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龙
【摘 要】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在会考后不被重视的尴尬处境,我尝试改变课程资源,创造良好环境,利用中职生无高考压力,课余时间多等特点进行快乐语文,实用语文的教学初探,旨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中职生就业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化;快乐实用语文;实践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取得语文考试的高分,老师无奈地在严格的考纲中找寻应对的教学内容,学生被老师指挥着在条条框框中圈着重点背着诗文,语文课堂或成填鸭苦读的地狱,或成疲惫学生补觉的天堂。在会考高考考纲的指挥下,语文课是带着镣铐在舞蹈,穿着雨衣在洗澡。这种情况在中职学校更加糟糕,中职大多学校都采用“2+1”的办学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校外实习一年,所以学生在校第一学年就结束了会考,在会考后的这个学年,语文的教学目标就变得没有会考前那么明确了,周课时也仅保留三节甚至两节,语文课基本是无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的教师就对中职的语文教学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反正课程不如专业课重视,又没有会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如此的差,语文课还能不能好好教学了。于是,有的老师成了课堂上最孤独的人,一个人在照本宣科、自言自语,不管学生听了什么,只有自己把课上完就算完成任务。更有甚者上课时把学生弃之不理,把语文课上成自习课。中职语文教育恶性循环,不断走向恶化。其实,会考后的语文教育没有了会考和升学的压力,这一种“失”,意外的也是更大的“得”。我们的语文完全可以掙脱镣铐,快乐起舞,回到它的本源,语文教学反而能出现真正的新时空,成为最有用,最有魅力的一门功课。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语文回归它的本源,不为考试服务,不受考纲教条束缚,真正实现语文的人文教化、快乐学语文。结合本人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有了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升级软硬件,提升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影响教育质量和制约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获得成功。想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让语文教学快乐舞蹈,中职语文老师就应该不断丰富知识面,补充新知识,增强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拥有与时俱进的观点和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广征博引、透彻分析,让的语文课变得出生动有趣。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很大原因是老师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知识,或者只有零星的知识,与时代脱轨。语文老师应该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除了钻研专业书籍.尽可能地涉猎一些其他领域的书籍。还要注意新闻时事动态,网络热点热词,观察生活,掌握更多有用信息。还应该积极争取各种学习培训和进修,这样,才能有各方面的鲜活材料,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趣味性、时代感。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只有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进步,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让自己的软硬件提升,这也是实现语文课堂快乐舞蹈的基础。
二、增强应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的语文
有了硬件、软件的支持,在没有镣铐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才可以真正的变得快乐。会考后,我们不需要特别在意死板的成绩,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多的教学设计来适应学生的特点。在上诗词时,很多学生不喜欢以前的死记硬背,我就给他们听诗文改写成的歌,比如《月满西楼》、《一剪梅》、《水调歌头》、《虞美人》等,甚至抛开课文,拿出整节课来讲周杰伦的歌曲,给他们解析《东风破》、《菊花台》的歌词意境,让喜欢唱歌的学生上台演唱,用声音与旋律来解释艺术形象,将学生们带入相像中美的意境,再引入讨论,审美,结合学生的爱好,让语文课从枯燥的语法、规则中释放出来,语文顿时变得充满了魅力!除了这样的例子之外,我还经常用幽默的语言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如现在流行的“你太高端大气了!”,“图样图森破!”“你真是大家的男神,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等这样的语言,同时和他们探讨网络用语的利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感受到语文的美丽。
要让语文课变得快乐,不能单一讲授文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这样也可以结合中职生的特点,让语文应用到他们以后实际工作中去,比如求职面试是他们今后肯定会碰到的,所以我经常采用模拟教学法来锻炼他们的这种能力,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三、内外双修,开发课程资源实现人文教化
会考之后,语文课堂留给我们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灌输人文思想,塑造人文品质,传播积极健康人生观。语文学习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它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使之更适合中职生的特点,更好的实现语文人文教化功能。
(一)语文课堂上的课程资源开发
1.自由选材,科学创新
因为通过了会考,也无需参加高考,所以在教材上的设置和选择就比以前要自由丰富很多,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师生喜好,实用性强的各类教材来使用,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人格健全、审美健康、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语文课程的独特之处,而且语文对人的教育不是刻板枯燥的说教,而是在美文的享受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得到熏陶。如通过学习《合欢树》,学生就记住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知道感恩,明白体会孝悌的重要性;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苏轼志存高远,壮怀激烈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受到激励;通过学习《我爱这土地》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实用至上,活学活用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职生工作中的各种能力比较,写作能力是最低。毕业生最感力不从心的是写各种应用文。有的毕业生连一封简单的信,一份简单的报告都写不通顺。一些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会写计划,不会写合同,结果给工作带来了很大损失。所以针对中职生的以上特点,一定要特别重视实用语文操练这个模块的教学。教学生学习求职应聘信、自荐书、计划、总结、合同等等实用文体的写作;学习求职时的自我介绍、交谈、演讲、谈判等等的基本技巧。这些内容的学习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极大的帮助。
3.国学经典,由浅入深
引入国学,选择学生易懂易接受的内容,由于现在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国学教育是现在各学校的热门项目,中职生虽然是高中生,但很多学生对国学的理解还不如初中小学的,我们学校就进行过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教学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诗文经典既可以拓寬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加深他们的人文沉淀。
4.言由心生,训练口语
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不太注重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当。有的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常常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以后毕业后的应聘求职面试,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各种谈判、辩论、演讲、宣传等,这些与中职生的当众讲话能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去培养学生的当众讲话能力呢?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的方法是重点选择以“演讲”这个方式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天课前都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训练,他们站在台上锻炼胆量,有些不会讲的,就让他们试着讲故事,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在这些演讲训练中,还发现和培养了几个演讲人才,好几次参加区里的比赛,锻炼了学生能力,也为他们挣得了荣誉。
(二)走出课堂的语文课程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增长他们的见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会考后的中职生已经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这是多么好的机会,不要让学生沉迷在电脑和手机里,语文教师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还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书画大赛;组织学生出黑板报、布置教室,布置设计学校宣传栏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无形中培养了语文阅读欣赏的使用能力。
2.根据我们当地的地方特点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也会增加学习语言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了葭芷老街、章安老街,让学生了解着一些老街的悠久历史进行古貌和新颜的比较,并布置学生查找老街的相关资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台州的深厚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参观了当地的一些风景名胜,之后让学生搜集并赏析描写台州州山水的诗歌,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兴致盎然,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语文知识,陶冶了情操。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也让学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意义进行积极的思考。
中职的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中职生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尤其在有的学校语文会考后教学常规不能更好展开时,别让你的中职语文这艘船搁浅,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过多压力和规矩,反而更能发挥语文的本质特点,回归语文的本源,走出一片更美好的一片天,相信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触语文,爱上语文,和语文一起快乐舞蹈,让语文给于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茂平.《中职语文教学法探微》.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15期.
[2]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
[3]扬桦.《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再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1.
[4]黄厚江.“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怎样的“统一”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