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产业在敦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5-07-08 03:25余生明敦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果菜 2015年9期
关键词:葡萄发展

余生明 敦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立足敦煌实际,笔者认为,加快葡萄产业发展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有效措施。敦煌具有悠久的葡萄栽培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史料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葡萄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经过了六十年代的引种试种、七十年代的观察试验,八十年代的规模发展和世纪之交产业兴起的艰辛历程。经过半个世纪的葡萄基地建设,截止2007 年,全市以红地球、无核白品种为主的葡萄累计种植面积达到0.3 万公顷,挂果面积达0.15万公顷,总产量4700 余万,总收入8720 万元,分别占全市水果总产量及总收入的64.4%和72.7%,全市农民人均葡萄收入达980 余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2%。显而易见,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和新的亮点。

葡萄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和客观要求

1葡萄产业是低效经济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调整的总趋势

伴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结束,在种植业内部,适应性调整已经初告段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由低效经济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的调整,棉花作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因属低效经济作物,增产、增收的空间和潜力已受品种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实现经济大的突破难度较大。我市阳关镇经过近40 年葡萄产业的发展,新型产业已经凸显,彰显活力。2007 年,全乡累计葡萄面积达0.12 万公顷,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99%,总产量达4000 万,销售收入6400 余万元,人均葡萄收入11000 余元,建成了全市乃至全省第一个葡萄生产专业乡,有“中国第二个葡萄沟”的美誉,葡萄产业已成为南湖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七里镇秦家湾村自2001 年以来,加快发展以红地球葡萄为主的葡萄产业,截止2007 年,全村葡萄累计面积已达到73.3 公顷,挂果面积52公顷,总产量达170 万,总收入700 余万元,全村人均葡萄收入就超过1.3 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个红地球葡萄生产专业村。因此,就上述一乡一村的生动事例足以说明,立足敦煌实际、发展葡萄产业,可大幅度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葡萄产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产业

敦煌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节水型经济作物,以葡萄为主的稀植优质林果,便于推广节水技术,其高效节水和棉花大田漫灌相比,效果十分明显:棉花大水漫灌每亩需灌水800 立方米甚至更多,而葡萄则实行沟灌、配套滴灌设备需水400 立方米就可以满足葡萄生长发育的需要,可节约50%的水资源,其高效和节水是其他经济作物无法比拟的。

3葡萄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求

经过多年的葡萄栽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年定植,二年挂果,三年见效,四年丰产的成熟栽培技术和经验,建成了一批葡萄高产高效的专业村组和示范典型户。葡萄见效快、收入高已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争的事实。农民只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3 年亩收入超过5000 元,4 年可达到8000 ~10000 元;一般水平第四年以后的收入也在4000~5000 元,是棉花收入的2 ~3 倍。据此,如果人均种0.13公顷葡萄,4 年后收入即可达到8000 ~10000 元,再加上畜牧产业和二、三产业的收入,就可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显而易见,葡萄产业是敦煌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要求。

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灌水矛盾突出是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配水机制和水资源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加之农民急功近利,葡萄在幼龄期受间作物棉花的影响,生长前期需水而不配水,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后期随棉花大水大肥又使葡萄贪青徒长,造成枝蔓不能充分成熟,给葡萄越冬带来隐患。春季出土需水时又不能适时保灌,这些因素都是构成葡萄越冬伤亡的主要因子。

2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于葡萄种植户认识不足,对葡萄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面积葡萄不能正常生长,甚至造成结果迟、见效慢,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3葡萄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

全市葡萄栽培面积虽然已达0.24 万公顷,但除南湖灌区外,葡萄生产的专业村组不多,零星分布的面积较大,相对成片的规模较少,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及产业效益。

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水利条件等不同情况,按照区域优先、凸显特色及沿山、沿河、沿边的总体布局,实行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一乡(村)一业或数乡(村)一业的产业化进程。

2抓点示范,辐射带动,提高葡萄产业的科技含量

按照巩固与提高结合,保护与发展并重,集中连片,稳步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科技创新的总要求,采取科技人员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等有效机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走抓点示范、辐射带动的路子,建成一批葡萄生产专业村组,加大推广普及葡萄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力度,不断提高葡萄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葡萄产业向区域化、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加大科技投入,为葡萄产业输液供养

一是高科技投入,高起点建设。市乡两级政府要从培育新型产业、引领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多方筹资,继续实行种苗、开沟、架材的扶持政策,解决好葡萄产业发展中一次性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同时要实行高标准建园、高起点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是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市级科技人员应增编到18 ~20 名专业技术人员,乡镇林业站每乡镇应有3 ~5 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增强葡萄产业发展后劲。逐步建立市、乡、村、组四级科技培训体系,形成以专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队伍与广大果农相结合,多方参与的科技推广网络,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系列化、全方位、综合性、社会化的科技服务。四是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试”推广力度。建立葡萄新品种引种观察试验园,筛选适合当地栽培并具有市场前景的早、中、晚熟良种,为葡萄产业培植后劲。在狠抓常规技术推广普及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节水灌溉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工贮藏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五是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办法,加大对市乡科技队伍、市场营销队伍的培训力度,不断的提高综合能力,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培育龙头企业,引领葡萄产业的发展

采取联办、合资、转让等形式,积极扶持和建立市场营销、产品加工、保鲜贮藏等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提高对葡萄产业发展的牵引力,借船出海,优势互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经济和技术合作,逐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联合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

5强化发展意识,切实解决葡萄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因地制宜,宏观调控,强化措施,从源头上解决好葡萄的配水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敦煌经济作物是根据棉花生长需要制定配水计划的,因而在葡萄幼龄期常以间作棉花为主。加之葡萄和棉花的需水矛盾又十分突出,形成了葡萄跟着棉花转,甚至造成“带犊子,后儿子”的畸形态势,成为遏制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应从机制上、措施上做好集中连片葡萄面积的配水和节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工作,按照葡萄生长发育的要求,制定葡萄配水计划并付诸实施。

6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

敦煌市降雨稀少,生产环境相对封闭,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条件非常优越,因而要强化超前意识,树立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商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并充分利用“阳关”牌葡萄商标和“红地球葡萄全国优质产品奖”的优势,采取举办葡萄促销会、展销会、葡萄节等形式,进行广泛交流洽谈,并利用航空、铁路及潜在的公路网络优势,借助快捷迅速的信息通道,积极拓展葡萄销售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总之,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敦煌葡萄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富民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工程,只有在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做的更大,做的更强。

猜你喜欢
葡萄发展
葡萄冬季还能挂树上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当葡萄成熟时
葡萄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