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奏鸣曲这个在古典主义时期大放异彩的纯音乐风格体裁,在德国作曲家舒曼的手里成为抒发情感的工具。其钢琴作品充分发挥了作品主题的隐喻性、内容的文学性、形式的独特性以及风格的幻想性,本文将以舒曼创作的三首钢琴奏鸣曲作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和声色彩、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对舒曼钢琴奏鸣曲古典特性进行分析,并主要通过与古典主义时期进行比较以及对舒曼创新成分,来研究舒曼奏鸣曲中的浪漫色彩,从而将沉睡的舒曼奏鸣曲的唤醒,加强这一领域的探索,并使舒曼其他作品得到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舒曼;钢琴奏鸣曲
一、舒曼生平及作品
(一)舒曼的生平
罗伯特·舒曼生于德国,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成为他在音乐创作之路上的灵感来源。曾经帕格尼尼的一次演奏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放弃学习法律,专攻音乐,但由于手指受伤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由于对当时德国音乐界现状的不满,他创立了轰动了整个音乐界的《新音乐》杂志,并虚构了一个“大卫同盟”组织。后与钢琴老师的女儿克拉拉相爱,却遭到维克的激烈反对.晚年的舒曼出现忧郁症和神经衰弱等精神病症,曾一度投莱茵河自杀,幸被船夫救起,两年后因晚期梅毒感染与世长辞于波恩。
(二)舒曼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从1833年到1836年,舒曼一共写有三首大型钢琴奏鸣曲。分别是《#f小调第一奏鸣曲》、《g小调第二奏鸣曲》和《f小调第三奏鸣曲》。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作于1833-1835年的《#f小调第一奏鸣曲》Op.11.这首作品正是舒曼写给妻子克拉拉的,比起以往他的作品和同时期他人的奏鸣曲,这首奏鸣曲都有惊人的创新,从曲中可以见到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恋之情。
三首奏鸣曲中,以《g小调第二号奏鸣曲》op22.的内容最为精彩而感人,音乐优美而充满幻想和热情。这首奏鸣曲是三首奏鸣曲中最短的一首,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一首。该曲演奏时间短,精简而有力,整个奏鸣曲具有持久的魅力。
《f小调第三号奏鸣曲》op14.是献给年少时的评论家偶像莫塞列斯。这首舒曼未完成的一首奏鸣曲,被称为“没有乐队的协奏曲”,在后来的舒曼精神病恶化时,郁闷不乐充满着整部乐谱之中,曾做过多处修改,因而十分不完整。
二、舒曼奏鸣曲中古典特性分析
舒曼一生崇敬巴赫和贝多芬,在他的作品里,有着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奔放、热情和光辉气质。他吸收前人的创作理念,继续延续着海顿—贝多芬—舒伯特的创作轨迹和音乐风骨,并精心填入了个人的细腻才賦。
(一)结构
与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四个乐章的结构类似,舒曼钢琴奏鸣曲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曲式结构和与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结构和各章调性布置进行创作的,一般采用四个乐章的结构形式,例如舒曼创作的《#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在结构上就遵循了古典主义全盛时期的四乐章奏鸣曲套曲形式。
(二)曲式
在舒曼创作的三部奏鸣曲中,写作的《g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在曲式结构方面更是与古典主义时期的曲式结构有异曲同之妙。这首作品演奏时间短,精简而有力,较接近古典的钢琴奏鸣曲式,其各乐章的曲式如下:第一乐章的序曲是奏鸣曲式,是稍慢一点的慢板乐章。第二乐章是单三部曲式,小行板,是自由的变奏曲。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是带有快板性质的谐谑曲与间奏曲。第四乐章是回旋曲式,带有庄重感的稍快板,音乐高贵庄严,和弦饱满有力。
三、舒曼奏鸣曲中浪漫主义色彩的研究
舒曼的奏鸣曲在继承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清晰地曲式结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在风格及演奏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一)调式调性
作为器乐体裁的奏鸣曲,与古典主义时期的同类创作相比,舒曼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音乐传统,以主调音乐为主导,并在浪漫主义音乐形式上开拓创新,形式结构严谨、终止式明确,用他的天赋和灵感将浪漫主义音乐小品和歌曲琢磨得晶莹剔透,闪闪发亮。以《#f小调第一号奏鸣曲》为例,此作品以小调诠释,充满哀愁,此时期鲜明的主调风格,结构明晰,旋律轻捷,主音大小调自由变化及三度关系调并置,对形式进行了探索和突破,显示了舒曼独有的风格。
(二)和声色彩
舒曼的作品在和声、节奏、对位、织体方面有着惊人的创意,和声运用非常丰富。舒曼在乐曲中用了大量的重金属和旋、副属和旋、七和弦、九和弦等等。为使各个音响层紧密联系却又独立的结合,将音乐心理刻画得更加细腻、透彻。不仅如此,在《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旋律中,半音交织在旋律中和声呈现出独特的梦幻般的的色彩,也说明了舒曼的半音化和声思维。这些和声的运用使乐曲情绪多变,更加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种种新的音乐表现手法则体现了时代赋予他的浪漫主义气质。
(三)艺术特征
舒曼钢琴奏鸣曲在体现了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与独特个性的同时,又充分的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总体风格。舒曼音乐创作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音乐语言的幻想性。舒曼奏鸣曲的音乐语言富于幻想性的特征,作品中常带有即兴性因素,对于旋律的处理更器乐化,节奏和织体的处理大胆而新颖。2.音乐题材的文学性。舒曼奏鸣曲善于从文学作品中找到灵感,强调加强个人的主观体验,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3.音乐和声的色彩性。音乐旋律往往带有宣叙调、朗诵调,喜欢大段用附点、切分节奏,从而使得和声色彩加强,配器色彩更加丰富。
和同时期的其他浪漫主义者一样, 舒曼从古典主义的奏鸣曲传统中挖掘全新的艺术风格,主张个性解放,并充满对世俗的鄙视和激昂的斗争精神,对奏鸣曲幻想般的加工,每一句都散发着想象丰富的个性.舒曼奏鸣曲中音乐风格和音乐手法的创作,让世人认识了浪漫主义奏鸣曲的价值,重新唤醒了对奏鸣曲的兴趣,作为钢琴音乐中重要表达形式的钢琴奏鸣曲,舒曼为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奏鸣曲音乐做出重要贡献,他的作品成为浪漫主义钢琴奏鸣曲留给后世钢琴艺术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
[2]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4.
[3]于润洋,张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
[4]马静茹.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3.
[5]任怡谨.舒曼《#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6.
作者简介:崔方圆,女,硕士,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