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炎
有效的数学活动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三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而好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下面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学习数学的常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 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强,都有自己很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多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学习很懒散,没形成一种好的习惯,一旦有了主动的参与意识和习惯,数学学习也就开始入门,成绩会稳步提高,甚至成为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 增强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一些学习常规,如:
课堂常规:优美的教室环境,激发人心,催人奋进的话语,老师亲切的笑容,上好数学课的满腔热情,同学们互助友爱,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等增强学习好数学的情感.
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培育探究问题的风气.
作业常规:作业要求字迹清秀,表达规范,计算正确;重做错题.
二、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 数学教学应以问题为教学活动的主线,以解决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从而以此带动基本知识的传授. 因为学生总是以一种“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 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去自求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导为主,揭示矛盾,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真正活起来,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
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 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 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名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四、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
五、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体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數学精髓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 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把有限时间花在思想方法的掌握中,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把握好师生互助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交流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另外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识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是存在着差异的;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会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数学课堂要极为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别差异,教学形式上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 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更有利于培养各方面所需人才.
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重视新理念,吸收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或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增强他们走入社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