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 赵敏
【摘 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创造力具有多元性的特征,为处于创造力培养关键期的幼儿教育开拓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从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上进行深入,提出应树立多元创造力,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创造潜能;面向全体幼儿,在差异中关注个体创造力;形成优势创造力与弱势创造力的互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而怎样更好的培养出有高创造力的人才,是对教育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研究表示,创造力在幼儿早期便已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的新诠释引出了创造力多元性的观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就智力的本质来说,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不断的研究中加德纳共提出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基本可以被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与物体有关的
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这些智能是个体与所接触到的外界物体相关的。
(二)与物体无关的
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这两类智能不受外界物体影响,只依赖于自身的语言和音乐系统。
(三)与人有关的
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反映了个体平衡内部需要以及个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能力。
多元智能教育强调这八种智能要平衡发展同等的重视,加德纳指出:“如果我们以多元智能的眼光看待孩子,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有天赋。所以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孩子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么样发现孩子的聪明。”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有关创造力方面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以前,而目前对于“创造力”一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创造力的关系
目前智力与创造力关系方面的研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创造力者必定有中上等智商;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创造力;低智商者创造力必低。显然智力与创造力是有一定关系的。朱智贤认为“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他一方面肯定了创造力与智力是同质的,创造力是高度发展的智力;同时也指出,创造力是判断智力发展程度高低的一项根本标准。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创造力的界定与其对智力的界定有一点相似之处。“一个人能够以一种原创的、新颖的方式在某个领域解决问题、创造产品或者进行创造性工作,而且其成果最终能为一个或者多个文化所接受,这样的人就具有创造力。”可见多元智能关于智力和创造力的界定中都涉及到了解决问题与创造产品。不同的是创造力需要提出一个新问题,这种“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新颖性最终是否能够被认可和接受。其次,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在一个,或者最多两个领域有突出成绩。一个人并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创造力或没有创造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儿童具有创造力的潜能。加德纳曾指出:“学前时期被普遍认为是创造力的黄金时期。” 幼儿的创造力自有其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水平及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且随年龄不断发展变化
人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同的关键期,幼儿创造性思维在3岁出现回落,4岁迅速发展,5岁之后发展趋于缓慢,4岁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阶段的创造力属于表达式创造力
按照泰勒对创造力所做的阶段划分,幼儿阶段属于表达式创造力,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缺乏严密性和逻辑性,因而不具有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我们不能否定幼儿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没有打好第一层面的基础,后续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幼儿创造力的自发性较强,针对性较差,其表现具有广泛性和差异性
幼儿创造力几乎寓于所有他所从事的活动之中,由于智能偏向不同,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会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他更感兴趣的活动上,因而不同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4.幼儿的创造力始于想象和模仿
模仿和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的主要构成。对幼儿来说,许多的创造性活动都是在其模仿与想象的冲突中产生的。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各自的智能创造力,加德纳多彩光谱的研究项目试图识别幼儿的智能强项。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种偏好,将这种创造性的潜能推广到其他一般的智能中去,达到普遍发展又突出一方的结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
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早期教育,促进幼儿创造潜能的发展,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们探索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多元创造力,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创造潜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类型的智能,也拥有多种类型的创造力。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因素。“一日生活皆课程”,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上教师都应该努力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氛围。同时还应该继续研究,扩充五大领域之外的创造潜能。
(二)面向全体幼儿,在差异中关注个体创造力
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当承认智力的多样性时,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允许、支持、鼓励多样化的存在。教师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儿童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如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幼儿园没有笨孩子,只有我们的孩子在哪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也应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不仅要求针对不同创造力特点“对症下药”,且要针对不同幼儿“对症下药”。另外还应摒弃以标准创造力测验为主的评价观,树立灵活多样的評价观。
(三)形成优势创造力与弱势创造力的互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教育的任务在于,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创造力优势领域,并创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挖掘其潜力。还应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创造力优势和弱势领域,引导幼儿迁移,使自己的创造力弱势领域得到弥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完善的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1983:2
[2]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
[4]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63-64
[5]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房阳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46,150
[6]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齐东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