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会卿
【摘 要】随着我学区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引人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广大教师秉承“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课改理念,积极投身课改;学生们也获得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改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可谓好评如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培养意识;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知识,取长补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想尽办法,力争在语文教学中使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都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关于用好小组,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改初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还是以往的被动式学习,很少有人想去和他人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很淡薄。为了激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预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如红五星、小红旗、小红花等,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不是表扬某个个人,而是及时对整组成员给予集体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这种奖励只有整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等原因,这种小小的奖励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还可以给学生一些较难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觉得自己一人很难完成,主动向小伙伴寻求帮助。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我让各小学准备表演课本剧,这时一人很难完成,我就指导学生如何成立剧组:选择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当“导演”,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当“旁白”,让善于表演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让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当“道具师”,各种各样的头衔让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兴趣十足,表演起来可就有模有样了。在许多次的活动中我不断尝试这种做法,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爱这种体验,他们以自己扮演的角色为荣,端正了合作心态,形成良好的合作风气。
二、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而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我认为小组合作不是形式,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尤其是语文学科,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每个同学内心的领悟,这种领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静下心来去深入思考,挖掘深刻内容。比如我在教学《布勒门的音乐家》时,为了达到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我先创设问题情境,接着幫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①读一读,说一说:默读课文,你从文中的小音乐家吓走和赶走强盗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小组内交流。②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精彩的句子,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一讲,演一演。③读一读,悟一悟:用心品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然后给学生充分时间安静地自学,最后让学生围绕自学目的要求讨论和探究。只有留给学生这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和任务,才不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流于形式。
三、用好小组评价
学生乐于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及时对各个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所以,学生的活动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而恰当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为保证小组评价的公平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说服力,我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和本班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共同制定小组评价细则。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互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机进行。小组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这样,学生们兴致勃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快乐,教师也快乐。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重要原则,要以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要从合作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但是小组合作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方式,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其它教学方式结合,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