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树
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做法。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他们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讨论前,小组每个成员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再由组长安排,每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集体讨论,最后再把讨论后的意见记录下来。
二、营造合作的氛围
(一)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我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如,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去年六一儿童节晚会结束的时候,还剩很多糖果和桔子等没人吃”这一铺张浪费的现象,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分析得出:买之前没有了解学生的需要。也就是他们做准备工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和统计,所以学生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他们并没有大概的数字,最后造成这种问题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去买之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个调查和统计。这样就不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现象。由此把枯燥的数学信息变成了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知识的交流。
(二)尝试合作乐趣
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只给每个学生在信封里装8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摆方格的办法去测量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正方形不够了,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会自动地合作,一起动手,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由此学生就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只有真正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