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又一次为贩卖妇女儿童是否应该判死刑争论不休。
不过我今天想讨论的其实并不是死刑,而是另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一次次心甘情愿地被人利用绑架,成为无良商业推广的肉鸡?
在并没有任何相关热点新闻发生的情况下,一个话题突然形成刷屏之势,背后必然有某种引导的力量在推波助澜。这一波讨论的源头,就是这张 html 5页面,页面最下方有一行字“感谢珍爱网友情支持”,点击进去之后就是珍爱网的注册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珍爱网也承认了这是其内部员工启动的一次“营销行为”。
公共议题的讨论当然多多益善,但是商业公司出于推广目的发起的討论失去了所有的正当性,让人相当的不舒服。更不用说这样的推广方式完全抹杀了任何讨论的空间,只是简单粗暴地抛出一个充满情绪化的单一选项以骗取病毒转发。
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勃兴,对大众情绪的操弄也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在一次次热点新闻事件中,无论是草根大号还是媒体账号,都把这个技巧演练得越来越纯熟,一次次更加起劲地按摩着大众的前列腺和生殖器,帮助大众达到高潮。死了人,就满屏点起蜡烛;出了天灾人祸,就渲染悲情,同时对救援大唱赞歌,比如那个著名的标题“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没有天灾人祸没有死人的时候,就开始批发古今中外的“感动”和“正能量”……
现在商业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开始借助公众议题低劣地操弄大众情绪。在这个过程当中,商业公司提升了知名度,增加了注册用户,大众借助一次轻而易举的转发,排泄了自己内心满溢出来的善良心和正义感,同时摆足了姿势、满足了想要赶时髦参与公众讨论的虚荣心。双方都各取所需。
要摆脱这样一种局面,不让自己的情绪被人操弄,我们有必要明白一个道理:拥有同情、愤怒和正义感,乃至爱国之心,其实并不是什么太高尚的事,因为这是人人都有的正常情感。正像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齐泽克指出的,中产阶级由于其丰富的信息渠道以及优渥的生活条件,经常会产生对贫穷者、被损害者的同情及对社会不公的道德愤怒。只要良知未泯,你就必然会同情他人的苦难、愤怒世上的不公、渴望人间的正义。
这些情感还是廉价而虚伪的,如果你只是频繁展示你泛滥的同情和正义,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予以支持。大多数人,通过一次次廉价的转发,定期宣泄掉内心积累的正义感之后,就继续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美满的日子,甚至可能连自己转发过什么都忘记了。
这些情感甚至还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所唤起的情绪,无论是悲伤还是愤怒,都会影响你对事情本身的判断,干扰你的思考。就像在这一次刷屏事件中,那些真正需要认真探究的问题,比如造成贩卖儿童现象如此猖獗的真正根源、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防范机制、死刑到底能不能有效扼阻贩卖现象,等等,在一次次喊着“人贩子必死”的转发中,都统统被忽略了。
而在社交媒体的催化下,这样一种情绪更容易互相传染,无限放大,最终酿成山呼海啸让人不寒而栗的“民意”。就像很多人都看过的日本电视剧《胜者即是正义》里的台词:“真正的恶魔,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是坚信自己是善人,对落入阴沟的肮脏野狗进行群殴的,善良的市民。”
所以,不轻易展示自己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不是冷漠和铁石心肠,而是真正的智慧。
摘编自“假装在纽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