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峰+高文悦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当今国际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很多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些工程,高端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机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发展较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高校的科研经费在总量上逐渐增加,科研经费筹集额年均增长22.5%,R&D年均增长29.5%。高校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稍慢于企业科研经费增速,快于研究机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一)人才资源占据主导地位,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人才,才能使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高度密集,才能打好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
(二)资金投入巨大,主要表现在其研究开发费用,产业化费用及普及应用所需的费用上。
(三)投资风险较传统产业加大,因新兴产业的时效性强,人才,资本转移速度快,成效较传统企业更难以预见
(四)高回报率,新兴产业的回报率因其部门不同分工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原材料的消耗与传统产业相比,大大的降低,并且节能,高效,这使其回报率大大高于传统产业的综合效益。
(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例如从资源密集型产业模式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模式发展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模式,不仅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尤其是碳排放量,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消耗,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贯彻。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向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
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兴产业巨大的生命力,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推广销售的紧密结合。生产,研发和市场的开拓密不可分。
二、产学合作实证分析
创新成果产业化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从技术的研发,设计,应用到市场销售都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产学模式利用经济利益关系将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各个中心环节协调合作,共同将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实现利益的共享,并且形成研发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美国IBM的创始人沃特森曾说过:“即使接管了我的工厂,毁灭了我的厂房,但是只要保留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再造辉煌。”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极为重要的力量。当今社会,新兴技术产业的竞争最直接地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渐渐意识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并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至关重要,甚至还关系到国防安全。
加强产学合作,首先要明确何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我国目前虽然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但是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却相当的低。本文认为,一部分原因出自高兴技术人才的评价标准体系的尚未完善,长此以来,我国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标准主要看其论文发表的数量,而不是看重其质量,这就直接导致了一部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被委以重任,而真正有能力的科技人才被埋没。其二,虽然每年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的产生数量极大,但多数却因为各种限制或其自身的缺陷导致无法投入应用,造成资金和人才的浪费。因此,改革高新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其重点任务与引导具有培养具有市场经济观念的新兴技术人才,使之与具有创新意识,高瞻远瞩的企业家相结合。
其二,企业应因自身的条件,特点以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学合作模式,对于提高转化效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促进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化的战略思路:
一是以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推动高新技术由技术供给型导向为主向市场需求导向型为主转变。
二是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手,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一般来说,产学合作创新有四种模式:一是通过研究项目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二是大学与企业共同设立研究中心,三是高校与企业通过签署协议形成长期伙伴关系,由企业提供资金,创建项目,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研究,企业提供高校学生实习机会,企业员工进入高校进修培训。四是创建科技园,这一点以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以及北京中关村为代表。
以中关村的威讯紫晶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从事短程无线网络设计及研发的海归企业。其研发短程无线收发器芯片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组成虚拟联合实验室,企业的科技人员与高校实验室合作开发芯片开发工具。同时,该公司利用北航,北大的研发成果,在威讯紫晶开发平台上进行后期改进工作,提高,试验并迅速转化为产品,销售到国内外市场,使该公司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此案例中,威讯紫晶科技公司既是市场主体,又是技术创新主体,还是整个产学研合作过程的主导者、推动者和创新成果的主要应用者和推广者,具有资金,厂房等方面的优势,北航,北大具有人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两者相互合作。威讯紫晶科技公司获得了北航,北大的科研成果,北航,北大获得了实践能力和经验,形成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
以光电子产业为例。我国的光电子产业发展大致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其发展经历了研究开发,加速发展,全面扩张三个阶段。
研究开发阶段主要跟随国际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由于当时从事光电子生产的企业不多,规模不大,技术落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产业化能力不高,而当时潜在的市场需求量极大,相应的发展空间也巨大,因此依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长春物理所和光机所,厦门大学物理系,浙江大学,中国电子集团公司研究所等十几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并且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如基蓝光CED芯片,GaN基绿色,紫外CED芯片等。
例如中国“光谷”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高等院校林立,科研机构众多。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量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来的企业选择在此落户,并且与“光谷”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产业化。
从历史上看,19世纪有三个大国崛起,分别是19世纪下半叶崛起的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的美国以及20世纪60~80年代崛起的日本。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三个大国在初期都对本国的教育进行了深入彻底有效的改革。如柏林大学于1810年在“为科学而生活”的理念下建立,在柏林大学成立后,慕尼黑大学,波恩大学等高等学府纷纷仿效,正是这些大学的崛起推动了德国科技的发展。19世纪末,世界经济中心渐渐的从英国转移到德国。日本明治维新后和二战后的两次崛起也高等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1981年,日本政府颁布《高技术密集区促进法》,鼓励兴建以大学为中心的高科技园区。京都大学,筑波大学等高校的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使得日本迅速成为制造业强国,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企业的崛起乃至大国的崛起都与研究型大学的改革密不可分。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2020年目标,加快高效率的产学合作已刻不容缓的摆在企业和高校面前了。
【参考文献】
[1]贾丽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03.
[2]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