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迪
【摘 要】随着新课改实践的不断推进,课堂知识生活化的理念不断深入到教学改革当中去,其中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在引入生活情境等方面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得到大大激发。因此在加强对于数学生活化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数学课堂的“生活味”将会变得更加浓厚,与此同时“数学味”则会变得越来越淡,长期下去,最终“数学味”将会被“生活味”所取代。本文则注重探究如何将“数学味”回归课堂。
【关键词】数学味;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被概括为“数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课堂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着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
其实,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味”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的,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也即相对平衡时,数学教学就达到了相对完美。“生活化”应与“数学味”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但是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 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一、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味”
1.深刻理解“数学味”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数学的含义,通过学习数学从而学会如何通过数学性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来完整的描述问题。“数学味”则是通过富有“数学味”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激发。为了使得学生从抽象的数学概念中走出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数学味”,建立一个具有“数学味”的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从数学模型中走出来,进而在生活中追寻数学的脚步,并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将“生活味”与“数学味”结合起来
由于“数学味”主要体现数学的概念以及推理的特性,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则需要将数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把握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追求“生活化”,也不能机械的传授纯粹的数学知识,应当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领悟教学的要领,将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抽象化。比如在进行“有余数的乘法”知识点讲解时,关于19/3,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讲解余数的概念然后在进行实例列举,比如说有19个苹果,给三个小朋友分,那么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6个,此外还有一个剩余这样剩下的一个苹果即为剩下的,即为余数,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余数的概念,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印象更加深刻。通过这种“生活味”与“数学味”相结合的方式将数学教学推向新的发展高峰。
二、将“数学味”回归课堂的具体方法
1.注重教学设计,使得“数学味”得以凸显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其中的知识和方式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则需要有意识地偏重生活化的素材,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方法的运用方面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去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和思考,让数学课堂能够火起来,不再是死气沉沉。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认知和感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味”教学理念的效果。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及时的处理好教学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联系,将方式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互补,使其相得益彰。注重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得课堂教学火起来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和生气。其次备课的过程必须能够体现数学规律,做到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具体方法的运用,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这便是“数学味”的意义。
2.编制教学导向,把握好“数学味”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是“数学味”的本质,一方面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数学的实用性,返璞归真;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数学的抽象和推理,追忆引导学生培养抽象性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概念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揭示数学的科学规律,用以提小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在处理“年龄”和“摆小棒”情境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字母和数字对量的表示,为什么会有加减乘除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用字母或者是字母式来表示数量关系。
3.围绕“数学味”充分建立思维冲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时,通过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的兴趣等因素来体现,这些都能过体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其三维目标则体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给学生创造出合适的机会和平台,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学会探索教材问题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而形成独立的思维习惯,并在数学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比如在进行“有形状的数”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棋子从上到下一次围摆成三角形,并记录所需要的前五次棋子数,然后再进行联想和发散出第六次的所需棋子数,这样一来,通过学生的联想以及发散性的思考,教师再进行实体演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并且还学会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寓教于乐。
数学是美的!数学独具的简洁美(抽象美、符号美、统一美等)、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等)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数学学习的过程让我自由地漫步美的境界,数学所揭示的美学规律又使我对美的鉴赏更为深刻,而对美的追寻正引领着我的数学学习不断深入,这一切即为美的力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课程内容,我们都可以尽情展现数学的美,并把这种美带进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使其感悟数学美的真谛。
众里寻“她”千百度,我们要追寻什么?我们为何而求索?简单一点,似乎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把握生活和数学两者的关系,以达成和谐统一;我们追求在确保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寻求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孩子在平衡中体会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价值……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更是你我之所欲,然而,它应该是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而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数学的本质,将数学教学的“数学味”贯彻到实际学习中去,使得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的本质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彰显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从而创造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沈建清.数学课堂呼唤“数学味”的回归[J].学周刊:A,2012, (10):110-111
[2]赵春玲.寻求数学课堂真谛回归数学教学本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3):33-34
[3]冷国荣.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3,(2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