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霞
摘要:精品课堂的精彩不言而喻,如果我们的常态课堂能够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用心、多一份智慧,那么,我们的每一节常态课也应该都会成为学生喜欢的精品课堂。
关键词:精品课堂;常态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64-1
近日,由省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我校协办的精品课堂展评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9门学科,24节课,堂堂课都精彩!其中两节高一的语文课更是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于是,我不禁在想:为什么这些课堂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及专家的好评?当然,我知道这些老师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精英,他们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是成就好课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些课也都是经过认真准备,多次磨合之后的一个展示,所以,课上的精彩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在这些理所当然的因素之外,我总觉得似乎还有什么需要我们认真体会和挖掘的,那就是,我们的常态课堂可不可以也这样精彩?我们的常态课堂怎样才能成为精品课堂?
当然,我所说的“精品”课堂绝对不是指那种为了迎合检查或者评比而刻意准备的课堂,也绝不是那种形式花哨、场面热闹的花架子课堂;而是那种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心,教学环节精当,教学效果精妙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似要求甚高,实际上仔细琢磨,这似乎也不是不可以达成的。两位老师的《婉约词赏析》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例证,这两节课其实也就是在常态课堂的基础上加以提升而形成的,唯一不同的是,两位老师都用足了心思,将一节常态课赋予它以丰富、灵性、智慧,加上极具表现力的个人魅力,所以才有了较完美的展示。于是,我想,我们的常态课堂如果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用心、多一份智慧,那么,我们的每一节常态课也应该都会成为学生喜欢的精品课堂。
精品课堂定然是个性课堂。以这两节语文课为例,应该说它们是风格迥异,各有特色。W老师的《婉约词赏析》内容丰富详实,从文本若干篇诗词中概括提炼出婉约词的意象组成、意象特点、意境差别。因为这些诗词都是从文本中来,所以学生接受度高,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W老师为人温文尔雅,语言细腻,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这位老师就是婉约风格”,与课堂内容不谋而合。C老师的《雨霖铃》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个性张扬,感染力极强。他以丰富的文言拓展知识展现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素养,课堂有自己的见解,从若干次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婉约词的意境。同时,C老师极具个人魅力的示范朗读,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示范在一节课中的关键作用。也借用专家的点评,“C老师是属于豪放派对婉约词的另类解读,别有味道。”
教师的个性触发学生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是平等的、互动的、也是个性化的,“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张扬学生个性和教师个性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C老师在执教《雨霖铃》时就朗读这个话题,谈韵律、谈韵脚、谈领字、谈曲调,重新解读这首千古名词,课堂之中尽显师生的个性与才华。综合来看,这两位老师都是用极具个性的个人风格来演绎课堂,让课堂熠熠生辉,课堂也不再是那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枯燥课堂。个性化的人格造就了个性化的教学与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个性化的学识、素养、风格、乃至人格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精品课堂定然是灵性课堂。那么有灵性课堂的特征是什么呢?从有灵性课堂产生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在课堂上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学生表述的意见,是通过自学、思考所获得的,是经过加工后的答案,是属于自己的意见;在学生的意见中有一位或几位是“独特”的,有创新的表现。如果没有这些特征就不算是有灵性的课堂。
教师的灵性启发学生的灵性。灵性课堂必须在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在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反复进行思维的碰撞;要求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思维行为和急于表现的冲动;要求全体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意见、交流和兴趣,都要经过长期的磨合,才可能产生有灵性的课堂。
精品课堂定然是智慧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和自己预设的完全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形发生,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来发挥作用了,而这样的智慧来源于对学生的了解,来源于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灵活运用,来源于经验的积累,来源于知识的丰富,来源于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等等。当我们面临一些意料不断的情形发生之时,都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智慧来处理,结果可能有好有坏,但不论怎样我们都会有收获,或者收获经验,或者吸取教训,这会使我们的教学智慧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智慧引领学生的智慧。教学智慧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教师在漫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教学心态。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在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学艺术水平将会在不断纠正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天长日久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趋成熟。学生学习同样如此,学习的智慧不在于一道题、两道题上所展现的智力水平,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将日常学习中的每一点感悟、每一点收获积蓄下来,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我,追寻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