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龙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和实践。所以,科学课程的灵魂就在于通过科学课程知识的引领,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实践的环境中实现科学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课程是一个主战场,学生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推进自身动手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科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去大胆实践,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现协同创新,是科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搭好的框架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科学教师,要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情境,为学生打造适宜发展的“平台”。
在具体教学中,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科学学科内容包含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声学、光学、电学等学科基础,是对一些简单生活现象的基础概括,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与学生对自然界、生活现象的认知特点和探究愿望基本相吻合,为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生活化的科学学习内容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生活化的知识往往又因为它的自然平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做好预设是极其重要的。
我的建议是,积极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素材中的科学价值,把学生从已知世界引领进入未知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熟悉事物中的未知内涵,为高效学习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思维
高效教学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引导学生摆脱常规学习的随意性,实现认知的深化和能力的突破。如何组织高效学习,避免常规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出现?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科学猜想为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归纳创新是当今学生应当具备的主要能力。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彻底否定了学生的发现意识,使学生成为知识容器,泯灭了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切可能。
在科学课堂中,我们积极强调:科学猜想是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归纳创新的基础。在课堂学习之始,一定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并积极质疑。也许这种猜想是停留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的思维水平上,和正常的理智思维有所差距,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际的科学探究。但是,这种发自于学生内心的质疑,一定会敦促他们高效地学习。
2.有侧重地进行科学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学成效的凸显点,能否有效突破重难点是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所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一般性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学习应当是分层进行的。一般情况下,一般性知识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难点知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如果教师事无巨细地进行教学,往往会出现事事不细或者平均用力的局面,课堂效果反而不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
科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不能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够采用单一的学习手段。
1.实验能力的培养
因为实验具有实践性,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尤其是在实验课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动手能力是关键。
2.协作能力的培养
因为科学实验往往不能够一个人独立完成,所以,实验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既能够自主学习,也能够协同他人的劳动,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四、多种形式的学习指导
1.有选择地进行指导
科学学习的过程往往包括引发问题、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形成结论等过程。在引发问题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种种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具备探究价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择重而导,学会抓大放小,既给学生以空间,也实现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要求。
2.科学地选择指导方法
从宏观上说,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年级和学习侧重的不同,所选择的学习方式也不会雷同。教师应当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根据学习内容的客观属性判定知识学习适合直接感知学习还是分析比较学习,并根据确定的方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
从微观上说,任何一种学习都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知识探究,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得到知识,实现能力的发展。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高效能地习得知识,提升能力。所以,针对科学猜想和实践验证等学习环节,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方式,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经验的积累。
科学课堂是一方沃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试错探究、不断更新、高效成长的沃土。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就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学习的目标要求。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