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建构式生态课堂应运而生,它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一、认识:初中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与众不同
“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名词源于国际PISA测试,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其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性文本”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呈现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连续性文本而在教材中安排的“非连续性文本”,如:课文目录、课文插图等;教材中直接安排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 有测试表明,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是初中学生阅读素养的短板.
据资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额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而作为教学内容,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外,还要能够现实生活中运用非连续文本解决实际问题. 在信息丰富多元的现代社会,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捕捉海量信息、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高效处理问题,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策略:获取初中数学“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有效方法
1. 明确“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主动积极地进行信息的获取
从阅读的本质来看,阅读数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绝不是“教”、“学”简单的事,而是要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其中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认识加工、思维消化,学生经历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被学生接受,并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平时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课下作业却做得一塌糊涂,其实就是少了知识的自身再创造过程,少了自己主动阅读建构知识的环节,从而影响了知识技能的掌握. 如:
如图①,将?荀ABCD置于直角坐标系中,其中BC边在x轴上(B在C的左侧),点D坐标为(0,4),直线MN:y = ■x - 6沿着x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长度平移,设在平移过程中该直线被?荀ABCD截得的线段长度为m,平移时间为t(s),m与t的函数图像如 图②所示.
(1)填空:点C的坐标为 ;在平移过程中,该直线先经过B,D中的哪一点? ;(填“B”或“D”)
(2)点B的坐标为 ,a = .
(3)求图②中线段EF的函数关系式;
(4)t为何值时,该直线平分?荀ABCD的面积?
本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弄不清题意,不知道两个图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学都不知道平行四边形在哪里,更不知道图②中的几个特殊点对应的是直线MN平移过程中分边经过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有的不知道图②中的横轴表示的时间是对应图①中点M在x軸上平移的路程所得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这个“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对学生来说是茫然的. 回顾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做不出题目主要原因也是不理解题意,如果教师能适时讲解一下题意,学生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有的哪怕是读一遍题目,也会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 这说明学生独立阅读题目获取相应的信息能力较低,也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明确“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有的放矢地进行信息的获取
因为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不同于一般阅读,它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要能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整理、概括. 数学阅读又要求认真细致,不能象阅读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 再则,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阅读困难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为此,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要进行适当指导,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提纲),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提高数学阅读的效率. 如:
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PD⊥y轴于点D. 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的形状.
实际应用:已知某汽车的一次运输成本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固定费用,共490元;二是燃油费,每千米为1.6元;三是折旧费,它与路程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0.001.设该汽车一次运输的路程为x千米,求当x为多少时,该汽车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最低?最低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是多少元?
这个问题在阅读时,充分引导学生理解“结论”,并进行一次简单的运用“填空”,以加深对“结论”的认识,为后续在“探索应用”时的应用做好铺垫,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给予学生自主时空,拓展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视野
教师必须舍得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数学阅读. 即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生操作和理解上的困难,教师也可以启发点拨以达到高效阅读.
如:网瘾低龄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12﹣35岁的网瘾人群进行了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两个不完全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求条形统计图中a的值;
(2)求扇形统计图中18 - 23岁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3)据报道,目前我国12 - 35岁网瘾人数约为2000万,请估计其中12 - 23岁的人数.
此类问题的统计题,学生往往没有生活经验的情况下,解题过程显得粗浅,而如果把生活中的报纸、网络等上提供的类似统计数据问题让学生阅读并感受,学生乐此不疲地学习状态,及对大量“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获取会是意想不到的. 因此课堂中若不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便会使学生失去一个培养高效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大好机会.
4. 引导学生自我提问,培养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习惯
学生在许多时候理解失败,实际上是由于不能提出适当的问题造成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自我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对初中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可以有不同的问题设置,以能够理解基本的信息. 如:
“统计图”的图表中,表面看信息点有哪些?从而能推算出哪些信息?
“函数图像”中的图像的点坐标是什么?有哪些关系式?互相之间有什么关联?
“几何图形”中存在特殊图形吗?怎么证明?它有什么性质?
“表格应用”分析中的数据反映的是哪些量?它们有什么关系?
教师在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上反复提出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来,这些提问方式最终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阅读习惯,最终让学生在自我提问中养成阅读引导和监控的习惯.
数学作为科学的皇后,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就必须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这一基本功. 关注数学中的非连续文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阅读,其实质是通过数学学科教学提高学生解决由非连续文本构成的情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总之,重视初中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只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多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多给予学生读时间,多给予学生阅读材料,学生就会改变只要认真听讲,多做练习就能学好数学的观念. 同时教师还要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学习兴趣,使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甘志强. 让阅读走进中学数学课堂[J].师道o 教研.2009(8).
[2]孙文英. 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心理过程初探[J].林区教学.2012(4).
[3]王媛媛. 關于数学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几点思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36).
[4]毛飞飞. 统计与概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探析A——以近三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