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平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也是现代学生从小就要培养的能力。为此,素质教育的春风便把口语交际吹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中。其中,口语交际部分被排为一课时。如果按一本书八个单元来计算,一学期下来,口语交际部分只用8课时。这8课时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珍贵。但若仅仅靠这8课时,就想提高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认为在口语交际方面花的时间应大于8课时。那么,除了这8课时之外,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个人在这一方面的看法。
一、渗透到其他课堂教学中
首先,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如,最常见的课堂提问。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就拿我们四年级来说吧,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问:“长城有多长?”一位学生答:“一万三千多里。”我便提醒他把话讲完整。学生又答:“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这样一问一答,也正是在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习惯。如此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可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间进行口语交际。再拿《长城》一课来说吧。我在上完这一课之后,就请一些学生当小记者,其他学生当游客。我告诉大家:“同学们,刚刚我们游览了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脚踏着方砖,手扶着城墙,你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的感情。现在有些小记者想来采访你们,他们会问你们一些有关长城的问题,就请你们来告诉他们吧!”说完,小记者活动便开始了。
记者:请问,长城有多长?
游客: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记者:那么,长城东起什么地方,西至什么地方?
游客: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记者:请问长城上的城台、垛子和射口是用来干什么的?
……
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然,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携手并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渗透到各种活动课中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外,在各种活动课中也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对口语交际的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重点讲讲我在故事会和读书交流会中的一些所得。
1.故事会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有的还喜欢讲故事,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还喜欢编故事。于是,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经常在活动课中开个小小故事会。低年级是以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或复述故事为主;到了中年级,就以学生讲故事为主;再到高年级,就以学生编故事为主。这一活动可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读书交流会
这一活动是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的。就拿我们四年级来说,我先在班上设立了一个流动图书箱,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集中存放,组织学生自己管理。课间、课余时间都可借阅。一段时间后,我在活动课中组织了一次读书交流会。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像平时聊天一样,把自己所看到的知识、故事等说给同伴听,但要坚持说普通话。这一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可见,作为教师,应该认真组织好每一节活动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作用,尤其是在训练口语交际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三、渗透到课余生活中
课余生活为口语交际提高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实践环节。
拿小学生下课打小报告来说,这在小学是最常见的事,尤其是低年级。其实,从打小报告中,就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有的学生说话流利,能很快把意思表达清楚。而有的学生则结结巴巴,半天才能把话说完,或是说了一大堆的话,却不知他在说什么。遇到这类学生,教师应注意耐心引导,教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又如,教师应主动找学生聊天,进行交流、沟通,这不仅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也慢慢地使学生说话时态度大方,不羞羞答答。
总之,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为学生拓展时空,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