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华英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鲜活”的数学情境中发展数、量、形等概念,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那么如何创设鲜活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
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活思维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出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去银行调查利率,同时可以实际操作,拿100元到银行进行定期存款,观察存单。上课时,教师出示一张定期存单,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从而引出了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樣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如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开展模拟小超市的购物活动,学习了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后,学生为教室考虑购买合适的地砖等,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时时在用数学。
三、创设游戏情境,主动学习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击鼓传花”、“找朋友”等游戏展示活动内容,或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喜欢游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游戏是他们最熟悉,而乐于参加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并在其中汲取生长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在课堂练习中,采用了以游戏为主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师生对口令”、“给小马虎治病”、“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从而达到游戏使学生在乐中获取知识,这样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巩固新知
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一直是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所缺乏的,也是将来的教学所应加强的,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我们只要“激活”数学课程资源,开放数学教学的空间,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才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涨。这样,我们的课堂必将成为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教学也必将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