%和2.64%;全期料重比,大巴沙最低为3.15,分别比长汉沙和大汉沙低3.37%和6.53%。
2.3胴体品质
三个杂交组合的胴体品质见表3。
2.3.1屠宰率
大巴沙、长汉沙和大汉沙分别为73.17%、73.10% 和71.84%,大巴沙和长汉沙差别不大,但分别比大汉沙提高1.85%和1.75%。
2.3.2后腿比
大汉沙最高为32.40%,比长汉沙和大巴沙分别高6.33%和5.78%。
2.3.3瘦肉率
长汉沙最高为63.79%,分别比大汉沙和大巴沙提高4.23%和8.62%,大汉沙比大巴沙提高4.21%。
2.3.4三点均皮厚
大巴沙最厚为0.36 cm,比长汉沙和大汉沙分别高24.13%(<0.05)和25.89%(<0.05)。
2.3.5眼肌面积
2.3.6肉色和大理石纹
3个组的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均处于正常范围,但以大巴沙较为理想,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1~3.3之间。
表3 不同杂交组合的胴体品质比较
综上所述,大巴沙组合全期日增重612.88 g(中等),全期料重比最低为3.15、屠宰率最高为73.17%,瘦肉率达58.73%(适度)、肉色评分(3.1)和大理石纹评分(3.3)较理想,说明大巴沙作为湘沙猪配套系的候选组合是合适的,同时大巴沙组合被毛为白色,适合于工厂化生产深加工优质猪肉产品。
本试验中,长汉沙和大汉沙瘦肉率较高,分别达到63.79%和61.20%;又因汉沙二元母猪发情明显,容易饲养,故这两个杂交组合目前在农村养殖场(户)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林云.中国地方名猪研究集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120-122.
[2]吴买生,刘天明,彭英林,等.沙子岭猪与巴克夏、汉普夏猪的二元杂交试验[J].家畜生态学报, 2011, 32(3):22-24.
[3]吴买生,周健发,崔建军,等.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肥育性能比较试验[J].家畜生态, 2001, 22(4):19-21.
[4]吴买生,崔建军,王思训,等.沙子岭猪三元杂交组合生产性能比较试验[J].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2, 10(1):6-8.
中图分类号:S828.5;S8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2-0067-03
收稿日期:2014-10-02
基金项目: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2010-2014年);2011年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地方猪种(沙子岭猪)资源保护及配套系选育研究”(2011NK2002);湖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优良种猪繁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2013-2015年)
作者简介:罗强华(1954-),男,湖南攸县人,畜牧师,从事沙子岭猪种质特性研究及畜牧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E-mail:422423571@qq.com
*通讯作者:吴买生(1962-),男,湖南涟源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猪的遗传育种工作,E-mail:wms62122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