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三个必须

2015-07-05 15:16:38阳益贵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动机主体

阳益贵

【摘要】总结一线教学教师的成功经验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从激发动机、形成有效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主体  动机  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71-01

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目前在具体实际中很多教师容易反主为客,原因到底何在呢?

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总结我国多年从事一线教学教师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从动机、教学模式、环境营造等方面加以重视。

一、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基础。有关的实验还证明,学生学业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学习品质不高,即集中注意、坚持不懈及对挫折的耐受性等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品质较差。动机的作用正是通过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增强这些重要的品质来保证学习质量。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刻意强调的,也是我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时必须给以极大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建立稳定的学习动机?

第一,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想学。这种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为内在动机,内驱力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二,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提高学习动机的适宜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活动方面,而不是动机本身。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主动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把握,精选背景材料,采用启发讲解、温故知新、设疑激趣等方式,通过录像剪辑、音乐欣赏、实况拍摄、动画制作等途径提出教学目标或创设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提倡内在的奖励,慎用外在的奖励。尽管奖励可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但值得提倡的是内在的奖励,外在的奖励和竞争对长远的学习过程并无裨益,不宜过分重视。

二、必须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

自主性学习要求把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研究者发现,高学习成就的学生会为自己设置更为明确的具体目标,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自我监控,而且更系统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所投放的精力。”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让学生感受到拥有学习的自控权,而这种感受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

三、必须营造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氛围和环境。

(一)充分信任、理解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主体参与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

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尽可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在营造民主氛围时,做到把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学会独立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从发现中创设让学生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体验享受收获的快乐。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为了选择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體地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者,精心备课,要从备新课标、备教材,转向更多地备学生;从备教法转向备学法,备如何为创造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教学实践中,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因此,要求自主式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精选背景材料,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方式及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发现,人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这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角,开展现疑、析疑、辩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去收获知识真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科学治学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接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这对增强学生学好的自信心,培养意志品质、交往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进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国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和谐课堂[J]甘肃教育2015,2

[2]王新.浅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1

[3]杨四杨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 [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14,6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动机主体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2:54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04:53
对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改善和教学氛围改革的探讨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8:04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动机不纯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