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

2015-07-05 13:52:48林兴隆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氛围兴趣

林兴隆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等,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

【关键词】氛围;兴趣;主体意识;方法

现阶段,农村中学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生知识层面和师资条件、教学设备等问题的困扰,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改革仍然举步维艰;在阅读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难以“主导”,学生难成“主体”,因而不少教师不免会发出沉重的感叹。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也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因为,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肩负着文学技能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升华。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可见,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的地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阅读氛围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快乐中学习,应该营造和谐的民主的阅读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走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教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的阅读,效果是要打折的;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学生在心理上放轻,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思绪才会达到完美的和谐。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才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在教诗歌时,我给学生描绘诗意,让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學生的想象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个人的审美体验与教材文本实现了“无缝对接”,享受着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幸福。正是这种快乐,有可能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对于阅读而言,最重要的永远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时候,一种舒心的快乐,才能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森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于阅读教学,教师应使阅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他们的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面对文本这样特殊的对话者,往往有话不知从哪说起的困惑,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深刻体察学生作为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状态,准确估计文本的哪一点、线、面最有可能性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找到对话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与对话的热切愿望。相对地说,学生对课文往往易于“入”,而难于“出”;能“入”未必能“出”;既“出”之后,所见更未必全面、正确、深刻。我们可以借用《庄子》上的一个比喻。在自然状态中学生不过像斥燕“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但由于老师的启发、点拨,学生就像大鹏那样“怒而飞”。而教师点拨是否得法,效果也迥然不同,有的不过使其“翱翔蓬蒿之间”,有的却能让他们“抟扶摇而上”。这就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能否使学生向更深层次问题去发展,引导他们“怒而飞”“抟扶摇而上”了。

四、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要使学生掌握好阅读方法,可从下面三点去做: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基本脉络、理解作者态度情感及情感的方法;

(2)分析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理解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的方法;

(3)鉴赏评价文章内容,拓展延伸相关知识的方法。再次,在每次的寒暑假要求学生给自己喜爱的诗人写信。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达2000多人,自村夫到皇帝,从稚童到老叟,可谓群星灿烂。我让学生寻找诗人的足迹,了解诗人的生平、代表作、成才的经过或精彩或悲凉的人生,写出对诗人的认识或者鉴赏评价。在这种与诗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孩子们关心古人的喜怒哀乐、品味出诗句中的弦外之音,与历代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平等交流。这正是阅读的魅力——让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知音,让人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思考人生、提升境界。而教师在这里却“消失”了,学生直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阅读教学的“一见钟情”:学生不需要教师这个“媒婆”就能直接爱上文字、爱上阅读。

总之,有了良好的阅读动机和阅读习惯,加之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做到阅读广泛、长期积累的科学统一,自然会有一番饶有趣味、独树一帜的体验和感悟,并在理解和思考中达到阅读目的,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使真善美广植人心。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氛围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2:02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2:44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5:34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