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红
【摘 要】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近几年来世界上对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也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在孤独症儿童中有一部分智力是正常的,有的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他们常常可以在普通学校中就读,但他们常出现各种怪异的行为、情绪,会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这就对普教老师专业知识及技能等各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我恰恰是这普通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利用我这五年的特殊教育理论学习和两年多的特殊教育实践,以及三年的普教教育事业专研,现结合我班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情况作以实践探究。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
1孤独症儿童表现
我与莹莹第一次见面是在2012年9月4日,那天她是跟着爸爸一起到的学校,校领导把他们带到我的面前,而没有让她进班。莹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紧张,无论与她聊些什么话题,她都处在十分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下:她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不停在搓,肌肉呈紧绷感;面部几乎无表情变化,目光始终处在游离状态,不敢与老师的眼睛对视;身体紧紧地与爸爸挨在一起。看出了莹莹的特殊,和她的父亲交谈中得知莹莹被医生诊断为孤独症。那天见面之后,莹莹刚开始不愿意进班,后来经过我和他爸爸的努力虽然能进班上课,但在上课时眼睛只看着窗外,或呆呆地看向前方,从不听讲,也不记笔记,不交作业,课间也不愿意与同学进行交往,更不与老师沟通。但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医疗的终止是教育的开始”我相信她会好起来的。
2孤独症儿童症状分析
2.1语言认知障碍
莹莹不能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他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2.2社会交往障碍
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莹莹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他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因为他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在随班的集体生活中,莹莹对集体环境和同伴会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导致他以不良的情绪来发泄自己的情感。
3为孤独症儿童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我专门为莹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包括认知、语言、行为等方面,以他的弱势能力为主要的教育康复内容,通过长短期目标的实现,来促进他的身心发展。
3.1认知能力训练
3.1.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在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低龄儿童的教育总是从形象直观教学入手的,这是由儿童认知的一般規律(由远及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所决定的。
譬如我在教莹莹识卡车。通常情况下,教师就是通过卡片或者影响资料片来让他们认识卡车。其实,这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起不到认识实际生活中卡车与其他机动车辆的区别的。这是因为,首先,卡车的种类很多,用途各异;其次,外形不同,色彩也很丰富;第三,一般来说,卡车的驾驶室是与装载区分离的。而这些在教学中由教师或他们看是无法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或家长带孩子在实物前进行讲解,并要求他们通过实物观察,进行与小汽车、公交车、特种车辆、商务车、旅行车的辨别。
3.1.2注意引导孤独症儿童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类比和序的认识,然后再建立诸如数及基本运算、空间、测量、空间、因果关系、运动和速度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等。
譬如,一个正常1岁儿童,经过家长的反复告知,知道附着在墙体上发亮的物体叫做“灯”,然后家长又告知他,放在桌子上的发亮物体叫做“台灯”,在道路两侧用于夜晚照明的叫“路灯”等等,但是,一开始他并不明白凡是“灯”同属同一类,他们仅仅把灯作为一个词来标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开始逐步认识到类别间的关系。又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使他们逐步知道白天过后是黑夜这样的周而复始,这就是“序”的概念的建立。
3.2语言能力训练
孤独症儿童往往没有语言,或者只有一些没有沟通意义的声音,让孤独症儿童尽快融入正常的生活,尽早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在语言活动中,我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比如:说歌谣、讲故事、音乐律动、手指游戏等等。通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重复语汇、自然节奏,在欢快愉悦的游戏中能让孤独症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
3.3.在丰富的语言情景中,激发孤独症儿童语言的愿望
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我会创设了各种丰富的语言情景,尝试运用各种训练形式吸引莹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使用语言。我会为莹莹设计特定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情景,能让莹莹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达成教育目标。为了对孤独症儿童起到更好的融合作用。
总之,在孤独症儿童随班教育融合中我尽量将孩子的语言、感知、交往有效地结合起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个别差异,制定好个别教育计划,不断探索、研究出许多相适宜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永兴.现代特殊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