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瑞英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行为训练(IBT)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以来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IBT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基础病变干预及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训练方式施以肢体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IBT组采用改良行为训练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康复训练8w后,采用Fugl-Meyer指数对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改善明显(P<0.05),组间评价结果显示,IBT组Fugl-Meye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以IBT原则进行训练指导,能显著促进患者训练依从性,对保证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改良行为训练;平衡能力
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作为肢体功能的重要内容,完全的步行能力需要负重、迈步及平衡三要素的有机结合[1],步行能力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平衡功能,因而平衡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良行为训练(IBT) 是一种以保证患者配合依从性为特征的启发式训练模式[2],是我院康复科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水平而进行的一种训练尝试,该训练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强调开发患者自我训练的潜能。本文将对68例脑卒中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总结IBT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从而为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支持提供前瞻性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取自2012年5月~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68例, 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46~79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标准[3],病程≤3个月;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9例,均有不同程度单瘫、偏瘫症状,本组病例除运动功能障碍外无明显认知障碍并排除重症内科合并症。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IBT组和对照组各34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病变的药物治疗,并根据治疗进展开展以针灸、推拿、理疗等康复治疗;全部同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包括:良肢位摆放,外周感觉刺激,主被动运动控制训练,步态训练等。IBT组在以Bobath易化技术(PNF)为原则的训练基础上,以改良行为训练(IBT)模式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IBT组训练方法 组成以神经内科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及康复科护理人员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系统化训练指导团队,按Bobath提出的易化技术,指导IBT组患者针对性进行包括:体位转移、坐位平衡、站起与坐下、站立平衡、髋关节对线行走训练及重心转移的姿态调整训练,目标是将患者身体重心调整回到原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在训练指导中,具体强调以下几点:①完整的训练指导:根据患者病程、神经元损伤程度、治疗进展及功能丢失的现状,为每位患者提供一份详细的个体化训练计划,以床前一对一指导为主,多种指导形式并举,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内容、流程和注意要点并特别介绍成功案例,要确保所有患者正确掌握训练方法,并重获主动性的信息求索能力;②加强训练评估:随时观察和评价患者反应和肌力改善情况,对整个训练过程和训练细节予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加强过程评估,监控训练活动量由小到大、频率由短到长,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增加复杂性,做好安全管理,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避免在康复训练中发生损伤。主动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训练反馈,根据以上信息及时做好训练分析并向主管医师反馈,以利于训练方案的调整;③心理支持: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在训练中的作用,主动热情地接近患者,充分掌握其心理需求,准确判断其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加强训练指导中的沟通与鼓励,减少因心理因素而造成的训练恐惧或懈怠,使患者形成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恢复的心理愿望,从而在训练中产生主观模仿和追赶的欲求。
1.3评价指标 采用Fugl-Meyer指数量表,对两组训练开展前及训练8w后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分。该量表属于国际公认的平衡功能诊断方法,含7各项目,0~2分三级评分,最高分为14分,评分越低,说明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改善明显(P<0.01或0.05),组间评价结果显示,IBT组Fugl-Meye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平衡功能依靠前庭、视觉、本体感觉的调节, 并受神经、肌力、肌张力肌肉和骨关节功能的维持[4];脑卒中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大多存在平衡功能异常,这是由于卒中后脑部中枢神经元损伤,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的控制无法实现,造成感觉功能、平衡反射功能、肌张力及肌群间的组织收缩能力丧失或不全[5]而导致的;患者表现为肌萎缩,身体摆动加大,重心偏离支撑面,患肢负重能力丧失或下降。大量研究证实,正确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促进大脑皮质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外功能重组[1、6],对兴奋躯干肌和下肢肌,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因此,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康复治疗和长期不懈的功能训练。
目前,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开展,是以Bobath 技术下站立平衡训练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为主,在有关平衡训练中引入改良行为训练模式(IBT),是为了使平衡训练活动中心理一生理一功能达到协调和统一,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疾病问题为基础,从患者认知层面入手,紧密结合患者躯体和认知的实际,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教育与健康促进系统;在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注重诱发患者的自我训练意识,增加患者情感的自控力,帮助开发自我训练的潜能,从而有计划地帮助患者自觉采纳有利于训练目标的学习方式。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经过8w的平衡功能训练,无论是IBT组或对照组,Fugl-Meye指数评分均较训练开展前有明显提高,但IBT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IBT组患者平衡功能的训练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IBT训练模式在临床中能够快捷有效地帮助脑卒中患者执行更好的功能训练计划,在同等训练内容下,效果较传统训练模式更好,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屈亚平,孙丽,朱琳,等.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任务性平板步行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5):233.
[2]唐平,宋杨,陈屹,等.积极认知行为治疗简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521.
[3]朱镛连.神经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林爱翠,孔明涯.视觉反馈训练促进平衡功能恢复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4):320.
[5]Blum L,Korner-Bitensky N.Usefulness of the berg balance scale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Phys Ther,2008;88(5):559-566.
[6]方红.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行走能力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109.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