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关于诚实守信的课文,人文味非常浓厚。在教学中,是为了“人文”而丢了“语文”,还是两者兼而有之。顾及小学生的年龄现状,教师宜极力回避直白式的理性概括,转而从语言文字出发进行柔风细雨式的启发、唤醒和激活。
以下是一段教学实例:
师:请大家谈谈你从文章中明白的道理吧!
生: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失信。
师:你们说得很好!你们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
生:她很想去伯伯家,可是她又想起答应了小珍来教她叠花篮,她就觉得不去伯伯家就是说话算数,讲诚信。
生:她虽然答应了小珍,可是叠花篮多没意思?比起去伯伯家无聊多了。如果是我,我就编个谎,给她打个电话,去伯伯家玩。
师:伯伯家有什么好玩的?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伯伯家有只漂亮的鸽子。
师:小庆龄只是一般的想去吗?好好读读这几句话,你会有更深的发现!
学生相继找到这些词句:特别高兴、早就盼着、尖尖的、红红的、漂亮极啦、送她一只。
师:尖尖的,红红的,真够漂亮的,这样的鸽子你也想——
生(齐):要一只。
师:庆龄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注意这些红色词语,读出小庆龄当时的心情。(齐读)
师:一边是伯伯家漂亮的鸽子,一边是即将来学叠花篮的好朋友。面对着内心深深的盼望,面对着父母的劝说,小庆龄该怎样通过这一次人品的考验呢?自由读以下课文,注意对话部分,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多练练。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庆龄为了做到说话算话克服了哪些障碍?
生:她那么爱鸽子,但还是选择了留下;她爸爸妈妈给她找了那么多理由,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她太讲诚信了。
师:能具体讲讲吗?
生:父亲给她找了理由后,“拉起她的手就要走”,她却“边说便把手抽回来”。说明她为了答应小珍克服了一个障碍。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抽”用得很好,说明宋庆龄很坚决,很用劲地抽回手,说明她不想让小珍白等她。
生:老师,还有。
师:你说。
生:妈妈给她找了个好方法,让她第二天再教小珍叠花篮,她也说不行。
……
显然,这样的教学关注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的鸽子”“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学生领悟到了这些句子能够丰富人物的内心:宋庆龄应该有一丝丝挣扎、有一丝丝犹豫,但最终拿定了主意。也正因为小宋庆龄的这种犹豫、挣扎,甚至是动摇,才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也更加丰满。这时,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染;不是教师透彻的分析,而是学生的自主领悟、自主建构。而这种感染、领悟和建构,恰恰是人文味和语文味的水乳交融,正所谓:“湖光山色两相宜。”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