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浅析

2015-07-07 01:17张根起
河北农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农民

张根起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浅析

张根起

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来实现的。通过试验才能验证新技术落地的适应性,通过示范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通过推广使新技术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新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道桥铺垫者,解决基层新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现以行唐县为例对此作一浅析。

一、农业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推广机构人员相对不足和知识老化,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

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我县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了六个县农业局垂直管理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实际在岗人员不足,每个站只有4—6人,管辖三个乡镇,工作任务量很大。但是从现阶段的总体情况来看,技术推广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陈旧。县农业局自1996年后没有学农的专业人员进入,新技术、高智力储备少,难以承担现代农业要求的新技术推广任务。

2、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低和分散经营,阻碍农业新技术推广

当前,大批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加入打工行列,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文化程度较低,多是“3860”部队(妇女和60岁以上老人),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困难。土地有效流转程度低、有组织的生产规模小,制约高效农业发展,我县真正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及家庭农场占比不足7%,农民分散经营形式仍为主体。

3、推广经费少,制约农业新技术推广

长期以来农业推广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仍未明显改观。每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需要有一个机构和组织来承担,都要有一定的推广经费做保障。当前农业新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较为健全,但新技术推广工作经费不能纳入正常预算,从而制约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二、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1、优化基层技术推广队伍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要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到战略层面,定期对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展开各式各样的培训,有条件时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培育技术推广核心骨干。二是试行农技推广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只有经过相关的技术考试才能够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任职,增加农业院校学生和专业特长人员任职比例,同时完善聘任制度和人员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技术工作者为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

2、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素质

要充分认识农民对新技术获取的热情,技术推广人员要扑下身子为农民服务。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中,农民群众始终占有主要的位置,要联系农民作息和农时特点,利用多种渠道特别是发挥新型媒体和现场指导的作用,进行技术宣传培训,转变农民观念,增强农民对农业创新成果的采用动力与吸纳力。结合当前实施的新型农民培育项目,把种植大户和职业农民作为重点进行系统培训,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3、增加农业新技术推广经费

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县级农业财政预算体系中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专项;在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预算中除基建、集中采购和试验示范、培训等科目外,也设立推广经费专项科目,用于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推广活动的开支,推动工作向深、实发展。

4、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试验示范基地,既是实践田、科研田,更是推广新品种、传播农业新技术的示范田、推广田,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作用,发挥其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作用。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及生产上关键技术,制定长、中、短期新技术引进规划。

5、拓宽农业新技术推广模式

农村情况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方法。一是稳定政府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属公益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强,综合性科普性高,应占主导地位。二是鼓励以科研院所和大型农资企业为主体的物化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推广主体素质高,中间环节少,推广效率高。三是规范以民间团体协会为中心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成本低,示范作用大,但应提醒农民注意市场效益和风险。四是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广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新技术直接应用,效率较高。

(作者单位:行唐县农技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农民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