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梅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忽视或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关键詞】主导;主体;能动性
从主导方面看,整个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的,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从主体方面看,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施之以法,贵之以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诱导、引导、疏导和指导。教师点拨导向、精讲精练。“精讲”就是讲到点子上,讲到要害处。善于一语道破,善于浓缩教学过程,以少取胜,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精练”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指导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已懂已会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
诱导是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和基础。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诱导的难点是针对教材、学生实际进行选例。例证成功的标志是既符合教材内容,又切合学生思想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思考。诱导的突破口有两个:一是具体事例,如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件为最佳;二是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编成有迷惑性的问题。具体做法是:把兴趣问题印发给学生,或利用教具向学生展示,口述也可以。例如,在讲述“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时,教师将采摘的两片树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后,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即使是同一棵树上采摘的,也各有特点,这说明“不同事物矛盾各不相同”;让同学们猜谜语“有一种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得出“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请二位同学表演“买书”小品,通过观察买卖双方的不同表现,总结出“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虽然这些形式做起来并不困难,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迫使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的做法与所学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诱导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引导就是引出学习的路子,为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铺路架桥。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暴露出一个弱点,就是以事论事,习惯于列举出感性事物以及事物的现象,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在分析“我国频繁发生煤矿瓦斯爆炸引发矿难的根本原因”时,学生认为是“私营企业主见利忘义”,或是“私营企业主只顾眼前利益”等,学生所回答的观点仅仅从现象进行考虑,没有从本质上去挖掘。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见利忘义”、“只顾眼前利益”的原因,不难发现,其实质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导致的。通过引导,展开思想,推敲,比较,分析,找出解决回答问题的本质,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引导要做到引有方向,引有目的,让学生“悟”出真谛,才能敞开心扉,正确的获取知识,变死字为活字。
疏导就是疏通,疏顺,扫除学习障碍,把学习问题的通道打开。例如,在教学中比较“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的区别与联系”时,首先引导学生从横向关系去比较,弄清四个概念的不同点,特别是种族和民族的区别点。其次,疏顺“联系”是什么?即从纵向关系去发现,找出其前后联系点,逐一列举“民族是由氏族、部落经过部落联盟逐渐发展而成的,一个民族可以由一个或几个种族组成,同一种族的人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民族”。这样,疏导对理顺知识点纵横关系起了积极作用,较好解决易于混淆的问题。
疏导要做到疏有层次,疏要得当,达到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找出获取知识的钥匙,科学地获取知识,变难字为易字。
指导就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最佳思维途径,而且要向学生充分分析成功的思路是怎么想出来的,把思维过程的每一层次和环节都展示给学生。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中来,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学好,并为他们独立获取新知识打好自学能力的基础,使之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方法,学有效果,变学会为会学。
总之,教师主导,主在“导”,要着力服务于学。教字中要着眼诱导,变苦字为乐字;着力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疏导,变难字为易字;着手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同时,政治课教学还应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组织学生从事社会实践,以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使学生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信服,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教学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政治课教学应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