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有效整合的研究
——以华东地区重点高校为例

2015-07-07 15:47:19赵晓辉朱东妹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检索图书馆

赵晓辉,朱东妹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 241003)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有效整合的研究
——以华东地区重点高校为例

赵晓辉,朱东妹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 241003)

通过对华东地区31所重点院校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信息整合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层次、框架以及实施的具体途径,以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参考。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OA资源

2001年12月布达佩斯会议首次提出“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概念,即自由、开放与共享。开放存取预示着在公共领域中的某些文献,可以被用户阅读、检索、复制、链接、下载、传递、打印、建立索引,乃至免费获取。用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的开放资源,在使用时不受技术、财力以及法律的限制,但需在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作者作为版权人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正确接受和引用[1]。随后在国际学术界、科技界、出版界、图书馆界的大力推动下,一种高效的学术情报信息交流体系——开放存取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s)蓬勃兴起,许多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OA资源纷纷涌现。

开放存取,对于图书馆而言,不仅可以降低采购经费的开销,而且可以充实馆藏资源建设,同时还可以增强其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对于用户而言,开放存取减少了用户获取资源的中间环节、缩短了资源流通的时间、提高了用户获取最新学术成果的速度,备受用户欢迎和图书馆的高度关注。如何揭示和有效整合OA资源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合情况并不容乐观。

1 调查对象及调查结果

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华东地区作为较发达地区,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情况较好,尤其是重点院校开放资源的整合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鉴于此,笔者以华东地区重点院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调研这些图书馆网站显示的开放存取资源(以下简称OA资源)的整合情况。

据我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11高校名单显示,目前华东地区“211”重点院校共有31所[2]。笔者逐一访问了这31所高校图书馆主页,发现除了第二军医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所高校无法访问外,其他29所高校图书馆网站都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资源揭示、整合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省份 名称OA资源类别 资源揭示方法数据库 期刊 其他 图书馆主页 下级类目 专门列表资源揭示程度 是否整合上海市复旦大学 √ √ √ 分类 是同济大学 √ √ 浅 否上海交通大学 √ √ √ √ √ 深 是华东师范大学 √ √ √ √ 深 是上海大学 √ √ √ √ √ 分类 否东华大学 √ √ 浅 否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 深 是华东理工大学 √ √ 浅 否上海财经大学 √ √ √ √ 浅 否江苏南京大学 √ √ √ √ √ 分类 是东南大学 √ √ √ √ √ 浅 否苏州大学 √ √ √ √ 浅 否南京师范大学 √ √ √ 深 是江南大学 √ √ √ 浅 否南京理工大学 √ √ √ √ 浅 否南京农业大学 √ √ √ √ 浅 否河海大学 √ √ √ 浅 否中国药科大学 √ √ √ 浅 否中国矿业大学 √ √ √ √ 浅 否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浅 否合肥工业大学 √ √ √ 浅 否安徽大学 √ √ √ √ √ 分类 否浙江 浙江大学 √ √ √ √ √ 浅 否福建 厦门大学 √ √ √ √ √ 深 是福州大学 √ √ 浅 否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 √ √ √ √ 分类 否山东大学 √ √ √ √ 浅 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浅 否江西 南昌大学 √ √ √ √ √ 浅 否

从该表可以看出,OA资源类型主要以数据库和期刊为主,另外还有其他类型,主要指多媒体资源、报纸、开放课程、声像资料等,但这些类型的资源数量却是屈指可数。

OA资源的揭示方法,有10所高校将OA资源揭示在图书馆主页,所占比率为34.5%;另外的65.5%的高校图书馆则主要有将OA资源置于其他下级类目中,有的在电子资源中、有的在电子期刊中、有的在数据库中;以“免费资源”“OA资源”“开放获取资源”“网络资源”等专门列表来揭示的有16所高校,占总调查数的55%。

从揭示程度来看,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大部分是浅层次的揭示OA资源,即仅提供OA资源的链接地址,用户通过对链接的点击进入对应的OA资源的网站;也有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分类方式来揭示OA资源,如按资源的首字母顺序分类、按资源所属学科类型分类、按资源语种类型分类、按资源类型分类。仅有占17.2%的5所高校图书馆通过对OA资源聚合、建立机构库等方式进行了深层次的整合。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自建了 OAJ集成服务平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构建了知识库。

总体来看,华东地区高校图书馆较重视OA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意识到OA资源对于扩大馆藏、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但目前的资源揭示和整合程度却有待提高。

2 高校图书馆OA资源整合的不足之处

2.1 OA资源名称设置不规范

OA资源名称设置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未设置专门名称。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设置单独的OA资源导航或者是没有独立的OA专栏,OA资源被隐藏在电子资源、电子期刊、数据库等类似的栏目中,读者通过层层的链接才能获取该资源,加之没有明确的OA资源标识,读者不能分辨其是否为OA资源,这就限制了OA资源的广泛使用。(2)名称设置不统一。为OA资源设置专栏,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资源、方便利用,但OA专栏的名称设置却不统一,“OA资源”“开放获取资源”“免费资源”“网络资源”是常见的几种名称,这种混乱的名称设置必然给读者带来困扰,影响读者对OA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2.2 OA资源类别单一、数量有限

华东地区高校图书馆的OA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千差万别,引进OA资源数量多的多至数百种,少的少至几种而已。而且这些OA资源主要集中在电子期刊和数据库中,对科技报告、专利、标准、教材教参等涉及的较少,对图片、音频、视频、光盘等多媒体类型的资源整合情况更是不尽人意,这种类型单一的资源难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2.3 OA资源收集不足、自建更少

从被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高校图书馆的OA资源以收集为主,收集的数量也比较有限。收集的OA资源中在国外的收录总量远远超过了国内的OA资源。国外的DOAJ、Highwire Press、Open J-Gate等OA资源收集馆众多。国内优质的OA资源诸如汉斯出版社、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Scholar、奇迹文库、国家科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等收集者寥寥无几,造成这些重要OA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是一种缺憾。

除了收集OA资源外,自建也是丰富OA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馆藏情况、学科特点或是地方文化色彩来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自建资源库。但在被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拥有自建的OA资源库的却寥寥无几,并且这些自建特色资源库多数仅限于权限用户使用或校内IP登录使用,开放范围十分有限。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OA资源开放获取的进程。

2.4 整合层次低、检索功能待完善

目前图书馆对OA资源的整合,主要停留在对相关资源作简单介绍和链接,揭示程度低,用户只能通过链接来浏览或者下载所需资源,不利于用户检索和资源利用。也有部分图书馆采用分类揭示方式,如按学科、文献类型、字母顺序等方式分类,这种方法相对直链式的揭示方式较为进步,可以将同一类型的资源聚集在一起,但这种整合仅仅是一种OA资源表现层的整合,对于不熟悉OA资源的读者而言,很难有效地获取相关重要信息。加之OA资源对象单一、元数据描述标准不统一、中外文语种之间的不兼容等原因,致使OA资源揭示程度不高,资源整合率较低。

在这种低层次的OA资源整合状况下,OA资源的检索功能也存在诸多缺陷,主要有:检索字段太少、检索排序方法单一、无检索去重功能、不能进行二次检索、不支持用户信息定制、不能满足用户界面个性化设置、原文获取仍有困难等,这些给用户利用OA资源带来极大不便,限制OA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利用。因此针对OA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整合,不断完善OA资源的检索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已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高校图书馆OA资源有效整合的层次和框架

3.1 OA资源有效整合的层次

OA资源整合可以划分为信息整合和知识整合两个层次,信息资源整合是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过程,信息整合是基础,知识整合是最终目标。只有实现了开放存取资源的信息整合,才能最终实现开放存取资源的知识整合。

3.1.1 信息整合是指通过某种机制或标准,集成、描述,链接不同类型、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数字资源,使相对独立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呈现给用户。OA资源的信息整合是对资源各系统的链接整合,并揭示各独立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机构元数据资源之间的联系和互操作,最终提供给用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合平台,方便用户获取和利用。浅层次整合方式是简单链接模式,通过构建导航模式和OPAC目录整合模式实现较深层次的整合,而深层次的整合则是信息内容的整合,将OA资源纳入图书馆本地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应用SFX等系统实现OA资源的融合。其表现形式有信息门户、一站式全文检索平台、引文链接系统等。

3.1.2 知识整合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高级阶段,目的是有效利用知识,基础是知识管理,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依托知识组织方法进行逻辑处理和重新构建,充分展示知识体系、知识内容、知识概念的一种整合模式。OA资源知识整合是动态的、创新的过程,需要将新搜集的OA资源进行知识标识,通过知识组织技术将不同的知识结构概念及其关系组织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更侧重于OA资源系统内部及各系统之间的知识结构和语义关系,核心是构建领域知识本体。

3.2 OA资源有效整合的框架

OA资源信息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标准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研究制定适合本馆的标准规范。其中开放存取资源信息整合的任务是实现机构数据资源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它需要各种制度、法律等作为支撑。整个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框架共划分为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框架

基础层为资源整合提供了基础设备,是信息整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资源层是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处理层是数字资源整合的对象层,通过OAI、DOI、Open URL、Web Service等开放的互操作技术标准对元数据进行采集、抽取、转换、装载;应用层通过建立信息门户或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用户层为资源整合的目标层,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浏览。这五层是自下而上的结构,上层的功能必须依托下层实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协议标准,如果在数据采集时,就执行OAI(Open Archives Initiative)、BOAI、OAI-PMH协议统一的技术标准,就会极大地提高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为应用层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国内高校图书馆OA资源实现信息有效整合的途径

4.1 基于OA资源信息采集的有效整合

开放存取资源馆藏化的基础与前提就是开放存取资源的采集,这需要图书馆员首先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充分熟悉资源分布状况并熟练掌握获取方法,来形成本馆特色的虚拟馆藏。主要利用的有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集成平台和学术搜索引擎等。

4.1.1 学术知识库(IR)构建

学术知识库(IR)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通过网络来收集、保存、管理、检索以及利用本单位教研人员产出的各类数字化资料(如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著作、专题报告、教学课件、试验数据、档案资料、照片或视频等)。IR收集的资料可以集中、连续、系统反映出本单位教学科研水平,对于本单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展示发挥作用,从而吸引其他机构对研究活动的关注,增强本研究机构的知名度、地位及公共价值。

IR的构建,首先要遵循操作协议和行业标准。基于IR的OA资源整合要以DC为元数据标准,进一步发展元数据收割协议(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简称OAI-PMH)。利用元数据收割协议可以实现跨库检索时数据库之间互操作,解决数据提供者和服务者之间协议的转换问题。大学和研究机构将分散存储的学术信息集中到一起,构建学术知识库,再通过校园网或者校际之间的协议开放利用保存。其次,要尽可能地使用开源软件和开源代码。目前Fedora、DSpace、EPrint是IR构建中应用较多的开源软件,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都利用DSpace开发了本校的知识库。再次,知识库的构建要注重资源质量。甄别学术资源的优劣,选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OA资源纳入机构库中。国外影响最大的IR是瑞典的Lund大学与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合作开发的 DOAR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该开放存取仓储检索系统可以将全球性的高品质开放存取资源库清单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网络用户。国内高质量的IR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等[3]。

4.1.2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OAJ)集成服务

OAJ集成是指高校图书馆将因特网上分散的OAJ资源集中起来,按照一定的策略集成到一个检索系统中,利用 OAI—PMH(Metadata Harvesting Protocol)协议标准对OAJ数据进行采集、抽取、转换、装载,定期通过内容管理模块中的数据接口,进而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并且把OAJ资源作为馆藏资源中的一部分纳入本馆的馆藏目录,动态地管理OAJ平台,向用户提供可获取的开放存取期刊列表。目前国外OAJ集成平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定制开发的OAJ平台,一般是大型的OA学术出版机构定制开发,如美国的HighWire Press、巴西的SciELO、日本的J-State等;另一类是开源的OAJ平台,即由开源软件团体为各类型的学术、出版和文献管理机构开发的构建 OAJ服务平台的免费软件网络平台支持,如DPubs、OJS、EPrints、Topaz等[4]。大部分开源的OAJ平台主要面向出版社及学术机构的用户,开源的 OAJ平台与定制开发的OAJ平台相比,其弱点是资源采集的数量和范围有限。

4.1.3 搜索引擎整合

搜索引擎的开放存取技术是OA资源整合的重要技术,可以由代理通用搜索引擎和使用网络爬虫搜索引擎这两种方式来实现OA资源的采集、转换和处理等,可以支持各类OA资源的标引、为OA资源提供元数据级别的检索服务以及实现全文检索等,从而提升OA资源整合平台的综合检索能力。基于搜索引擎技术整合的平台有OAnb、Citebase和Scholar等[5]。

4.2 基于OA资源信息组织的有效整合

4.2.1 资源导航整合

资源导航是指资源组织者按资源类型、学科或资源名称等方法将资源的检索入口整合在一起,建立资源导航库,再提供给用户。这种整合方法由于技术含量低,简单易行,所以被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常见的有:为馆内所有类型的数字资源建立导航,并提供链接或统一的检索界面的整体导航形式;只对某种特定类型的电子资源建立导航的部分导航形式;以学科为单位对资源进行搜集、筛选、分类、整理、建立链接的学科导航形式等。资源导航的整合,有利于用户及时、动态、有规律地掌握本类导航资源中的前沿动态和国际发展趋势。

4.2.2 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整合

OPAC系统是馆藏资源的重要窗口,也是读者最为熟悉和常用的一种检索工具。如果可以利用OPAC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整合与揭示,让读者通过OPAC界面检索到包括开放存取资源和馆藏资源在内的任意需要资源,即可大幅度地提高OA资源的利用率。实现OPAC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合,要求Open URL框架允许OA信息源传送特定对象的元数据 (如ISSN号、刊名、刊号、标题、著者、卷期等)到该机构的网络服务器上,提供链接到目标的参数等信息,并在著录的MARC信息中提供URL地址,从而为开放存取资源建立和图书馆OPAC之间的链接点。目前华东地区浙江大学图书馆已实现已有外文期刊与OA资源的OPAC整合。

4.2.3 网络学科分类导航系统的整合

网络学科分类导航就是以学科为单位,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分类、筛选、整理,然后以超链接的形式与特定文档相连接的动态检索导航服务系统。OA资源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对其分类筛选并融合到图书馆的网络学科导航中去,提供给用户。开放学术资源更新速度快,图书馆应及时跟踪信息并更新到学科分类导航系统中去,便于用户浏览和利用。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网络导航是CALIS重点学科分类导航库,为211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项目,建立网络导航库的目的就是为高校重点学科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网络资源提供服务,方便用户及时了解本领域前沿动态和国际发展趋势。

4.2.4 异构数据库检索系统整合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地位,对OA资源和馆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虽然数字资源丰富,但不同的数字资源往往检索界面不同、呈现格式不同、认证方式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这给用户一次获取各种不同数据库的信息造成障碍。异构数据库检索系统整合是导航整合的升级阶段,通过异构数据库的整合,将不同数据库中的所有资源有序地组织起来,构建统一的检索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跨库检索服务,提高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和部分高校跨库检索技术探究已初具成效,如已经开发出的EN Compass系统、MAP系统、MetaLib系统都是国际上较先进的集成系统,可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资源间的动态链接,实现各种网络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在集成检索界面上的统一检索,为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和开放存取的数字资源之间的整合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6]。

4.3 基于OA资源信息存储的有效整合

OA资源保存的重要性日益被出版界和学术界认可,数字对象标识符(DOI)作为每个资源惟一的、永久性的标识符,是实现OA资源的永久性保存和利用的基础。任何时候,通过DOI都可获取惟一指定的OA资源信息,DOI具有兼容性、动态性、互操作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其可与图书、期刊、影像资料、声像资料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链接、检索和互操作,并且DOI系统可对文献当前地址进行持续追踪,实现从识别码到资源本身的动态指引,提高OA资源的再使用率,促进OA资源整合共享。网络环境下,资源保存者需要主动出击获取OA资源相关的数据,这就要求保存者对网络上开放资源数据进行收割。OAI协议正是通过元数据收获模式使不同OA资源之间形成一个与应用无关的互操作框架,在该框架的基础上可以构建远程异地存放数据的公共平台[7]。通过OAI协议来链接和访问多个资源库和公共平台,OAI协议的存在使得长期保存的元数据获取机制更加简单快捷。高校图书馆应借鉴现有成熟的数字保存方案,利用自身优势、DOI特点、OAI支持等来完成对OA资源的长期存储任务,实现资源存储的有效整合。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重视开放存取资源的收集、揭示、整序、保存、利用以及反馈,既可以丰富馆藏学术资源内容,发挥开放存取学术资源能量,加速学术交流速度,又能使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进步。

[1]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EB/OL].http://www.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org/read,2015-01-08.

[2]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211工程”学校名单.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238/201002/xxgk_82762.html,2015-01-08. [3]陈传夫.开放存取期刊分布及获取策略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

[4]司徒俊峰,罗春荣.国外开放存取期刊平台建设与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3,(7).

[5]张 辉,张玉祥,吴瑞丽.国内开放存取资源整合及集成平台的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11,(11).

[6]杜海洲,王天津.医药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的开放存取服务平台[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11).

[7]刘 畅,肖希明.开放存取期刊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6).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open access resources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Taking the libraries of universities in East China as examples

ZHAO Xiao-hui,ZHU Dong-mei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31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East China,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lack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puts forward the levels,the framework and concrete methods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university library;open access resource;effective integration

G250.76

A

1006-1525(2015)06-0026-06

赵晓辉,女,馆员。

2015-06-01

(责任编辑:傅 正)

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基金项目(TGW13B17)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检索图书馆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专利代理(2016年1期)2016-05-17 06:14:36
去图书馆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