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小网格” 探索“大服务”

2015-07-06 13:18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5期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

[摘 要]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围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立足社区基层党组织层面,通过深化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关键词]网格化服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党建;服务群众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5-0048-03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围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立足社区基层党组织层面,以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政府搭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网格,以期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一、开展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的实践和主要做法

(一)统筹社区力量,形成网格化的四级管理服务构架。街道建立“1+6+32+N”的四级管理网格架构,对网格内社会治理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服务。“1”:构建网格化管理指挥体系。成立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和运行指挥中心,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挂帅,党工委委员结合分管工作,统一协调、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6”:成立覆盖全社区的6大党建协作责任块和6个责任区域路段。居民区党委将辖区32个居民区党支部划分为6个党建协作责任块,块长从块内居民区书记中推选产生,街道6名党工委班子成员对应6个协作块,负责块内综合管理服务的协调和督办;街道行政党组将辖区62条马路划分成6个责任区域路段,以城管执法队和派出所民警为骨干,多部门参与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动队。“32”:设置以居民区为单位的32个网格。各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每个网格建立三级网格员队伍。第一级由居委会干部、楼宇党群工作者和街道机关联络员组成,居委会干部负责网格内问题的发现、处置和上报;楼宇党群工作者负责联系对接楼宇及“两新”组织开展社区管理;机关联络员每周至少两次深入网格责任区协同开展工作。第二级由小区楼组长组成,负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居委会。第三级由社区志愿者组成,作为网格化管理补充力量,参与网格巡查并监督问题处置情况。“N”:设置以自然街坊为单位的居委会网格责任块。建立“责任到人”的巡查机制,由居委干部带领党小组、楼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在责任块内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报送情况;将沿街店铺、集贸市场等自治单元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发放告知书,落实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推进网格化管理向自治单元延伸。

(二)寓服务于管理,探索高效能的问题发现处置机制。街道将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的工作重点放在及时发现和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一是搭建信息化的联动联勤平台。第一,整合派出所监控平台,提升问题发现能力。依托公安街面治安监控设施,对辖区内各网格进行影像监控和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指挥中心呼叫相关责任部门处置;处置未到位或处置后回潮,立即呼叫责任部门进一步跟进。第二,用好手机微信平台,提升问题处置能力。建立涵盖社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体系、党建协作责任块和责任区域路段负责人,社区网格员、暗访团等巡查力量,城管、环卫、公安等处置力量在内的手机微信群,建立“报到-发现-应答-处置-反馈”环环相扣的工作环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过程记录管理工作情况,并落实“动态报到、15分钟微信响应问题呼叫、3小时完成简易问题处置、处置结束后图片证明”等工作要求。第三,开发“第一时间”平台,提升协调督办能力。对于当天在微信群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居委会上报内网“第一时间”社情民意信息平台,街道审核后发送相关责任科室督办,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置并作答复,居委会对处置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建立扁平化的分级处置机制。第一,“我发现,我处置”。社区网格员、岗段责任人、网格机动队以及纳入微信群的所有成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能够现场自行处置的,及时尽快解决。第二,“我发现,你处置”。对于发现但难以处置的问题,及时上报微信平台,由微信群责任单位接报处置;处置难度较大的,由街道内网“第一时间”平台落实相关责任科室限期处置完毕。第三,“我发现,协同处置”。对相关科室难以处置的问题,由党建协作责任块对口领导协调处置;协作块难以解决的,上报每周一次的街道网格化管理协调会处置;协调会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并抓好问题处置结果的跟踪和反馈。三是推行全公开、全透明、全参与的督查督办制度。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责任单位应答和处置情况全部记录在案;对反复出现问题的部位予以重点关注并及时上报指挥中心落实进一步整治;对微信内上报的问题,责任单位应答和处置情况接受群内150余名成员的监督,遇有增援需求第一时间响应到位;对“第一时间”平台上报问题,责任科室的签收和处置答复接受内网所有用户评论,其中居委会对责任科室处置答复评价为“不满意”的,由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公室收集汇总后报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督办。

(三)寓管理于服务,深入开展“三联系”服务群众行动。街道通过“联系居委、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社区行动,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由“管理”社区向“服务”社区转变。一是联系群众责任化,实行包块负责联系服务群众。通过建立四级管理网格架构,形成了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党建协作责任块工作片区、居民区网格单位以及全社区各服务功能块组成的三级组团式服务网格,做到党政班子包责任、机关干部包居委、居委干部包小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有效解决一批“急难愁”问题。街道综合党委和招商服务部门通过对楼宇企业的普遍联系走访,帮助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二是服务群众实事化,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第一,在街道层面,将为民办实事逐步形成工作制度,成为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具体举措。第二,在居民区层面,建立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联席议事平台,广泛吸收单位代表、居民代表,定期共商居民区网格内公共事务,共同协调网格内公共利益。三是惠民措施目标化,不断完善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第一,在街道层面,着力建设八个中心平台,加强招商服务中心服务企业功能,规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服务居民功能,提升社区卫生中心服务水平,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服务优势,拓展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强化社区综治工作中心的稳定作用,强化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的发现处置作用,拓展党员服务中心服务两新组织功能。第二,在居民区层面,党组织以“扶持一支队伍、培养一批骨干、创建一个品牌、完善一套机制”为抓手,促进居民区自治服务团队发展壮大。目前,32个居民区共有群众团队133个,实现了每个居民区网格培养至少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群众团队的目标。endprint

二、对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动员社区力量参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能力。通过统筹社区力量,形成了“1+6+32+N”网格化四级管理服务构架,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反应处置到位了,辖区老城区市容环境面貌也有了质的提升。从市容管理第三方测评虹口区八个街道两年同期对比的成绩来看,2013年1-10月份,最好成绩第四名2次,没进过前三,平均名次第六;2014年1-10月份,连续三个月第二、连续两个月第一,平均名次3.2名,成绩明显提高。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诉求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了事”作用。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和运行指挥中心每周对辖区问题的发现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对疑难件实施件件建档、跟踪到底的处置办法,极大地提高了“了事”效率,社区群众投诉反映问题情况明显下降。从“12345”市民热线反馈情况来看,2013年1-10月街道共接报举报问题热线343件,2014年同期共接报228件,居民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以服务群众需求为主要任务,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和内容。街道通过组织开展覆盖32个居民区的老年人跌倒情况调查、儿童居家伤害情况调查,及时掌握了辖区情况,针对性地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和儿童家庭提供安全防范服务,受到居民欢迎;积极开展覆盖社区12大类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基线调查,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健康教育、风险辨识和评价等服务内容,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不断改善。

三、探索党在社区领域联系服务凝聚群众新方法

(一)拓展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一是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按照“就近、灵活、小型”的原则,设置“一网格多支部”或“一网格多小组”。通过各支部、各小组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网格内社区群众最迫切需求的问题,主动提供常态化联系和专业化服务,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对居民区网格各党支部、党小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领导。二是管理责任落到网格上。明确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统筹协调、管理服务”作用,每年根据基层民需设置一批贴合实际的实事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向社代会述职。明确党建协作责任块“协调指导、资源整合、联动联勤”作用,成立6个党建协作责任块党建联建小组,由街道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块内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辖内物业、公安、城管、学校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联络员以及社区八个中心联络员为组员,统筹推进协作块内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明确32个居民区网格党组织“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关爱党员、联系群众”四项主要职能,每半年向辖区单位代表、居民群众代表进行一次联系服务工作述职,接受社会考评。三是服务内容联在网格上。坚持“一个居民区网格党组织推行一个受居民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的工作目标,把小区围墙外的各类社会资源也纳入进来,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各居民区网格党组织每季度开展一次开放型党组织生活,主动向社区群众展示联系服务工作成效。在社区报开辟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专栏,每月报道各居民区网格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

(二)打造区域化党建服务群众的方式。一是建立四川北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内30家具有代表性的较大规模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同建立四川北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党建引领和项目化运作等方式,开发和分包第一批30个贴合社区实际、满足居民需求的党建联建服务项目,实现社区资源“有利、有效、有序”整合,推动社区共治。二是建设党建协作责任块党建联建载体。以党建协作责任块为单位,设立6个实体化运作的片区市民驿站,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策划、实施、考评一批符合居民迫切需求、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放入市民驿站运作内容当中,形成6个整体覆盖社区的治理服务网,并以居民的真实评价作为考评驿站运作情况、考核协作块党建联建服务成效的标准。三是加强居民区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深化居民区党组织领导的基础群众自治工作,加强居民区党组织“班长工程”和队伍建设,为提高项目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质量奠定思想、素质和能力基础;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自治服务团队和居民代表参与到项目化服务中来,切实拓展社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自治平台;发挥群众自治服务团队作用,广泛建立覆盖居民日常服务需求的各类志愿者队伍、公益爱心队伍。

(三)健全制度化党建服务群众的机制。一是探索社会各方合作共治机制。坚持“请进来”,主动引入发展成熟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联系服务群众项目中来,带动社区党组织整体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提升;努力“走出去”,主动为社区内有想法、有意识、有雏形的群众自治团队提供指导和服务,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探索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机制。广泛运用社区代表大会、听证评议会、监督评议会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探索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服务号、市民驿站留言等形式,丰富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诉求回应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充分利用四级管理网格架构,积极发挥党建联建小组作用,层层解决、及时反馈基层群众迫切的诉求问题。建立群众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利用第三方调查问卷、电话回访、座谈反映等方式,评价四川北社区党建联席会议项目化服务、市民驿站具体运作、居民区网格党组织项目化服务等情况。三是落实联系服务工作保障机制。坚持信息化联动联勤,建立覆盖四级管理网格架构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微信群,做到条条微信有互动、件件问题有回音。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创新在职党员纳入网格管理,对社区内报到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社区党员服务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各类党员特点和特长,将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重点放在有效配合居民区党组织协调和解决社区群众问题上来。加大对各联系服务群众项目、市民驿站实体化运作等的保障力度,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刘 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