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诗经·秦风·无衣》,沐当代热血军魂

2015-07-04 06:56钟声覃业贵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秦风军魂诗经

钟声?覃业贵

摘要:《诗经·秦风·无衣》是先秦著名的战歌,是歌中秦军的爱国主义情怀、昂扬的战斗精神响彻千年。本文拟以千年前的战歌激扬当代军魂,为八一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

关键词:《诗经·秦风·无衣》;爱国主义;团结一心;军魂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在《过秦论》里如是评价秦始皇的统一之功。东周末年,王室式微,诸侯渐强,七十一国争霸终成七雄之势,尔后“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及至始皇,一统天下。秦成为最后赢家,原因众多,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无疑作用巨大。商鞅变法改秦军制为军爵制[1]。军爵制即按军功授爵,共分二十个等级。“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2]即普通士兵只要斩杀敌国甲士一人,就可晋爵位一级、分田地一顷,住宅地9亩,获奴隶一人,并且可以担任军队或地方政府的官员。按这种军爵制,在战场上杀敌越多,爵位就越高。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其为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为奴隶的妻子,也可以转为平民。除了物质利益外,“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3]。军功爵还可以传子,这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在两三千年前按出身及血统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秦国的军功爵制度给了平民甚至奴隶向上攀升的机会。为了更多的杀敌,秦军左携人头,右夹生虏,所向披靡,甚至于为抢军功,赤膊上阵,自相残杀。据记载,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4]每一战都为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而战的秦军终于被锻造成了令他国闻风丧胆,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师”[5]。

而在《秦风·无衣》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别样的秦军。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小序》谓该诗主旨:“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但是今人大都从褒扬的角度将之界定为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6]时过境迁,时至今日,我们实在无法去探求创作者的本意。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本文即从意境的层面解析此诗。作为战歌的《无衣》,抛开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全诗激荡着誓死抵御外侮,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回响着英勇卫国的战斗号角,洋溢着互勉互助的同袍情谊。

该诗共三章,在章法上采用《诗经》最常用法,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意义递进,以气取胜。第一章,军情紧急,战备物资无法筹集,战士没有战衣,但是大家在“与子同仇”的激励下,大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共赴国难,递进到第二、三章的“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在《无衣》的这种情绪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首中国人民解放的峥嵘岁月,感恩当下幸福生活,弘扬热血军魂。第一、坚定信念,弘扬热血军魂。一支军队上了战场,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而战。春秋时期的秦地处于陕西中部及甘肃东南部,肩负拱卫周王室西北边陲安全,抗击西戎入侵的重任。《无衣》里,因为“王于兴师”,为“王”而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创建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其“王”是国家、是人民。近代中国斗争环境异常恶劣,条件异常艰苦,星星的革命火种在武装到牙齿的白色恐怖包围中摇曳,“无衣”、“无矛”、“无枪”、“无炮”。革命军队正是在“岂曰无衣”,“与子同仇”的信念下,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于是有了狼牙山五壮士、有了投江的八大巾帼英雄,有了让日本人折服的杨靖宇,这些革命火种终呈燎原之势,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国家民族的独立,推翻了军阀专制统治,赢得了人民的解放,捍卫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热爱,是军队的力量之源,是激励他们在战场上奋勇向前的信念。

第二、团结一心,弘扬热血军魂。春秋战国时代,秦地处偏西,地瘠民穷,物资匮乏,军队硬件设施匮乏。另外秦实行常备役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军制,据云梦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两方木牍我们可以得知,士兵入伍不仅没有相应的报酬,而且衣物等后勤物资还要自筹[7]。兵役成为秦人极为沉重的负担。也就是说,《无衣》时代的秦国条件是极为艰苦的,在战场上的战士缺衣少食,缺兵少器是常态,军队战斗力因此大受影响。但是《无衣》中展现出来的士气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艰苦而低沉,反而是高涨的。全诗三章均以“岂曰无衣”反问句开头,加强语气,抒发强烈情感,以问句肯定强调将士所面临的物质匮乏的困难。接下来以“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三个肯定句,以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团结一心战胜客观困难。这种战友之间慷慨互助,解衣推食,精诚团结的友爱精神激发出的高昂的战斗激情,成为他们致胜的法宝。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战友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支撑帮助、彼此信任激励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無衣》中战友情不仅使秦军在战场上能所向披靡,对后世的影响也巨大,今日称战友为“同袍”、“同泽”即来源于此。对于处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当代中国军人来讲,战友之间的配合信任默契配合更显重要与必要。从冷兵器作战时代到轻火器作战时代,再到二战时的机械化作战时代,都涌现出来无数的英雄和名将,但是当信息化时代到来时,传统战争中的英雄和名将再也难觅踪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几个英雄和名将决胜负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需要的团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公众的智慧。

新时代的同袍情谊,首先表现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军营的生活是单调的、枯燥的、艰苦的。《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在夕阳下扛枪站岗的剪影深深的、长久的感动着我,在那种荒凉少有人烟的地方,能如此坚持,实属不易。而更难得的是他的这种坚持执着影响了五班的所有战士,这种战友之间的鼓励、信任、帮携,使他们艰苦且被边缘化的、无人关注的训练有了些许的温情,枯燥单调的生活平添了些许的温暖,最终使他们各自找回人生的目标,让他们冷却的血液再次沸腾,成为热血男儿。新时代的同泽情谊,还表现在团队精神的铸就上。战友之间的惺惺相惜,互助互携,发自内心的真诚,超越个人得失,成就他人成就自我。还是在《士兵突击》里,那个让所有战士倾慕的A大队却并非是个人英雄就能进的,最终的结果是具有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不抛弃不放弃”,经过重重考验选拔合格。风云诡谲的国际斗争形势给当代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结一心,精诚协作成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又一重要保障。

第三、听从指挥、弘扬热血军魂。“赋、比、兴”是《诗经》最常用的手法,但是在《无衣》里少有的单用“赋”,在铺陈反复吟唱中直接抒发将士们整装待发的爱国情感。因为“王于兴师”,所以“修我戈矛、矛戟、甲兵”,“与子偕行、偕作”。大家听从指挥,金戈铁马,统一行动,共赴国难。听从指挥,统一行动直接影响秦军的战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永不改变的军魂。

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的党的绝对领导,成为一支新式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军民一致,与民众鱼水相依。纪律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毛泽东说:“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8]“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言犹在耳,百万雄师过大江,万名将士宿街头形犹在目。 因为有了党的绝对领导,我军有了空前的战略思想,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长征途中,纵横捭阖,四渡赤水,绝地重生,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联合民众持久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中,高屋建瓴,抓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本质,解放了全中国。毛泽东曾称赞北伐时期的军队是“有新精神军队”,进而指出“其作战方法也自然与其政治精神相配合”[9]。毛泽东之后正是按照这样的精神治军,最终铸造了一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在共产党的指挥下,这支军队创造了一个个叹为观止的战争奇迹。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我军建设经验时指出:“我们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10]这一宗旨是我军为之奋勇斗争的信念,这个信念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奋斗。这一宗旨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了军内民主,毛泽东说:“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11]同时,这一宗旨还是人民军队区别于旧式军队的关键。旧式军队,主要的也是由劳动人民组成的,但是因为被剥削者掌握领导权,成为了维护剥削者利益、压迫人民的工具。那些劳动者掌握权力的旧式军队由于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不是被统治者镇压就是被剥削者篡权而变质。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就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基于此,毛泽东强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12]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一个人要有思想、有灵魂,一支军队也要有思想、军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党指挥枪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以贯之的精神,三者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凝聚成我军强大的、永不改变的军魂。

透过千年的尘埃,传唱了两千多年的《诗经·秦风·无衣》,使我们依然能感受秦军慷慨激昂的战斗激情。他们这种共赴国难的精神,与子同袍的情怀,激励当代军人砥砺卫国军心,弘扬热血军魂。

注释:

[1]李穆南、于文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历代军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41-42页.

[2]徐莹注说:《商君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218页.

[3]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4]秦风:《大秦盛衰四十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34-236页.

[5][西汉]刘向:《战国策》,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132页.苏秦为谋合纵之策,游说楚威王:“夫秦,虎狼之国也……”.

[6]如葛培岭注譯评的《诗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08页;郑建伟译注的《诗经》,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155页;清如许、王浩译注的《诗经》,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171页;梁锡锋注说的《诗经》,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72页.

[7]熊铁基:《熊铁基学术论著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7页.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379页.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380页.

[10]《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039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379页.

[1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86页.

作者简介: 钟声(1979—),女,湖南石门人,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

覃业贵(1978—),男,湖南石门人,93062部队。

猜你喜欢
秦风军魂诗经
以诗魂壮军魂
不朽的军魂
说安大简《诗经·秦风·小戎》的“五备桹”
《诗·秦风·晨风》的再讨论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秦风
以激扬文字铸不朽军魂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