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茗文
【摘要】《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在肖邦整个的创作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在浪漫主义的基调下,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标志着古典音乐体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对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的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教学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肖邦初期创作的音乐作品,被誉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在演奏一部优秀的作品时不仅要掌握作曲的风格,还要深刻的把握其中精湛的演奏技巧,从而展现出乐曲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通过探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从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方法。
一、快速弹奏的问题
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手指快速弹奏是必备的基本技巧之一。在演奏肖邦的作品时需要手指在琴键上快速、平稳的跑动。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整个乐章快弹的地方有很多,且需要单手和双手替换弹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让学生分阶段进行练习:
1.在弹奏音式的快速度中,指导学生不能将手指抬得过高,且手指触键要稳定、快速。并且能够把握住音准。大指在横向的位置,手腕在小臂的带动下进行弹奏。在弹奏中不能将重音的部分显示出来,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大拇指很容易在穿指换指过程中对力量的控制不均匀而出现重音的现象。因此可以在知道学生弹奏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手腕抬高,避免大拇指与琴键平行。在三连音音型的音阶中,指导学生弹奏中注意不能加重开始的音节,可以引导学生将音阶进行分组弹奏,并注意弹奏过程中的快慢变化,这样才能使乐曲的弹奏的音乐效果更加的流畅、优美。
2.在双手同时快速弹奏中,引导学生要注意双手的一致性。如果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双手达不到平衡,那么很难保持弹奏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隔和平衡。因此在弹奏中运用手指的力量要更加的均衡有力量,转移手腕时要对音色进行统一。同时在弹奏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手的技术差,双手弹奏的音量也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如果两手的力度相同,那么就能够分清各声部的效果。
3.要注重演奏速度和音节之间的连贯性,演奏大型乐曲时使用适当的指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手指的指法,但是好的指法可以在在弹奏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基于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学生的手掌大小不一,手指的长短也不同,因此在演奏时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指法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对指法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的指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在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中,谱例25 是第一呈示部中的结束部,如果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只是用右手弹奏高音的部分,那么手小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弹奏时使用左手弹奏降D调,实现对音符之间的连接。对于谱例26要使用相同的指法进行弹奏左手把右手的降G转移过来弹奏,并同时弹奏降D和降G调。
二、装饰音的处理
在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如倚音、颤音等,但肖邦音乐作品中的装饰音不单纯只是为了修饰旋律,更深入的使将装饰音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整个旋律中,在弹奏装饰音时,旋律线条与装饰音之间没有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
(一)倚音
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引用了大量的倚音。在第一乐章的第二呈示部的副部就有明显的倚音。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灵活的弹奏倚音,不能太过僵硬,并将旋律之间有效地连接起来,表现出整个作品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二)颤音
优秀的弹奏家对乐曲中的音乐节奏掌握的比较熟练,且有较高的弹奏颤音的技巧。在弹奏颤音的过程中能够将颤音中融入倚音,还能够将颤音荣誉到乐曲的节奏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弹奏的过程中表现均匀,表现出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用四连音或者六连音进行练习,要学会坚持。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中有很多的颤音,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颤音的音色和音量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对颤音进行过渡处理,从而使弹奏出来的旋律更加的优美动听。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出现了多次的颤音,并且融合着震音,在结尾处使用颤音使音乐的情绪更加的饱满、热情,使旋律显得富有层次感,更加凸显作品的高潮部分。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整首作品中大量的颤音和震音显得情绪更加的饱满自由,除此之外,还使用了一些小的波音和回旋音来对旋律进行修饰,使整篇乐章显得十分的清晰和的灿烂。充满丰富的色彩。
三、踏板的运用
在钢琴的演奏中踏板的作用非常的突出,对钢琴弹奏的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踏板运用的合理科学,将会给音乐的弹奏带来丰富的内涵。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几乎都在使用踏板为乐曲增添色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两种踏板的用法。
(一)切分踏板
切分踏板是先弹奏乐音,然后踩踏板对音乐进行延续。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部分中,利用和声的作用来使用切分踏板,并随着和声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演奏方式。根据和声踏板的演奏原则,右手的演奏会在半音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音箱出现浑浊的声音。采用踏板换音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良好的音响效果。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中,不仅需要切分踏板,还要将右脚紧贴着踏板从而产生均匀的音响效果。在第一乐章的展开部,要使用颤动的踏板方法制造出音响的效果。
(二)弱音踏板
弹奏着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对声音的要求十分的高,追求悦耳的音乐效果,因此弱音踏板可以对弹奏出来的音色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产生悦耳的音乐。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中,指导学生使用弱音踏板将音色的浓淡进行调节,从而将乐曲中的浪漫色彩和缥缈的意境展现给观众。虽然运用踏板的技巧可以对音色的变化进行调节,但在练习时要知道学生注意手指的锻炼。
四、自由速度tempo rubato 的演奏
肖邦在艺术上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尤其是关于rubato的处理,表现出肖邦卓越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演奏风格。在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三部分中标记了rubato,并在主题中显现,其主要作用是给钢琴独奏。因此可以指导学生演奏rubato的片段使用双手平行八度,并将其作为一个单旋律,这样使演奏出来的乐曲更加的自由灵活。在谱例14中,第三小节的后面四分音符可以在弹奏的过程中让学生省去其中的一部分,从而使整个音符达到平衡的状态。谱例15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自由速度的安排。自由速度对于音乐的调节十分的细腻,且要求很高,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很难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这也是肖邦艺术的主要特点。自由速度并不是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自由的发挥,而是要根据乐队的伴奏,呈现出乐曲演奏的美感。
总结
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探讨其中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对于提高音乐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增强对弹奏技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潇尹.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J]. 学习月刊,2012,(14):118-119.
[2]张潇尹.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研究[D].东北大學,2010.
[3]罗四维. 论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特征和演奏要领[D].中国音乐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