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艳
【摘 要】生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体验之后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运用的统一,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为老师提供更大的挑战,也改变了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实践,在主动参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跳出书本,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建立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并将所学的各科知识充分利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语文并学以致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语文课堂生活化能丰富学生人文精神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以《荔枝》为例,当我买了荔枝回来后,并不敢马上拿出荔枝,而是趁着妈妈高兴的时候才拿出来,这一情景中的“害怕”,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问作者的害怕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妈妈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作者也怕妈妈责怪,连忙打断妈妈的话。此时,我还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妈妈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对妈妈的敬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能发展学生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学可以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使不同的个体拥有尽可能多的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是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以前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遵循教师讲、學生听的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映。可谓教死书,死教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是没有创造力的,也就是说没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正如一幅漫画画的那样,许多不同的孩子走进课堂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出来都变成一样的了。实际上,教学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师生在此过程中共同建构自己的世界。
三、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能拓展学生体验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都是语文教育的有效资源,迅猛发展的新科技又明显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无限的书籍增长量与有限的时间形成尖锐的对立。”因此,课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如:小练笔、宽带网、资料袋、综合性学习等等,为课文拓展这一环节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可较好的迎合新课标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可以采取“知识小讲座”等形式进行开展,或者以实践性为目的进行“实地小考察”,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在感受中真正体会到文中内容的真实再现,这样既能调节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又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活动,学生应该多途径接受、发现、体验语文,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用语文”才是“教语文”、“学语文”的实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在创设的各种情景中,通过实践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记忆一切都是空话,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参考文献:
[1]谭在强,小学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考试周刊,2012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