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创意也能编出好故事

2015-07-06 01:30刘开建
华声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王朔高手天性

刘开建

很多影视公司都在寻找好故事,很多人都不断地在强调要有好的创意,好的角度,听上去好像大家都非常喜欢好的故事,好的创意,喜欢创新创新再创新。

而实际呢?一半以上的人只是嘴上喜欢谈创新罢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创新,他们只是在不断地重复一种故事模式。那么,为什么口口声声说要创新的人却只是在重复模式呢?

表面上的答案是创新需要一定的能力,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创新。而实际上,深层的答案是——人类天生就讨厌创新!

法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博诺在他的书《这才是思维》中提到,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不喜欢创新,大脑喜欢的是模式。德博诺在书中把人类的大脑比喻成沙滩,新生儿的大脑是没有任何痕迹的沙滩,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人类开始对一些事情做出了基本的反射,就如同在沙滩上形成了痕迹。

我们可以把这些“痕迹”称为模式,即,人类大脑喜欢把一些事情变成模式,然后在后台运行模式就可以了,这样大脑就可以少花力气,可以在后面歇着。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口口声声谈创新,却并没有创新。因为创新很难,难意味着累。累,这跟人类的天性是相反的,让他累他肯定不干!如果不创新他就可以活得很好,那他为什么还要去创新?除非他不创新就活不下去了,他才去动用大脑,思考该如何创新。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就要警惕自己大脑的这种天性,因为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让自己休息,让自己舒服。

人的天性就是懒惰,所以大多数人不愿意思考,因为不思考很舒服,思考有点累,大脑不愿意累。不思考,所以就没有见解,没有见解所以就没有创意,没有创意所以就没有好的故事。

呃,没有创意就没有好故事?开什么玩笑!没有创意仍然“可以”有好的故事!没有创意,可以拿别人的创意来生产自己的好故事,甚至是拿别人的好故事来生产自己的好故事!——没错,这就是我们国家文化行业的一个普遍的,正在不断发生的事情,那就是——抄袭!可耻的抄袭!

他们为什么会抄袭呢?因为抄袭符合人的天性啊,人类的天性是懒惰,抄袭这件事比原创一个好的创意省力多了,所以他就抄袭,如果我們国家法律对原创保护不足,对抄袭者惩罚力度不够,那他们会怎么样呢?他们会更疯狂地抄袭。

毕加索有句名言:“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本没有完全原创的故事。再好的故事,你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一些模型,模板。

我们虽然反对抄袭,但是我们在没有能力完全原创出高质量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借用他人作品的灵魂。一个好的作家或者编剧能够有一个非常高质量的见解非常不易,而这个高质量的见解可以让他生产N个好的创意模型,一个好的创意模型可以让他生成N个好的故事。

所以,我们提倡应该尽量形成高质量的见解,虽然这并不容易。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作品的创意模型。

一、用自己的创意模型来生产不同的故事。

案例一:王朔的“创意公司”

仔细看一下,你会发现,王朔的《甲方乙方》和《顽主》其实是出自同一个创意模型,我们可以把这个创意模型称作是“创意公司”的模型,即通过一个提供特殊创意服务的公司来展开故事。

可以说,王朔在用“创意公司”这个模型下了两个蛋,而这两个蛋还非常好看。二十几年后,王朔又用同样的“创意公司”的创意模型,下了另外一个蛋,叫《私人订制》。尽管是出于同一个创意模型,但是《私人订制》却远没有前面两部作品好看。

而从这三个作品来看,它们是出于同一个创意模型,而这个创意模型是出自于王朔的见解,那就是: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迫切要实现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在现实中却找不到一丁点实现的办法,哪怕是黄粱一梦,他也会感到满足。

即便是朔爷这么厉害的作家,都要用自己的同一个创意模型来生产不同的故事,而且二十多年后还要拿来用。你看,获得一个好的见解多么不易,获得一个好的创意模型多么不易。而一旦你有了自己的好的见解和创意模型,你就可以生产N个好的故事,你可以坐享见解和创意模型带给你的红利,你只需在这个基础上重复那个故事模式就够了。

二、用别人的创意模型来生产自己的故事。

案例二:《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

前面的例子讲的是自己用自己的创意模型来生产不同的故事,下面咱们看看自己用别人的创意模型来生产自己的故事。

《疯狂的石头》是借用了《两杆大烟枪》的创意模型,我们暂且把这个创意模型叫做“贼遇贼”,就是贼遇到贼,结果贼杀了贼的模型。

而再看《人在囧途》,这个电影不仅仅是借用了1987年的美国电影《飞机、火车和汽车》的创意模型,而且还重复了它的模式。如果你看这两个国产电影之前,没看过那两个国外电影,你会觉得这个故事真好。

但是当你看完了那两个国外的电影再看他们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借用了别人的创意模型生成了自己的故事。当然,如果能够把模式运用好,你依然是一个好的模式的重复者。

《两杆大烟枪》的故事模式非常巧妙,线索非常多,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的模式重复者,给你这个创意模型,你也不会生产出好的故事。所以,在没有好的创意模型的时候,应该熟练地运用好模式。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获得一个好的见解和好的创意模型是多么不容易,即便是那些声名赫赫的作家和编剧,他们也会为此苦恼。而当影视这一块的市场足够大的时候,仅有的几个好的创意模型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

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那就是同一个模型被重复运用,不断的生成N个故事。流水线作业,作品产品化,创作工厂化,写作流水化。

当一个文化作品,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创作的时候,你很难保证它的艺术性,但它同样可以生存,而且可以生存得很好,因为市场需求太大了。

我们可以把这种流水化的生产故事的方式叫做“重复模式”,重复模式,就是创作者能够熟练地运用故事技巧,能很好地设计故事的起承转合,甚至好的模式重复者可以创作出完整性很高,很饱满的故事。

但,因为模式重复者一直都在陷入不停的流水线的创作之中,他没有时间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创意,或者说没有好的见解和创意。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重复者叫做模式工匠,即执行模式的工匠。

任何行业都不缺工匠,缺的是好的工匠;任何行业都缺创意,更缺创意高手。

好的模式工匠与创意高手如何练就?

你是想做一个好的模式工匠还是做一个创意高手?呃,这么问好像不太合适,因为大多数人都愿意做一个创意高手,只是创意高手的门槛要高得多。好的模式工匠,同样门槛也很高,也需要长期的大量的实践才能练就。两者做起来都不容易,要做好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是我们要探讨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练就:

一、模式工匠

1、大量阅片,拉片,拆解故事结构,学习他们的技巧,储存足够量的故事模型。2、大量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和练习。

二、创意高手

1、阅读好的书籍,从书中获取眼睛。留意身边人和事,洞悉背后的人性。解构接触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2、大量看片,解构好片的灵魂和技巧。3、大量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和练习。

摘编自编剧帮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王朔高手天性
化解尴尬,你是高手吗?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高手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
高手的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