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2015-07-09 06:09:26StevenMcorist著崔耀文编译
中国猪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健康管理仔猪

Steven Mcorist著 崔耀文编译

(伟嘉集团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311)

仔猪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Steven Mcorist著崔耀文编译

(伟嘉集团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311)

摘要:仔猪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通常,新生仔猪的死亡原因有被母猪挤压、受冻、初乳摄入不足、腹泻及出生缺陷等;本文就此与养殖业者探讨了仔猪的健康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仔猪;死亡原因;健康管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仔猪的健康对猪场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

新生仔猪通常是母猪正常分娩后关注的焦点。按常规,大部分猪场为计算猪场的经济效益及育种计划的完成而统计产活仔数和死胎数等数据。猪场应监控并降低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一般应使每窝的死亡率低于10%,因此,及时观察并记录新生仔猪的状态非常重要。许多母猪在夜间产仔,如果工作人员不够认真负责,则仔猪可能在出生数小时后才被观察到。因此幼龄仔猪有可能出生时是活的且健康的,但在出生后被母猪压死或踩死而被工作人员误认为死胎(可从体表黏液干燥与否及柔嫩的并未磨损的蹄部识别是否为死胎)。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仔猪的死亡多为出生时身体状况良好的仔猪在出生后数天内因母猪的挤压而窒息死亡,其他的死亡原因有受冻、初乳摄入不足、腹泻和出生缺陷。本文就此与养殖业者探讨仔猪的健康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图1 仔猪被压

1 被压

在许多猪场,仔猪被母猪压死是一个影响现代品系猪繁育的严重问题,断奶前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在某些窝里可能持续超过15%。被压死的仔猪大多在1~3日龄被压在母猪的腹下或腿下而死亡(图1)。偶尔还会遇到被母猪压住而大声尖叫的仔猪。首次于20世纪60年代被采用而后被广泛应用的定位栏可限制母猪在分娩及哺乳阶段的位置移动,明显减少了新生仔猪因被压而导致的死亡。

然而,即便使用了定位栏,仔猪被压死还是一个严重问题;而如果猪场采用开放式的产仔区而不使用限制母猪的定位栏,仔猪因被压而导致的死亡会急剧增多。许多母性较弱的母猪在走动、起卧时毫不顾忌身旁的仔猪,这些母猪应在猪场的记录中被识别而淘汰掉。另外,仔猪被压的原因还有:母猪过肥,则其活动性较差,更有可能突然躺下而将仔猪压在身下;地面较滑,母猪躺下容易而站起来比较困难;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员在早上的喂料高峰手工饲喂母猪,导致许多母猪兴奋地不停起卧而将仔猪压在身下。

对此,猪场应细心管理产房内的加热设施,以防止仔猪睡在过于靠近母猪的地方。

2 受冻

仔猪受冻这一问题普遍出现在产房管理较差的猪场。仔猪受冻通常见于较冷冬季的第一个月。受影响的仔猪都是日龄小、体质虚弱、行动缓慢的仔猪,它们往往会挤成一团,且通常靠近母猪的乳房。如果产房有贼风,或者产房的地面寒冷、潮湿,仔猪很容易受冻着凉。受冻的仔猪可能侧卧,逐渐呆滞、昏迷而死亡。

仔猪从温暖的母猪子宫产出,直接进入寒冷、潮湿的产房环境,极不适应;且新生仔猪尚未具备产热保温的能力,自身储存的能量也很少;因此产房必须提供充足的热量,室温应维持在20℃以上,并保持生活环境的明亮;仔猪生活的区域至少应加热至35℃以上,以便为其提供给一个安全而又温暖的空间,使其在睡觉时远离母猪的休息区域。

当仔猪觉得寒冷时,它们喜欢朝母猪的休息处移动,试图在母猪身上取暖,而这样使它们更容易被母猪压住。

母猪的产仔区应该拥有足够的建筑围护,不使用门、窗或窗帘,产仔栏中应有适合仔猪休息的区域和可活动的保温灯,地面应温暖、干燥,这对于冬天较冷的地区尤为重要。许多猪场用垫料或垫子给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的休息区。

3 初乳摄入不足

与人和狗不同,怀孕母猪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将保护性物质输送给胎儿;因此仔猪出生时是“裸露的”,体内没有任何物质保护,它需要立即摄入这些保护性物质,如母猪初乳中含有的细胞和抗体。初乳略呈黄色,似奶油状,于泌乳第一天产生。如果初乳摄入不足,则猪场生病的仔猪增多。未吃足初乳的仔猪会变得迟钝、行走无力,它们看起来发冷、颤抖、呼吸微弱、四肢发绀、不爱吃食、喜欢扎堆,甚至死亡。这种症状通常是幼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肠毒血症的一种表现,即所谓的大肠杆菌菌血症。大肠杆菌是猪场环境中的常在菌,在产仔密集而卫生条件较差的猪场尤其多。菌血症多发生在摄入初乳不足的新生仔猪身上,当血液中抗体水平下降、无法与环境中的病原菌对抗时,大肠杆菌菌血症随之发生。菌血症还可能与其他诸如奶水不足或母猪乳房炎等产房问题同时出现。

母猪产仔区需要充足的工作人员以帮助新生仔猪(包括夜间出生的仔猪)吃到足量的初乳。应定期清洁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乳房。产仔区也是一个感染源的储存库,应经常使用去污剂清理因沾染母猪乳汁而变得油腻的地方。

4 腹泻

如果种猪未进行全面的疫苗免疫,新生仔猪经常会发生细菌性腹泻。腹泻很容易在产房区域传播,被感染的仔猪通常介于1~7日龄之间,会出现黄白色、水样腹泻,稀便甚至自肛门呈喷射状排出。从感染仔猪的尸检中可以发现,仔猪迅速脱水,体脂储备消失,肠管膨胀,充满水样内容物。新生仔猪发生这类腹泻,属于常见的、由肠毒性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肠毒性的大肠杆菌通常定植于产房环境中,并被出生不久的仔猪摄入,而后附植于仔猪的小肠,造成体液大量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

受感染的仔猪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加以治疗,同时应给予水和电解质以补充体液。重要的是采取措施限制肠毒性大肠杆菌在产房中的扩散。

抗肠毒性大肠杆菌的疫苗已被广泛应用于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以提高它们的保护性免疫抗体水平,这些抗体将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某些机构也推荐给怀孕后期的后备母猪饲喂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仔猪的粪便以使其产生抗体。

对于日龄稍大的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猪球虫病。猪球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其虫卵借助感染仔猪的粪便污染产房的地面,出生在虫卵污染区的仔猪在生后不久摄入了虫卵,而后虫卵在仔猪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当仔猪2周龄左右时,不断发育的虫卵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仔猪腹泻。受感染的仔猪粪便稀软,呈糊状或牙膏状,灰黄色。对仔猪来说,猪球虫病最大的影响就是断奶重降低。感染球虫病的仔猪可通过口服磺胺类抗生素治疗。

为预防本病,推荐在仔猪3~4日龄时口服抗球虫药——妥曲珠利,以打断猪球虫的生活史。

5 出生缺陷

新生仔猪可出现多种遗传缺陷,如许多小公猪在阴囊中仅有一个睾丸,另一个仍在腹腔内(即隐睾);许多小母猪仅有小阴户和少量乳头,通过尸检发现,其体内的子宫及卵巢同样很小且很难找到(即雌雄同体)。隐睾或者雌雄同体的缺陷较为常见,如果这些猪留在种猪群,就会打乱育种计划。

第三种遗传缺陷可能会在阉割去势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公猪的部分肠道会落入阴囊内,这种症状被称为阴囊疝,是一种常见的仔猪遗传缺陷,发生率可达1%。如果疝气在阴囊位置膨胀明显时,仔猪不能以常规方式进行阉割。正确的外科修补仔猪阴囊疝手术需要打开仔猪的阴囊,将睾丸被膜结扎,边结扎边缝合疝口以保证肠管及其内容物回到腹腔并保留其中。

另一种常见的仔猪出生缺陷为无力的外八字腿(特别在长白猪种中常见),其最常见的症状是仔猪后腿向侧面或前面岔开而呈“八”字状态,从而使其难以靠后腿的力量站立(图2)。患此病的仔猪因不能吸吮到足够的奶水或避开母猪的挤压,断奶前的死亡率大大增加。这些仔猪出生时腿部肌肉软弱无力,需要工作人员帮助才能接近乳头并吸吮初乳。其后腿可用轻质型塑料带在跗关节上方稍加捆扎。如果这些仔猪能存活5天,带子可以去掉,其后腿会逐渐有力,最终得以恢复。

另一种遗传缺陷是先天性震颤,当仔猪站立或步行时有摇摆或震颤的症状,这些仔猪同样难以站起或接近乳头,但当这些仔猪睡着时,震颤停止。出现此病的窝中,仔猪的断奶前死亡率急剧上升,许多仔猪可能因饥饿或被压而死亡。仔猪先天性震颤是因为病猪负责平衡和肌肉控制的小脑发生了退化。

其他的仔猪遗传缺陷(如皮肤缺陷)也曾被报道,但这些缺陷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且如受影响的猪品系通过旁系繁育,这种缺陷可逐渐消失。控制出生缺陷的方法很简单,即注意观察并避免有出生缺陷仔猪的种猪相互交配。

译自: Steven Mcorist. Major problems in piglet health and management. Pig Progress special Piglet Health, 2014(6):17.

图2 仔猪的八字腿缺陷

中图分类号:S821.4+4;S821.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2-0062-03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崔耀文(1986-),男,硕士,国家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规模猪场的兽医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E-mail:hzaucyw@163.com

猜你喜欢
健康管理仔猪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52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右江医学(2016年4期)2017-01-05 16:18:03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17:36
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健康管理”靠自己
大众健康(2016年7期)2016-08-04 22:39:52
仔猪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