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亚丽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现代汉语里的“期望”、“期待”意义非常接近,有时候两者可以互换而在意义上没有明显不同。例如:
(1)如果微软在在线游戏上投入10亿美元,它期望/期待的回报肯定会高于这个数字。(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山西大学))
(2)美国也许并不期待/期望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多少支持,但起码要使国际社会默认或至少不强烈反对。(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山西大学))
正因为二者意义如此接近,有的工具书就用一词解释另一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将二词作为同义词处理,除了对“期望”进行了部分限定之外,二者意义几乎完全对等,它对二词的解释如下:
期待:期望;等待。
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
这个释义过于笼统,不够精确,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二者的差异,事实上无论是语义还是句法、语用,它们都不尽相同,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互换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很多情况下也不能互换。
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释义来看,“期待”和“期望”都含有“愿望”、“等待”义。但实际它们只是表面相同,实质是不同的。就“愿望”义而言,“期待”的“愿望”可以是说话人主动萌生的,如例(3),也可以是别人对说话人产生的愿望,不是说话人主动萌生的愿望,对说话人而言是未发生的客观事件,因为无论说话人期不期待,这个事件都是确定的,会发生的,如例(4)。
(3)苏里南期待更多大连公司与苏里南在更多领域进行合作。(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4)——“明天我家有个聚会,你一定要来哦。”
——“什么聚会?”
——“先不告诉你,你来了就知道了。”
——“好吧,什么聚会这么神秘,好期待/期望喔!”
“期望”的“愿望”则一定是说话人主动萌生的,因为“期望”的愿望义是显性义,是由语素“望”直接指示的,说话人使用这个词就代表默认了这个词的意义,表达的愿望一定是主动的、自发的,否则也不会采用这个词,如例(5)。同样的,“期待”的等待义也是显性义,是由语素“待”直接指示的,说话人使用这个词表达的一定是说话人自愿的、主动的等待,因为如果说话人主观上没有产生等待心理,说话人就会放弃使用“期待”这个词。“期望”则不同,它的“等待”义是附加的客观义,愿望的实现本身就有个等待的过程,这个等待是客观的、被动的等待,不是说话人主动自愿的等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它的释义中,限定词是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这势必有个等待的过程,无论说话人愿不愿意,这个等待都是客观存在的。如例(6)。
(5)他期望能有这样的变化,他今天赶到这里来,正是不愿意失去最后一次偿还青者宿债的机会。(现代汉语语料库)
(6)巴金从来不勉强自己的子女继承父业,但是也不像有些文人绝不让子女在本行中吃两遍苦,他期望子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现代汉语语料库)
当“期待”的语义凸显主动萌生的“愿望”时,“期望”、“期待”可以互换而不明显影响句义,如例(7)。当“期待”的语义凸显主动的“等待”(如例(8)、(9))或被动的“愿望”(如前文的例(4))时,二者就不能替换。而且,句中出现了“等待”或等待义的词时,“期望”也不能替换为“期待”,如例(10)。
(7)市民们怀着同样的心声:期待/期望香港经济否极泰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8)马瑞康抚须昂首期待/期望着徐明远的回答。(现代汉语语料库)
(9)他仍然伸着脖颈期待/期望着……(现代汉语语料库)
(10)敌人还企图能够把我们围住,等待他们期望/期待的新的援兵到来,为、他们的旅团长和横躺竖卧的死鬼们找什么补偿,可是现在我们的天下已经来了。(现代汉语语料库)
从例(7)表达的句义看,是要强调市民们的愿望是什么,这里使用的“期待”凸显愿望义,所以它能与“期望”互换,而不明显影响句义;例(8)和例(9)中由于“抚须昂首”和“伸着脖颈”都强调一种状态,所以句中的“期待”凸显等待义,不能替换成“期望”;例(10)中因为出现了“等待”一词,若把“期望”换为“期待”,就会和前面的“等待”造成语义重复。
1)以上“期待”不同于“期望”的语义特点体现在句法上有以下两个明显的表现
(1)“期望”不能受一段时间修饰,而“期待”可以,它既可带动量词,也可带时量词。时量词可分为有定时量词和不定时量词,“期待”能与不定时量词语组合,又能与有定时量词语组合,并且和有定时量词语组合时,一般只能是相对较长或长时间的有定时量词语,而不与短时间的时量词语相组合。例如:
(11)这是一场已经让许多人期待/期望了很久的演出。(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山西大学))
(12)1月4日一大早,期待/期望了近半年的进口车经销商终于迎来了新年后的一个少有的晴天。(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山西大学))
(13)地球上期待/期望了多少年,日夜盼望见到的UFO!(现代汉语语料库)
2)由于“期待”的等待义是由语素“待”直接体现的,因此修饰“等待”的心理状态形容词也可以用来修饰“期待”,比如“忐忑”、“紧张”、“焦急”等等。“期望”没有这种用法。例如:
(14)然而人们在忐忑期待/期望了无数时刻之后总是发现,事件并未如预料的那样轰然发生。(现代汉语语料库)
(15)人们茫然地徘徊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痛苦地思索着、期待/期望着……(现代汉语语料库)
(16)大家都吃了一惊,紧张地期待/期望着她说话。(现代汉语语料库)
(17)人们端着上膛的步枪,眼睛里闪动着野兽的饿光,焦急地期待/期望着猎物撞上枪口。(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例句中的“忐忑”、“痛苦”、“紧张”“焦急”都是形容等待心理的,这和“期待”的语义相吻合,所以可以修饰“期待”,这种搭配下的“期待”不能替换为“期望”。
2)“期望”受“很”类高程度副词修饰有条件限制,它必须带上宾语,不能单独受“很”类程度副词的修饰。而“期待”不带宾语仍然可受“很”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例如:
(18)“不会的话那才糟糕。我很期望他能成为将来弗雷姆不可或缺的人物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19)当1973年12月,那场冷酷无情的斗争告一段落时,我和冠华十分期望早日成个家,使我们互有依靠。(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20)我对即将要参加的中网女单比赛非常期待/期望。(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21)参议员看来十分期待/期望,就等着吉尔萨斯点头。(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3)根据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142个“期待”(v.)例句和74个“期望”(v.)例句进行的统计,“期待”作谓语带宾语共有52例,其中出现或可以补充出来的对象是人的占到带宾语总量的25%,对象是事或物的占到带宾语总量的75%,而“期望”作谓语带宾语共有43例,其中出现的或可以补充出来的对象是人占到带宾语总量的62%,对象是事或物的占到带宾语总量的38%,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期待”的对象多是事件或事物,而“期望”的对象多是人。
表1 “期待”和“期望”的带宾情况表
4)从时态上看,虽然“期待”、“期望”都可带“着”、“了”、“过”,但“期待”还可用于将来时态,以及“正在+~”和“已经+~+时间”的结构,“期望”没有这种用法。
(22)特别是民主党和繁荣正义党两个新党入围,选民期望着能够推进民主改革、清除贪污腐败和加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3)我期待着下一届奥运会,因为我们两个都会参加,然后可以一起搜集队徽。
(24)三军参谋长们认为,美国人正在期待/期望着我们派遣一支舰队去太平洋,参加可能在6月发动的战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25)面对着产品名义需求的增加,雇主将期待/期望能够提高价格或者得到类似的结果。(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26)魏茨曼总统说:“我们对你的来访已经期待/期望很久了,所以我非常高兴地向你表示欢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心理动词本身是不需要产生实际行为的。从这点看,“期待”因为含有“等待”的语义并确实付诸行动,所以是介于心理动词和行为动词之间的,当“期待”凸显愿望义时,它就倾向于心理动词,而当“期待”凸显等待义时,它就更向行为动词靠拢,用连续统表示如下图:
图1 “期待”在心理动词和行为动词间的过渡情况图
基于这种词义,邀请场合通常使用“期待”而很少使用“期望”。因为“期待”表明愿望主体在表达愿望的同时隐含有实施“等待”这种行为,它更符合邀请的场合,能让对方感受到邀请的诚意。而“期望”侧重于愿望主体表达自己的愿望,仅是主观上的表达而已,对结果没有过多的关注,由此比较可知“期待”在对愿望的关注程度上更甚于“期望”。例如:
(27)联邦德国也已向她发出了同样邀请:期待她和她的《原野》、《潜网》、《火烧圆明园》等佳作一起做为贵宾出现在波恩。(现代汉语语料库)
(28)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今天在这里说,世界经济论坛非常荣幸地邀请并期待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明年的达沃斯会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试比较:
(29)联邦德国也已向她发出了同样邀请:期望她和她的《原野》、《潜网》、《火烧圆明园》等佳作一起做为贵宾出现在波恩。(现代汉语语料库)
(30)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今天在这里说,世界经济论坛非常荣幸地邀请并期望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明年的达沃斯会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从句法和语义上看,“期待”和“期望”都可以进入以上两个句子,都能表达联邦德国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愿望,但从语用上看,特别是像句中这样的外交场合,用“期待”更加合适,它能传达出邀请发出者的诚恳态度和热切期盼。若把“期待”换成“期望”,句义会发生微小变化,特别是当愿望或请求是国家对个人、集体对个人、上级对下级的时候,使用“期望”语气会略显生硬,有些命令、不容拒绝的意味,而用“期待”则会缩小交际双方的距离感,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更符合会话中的礼貌原则。
另外,当愿望的主体和语段中另一角色产生关系时,用“期望”和“期待”的语用效果也明显不同。因为使用“期待”时,愿望主体在表达愿望的时候同时付诸等待这个行为,所以当愿望落空时形成的反差更大,句义表达出的失落效果更强。比如:
(31)蜻蜓期待着老虎的表扬,但老虎只用鼻子轻轻哼了一声,点了下头。(现代汉语语料库)
(32)“蓝华同志,”谈了一会儿,站长忽而期待地看看我,“你……你是党员吧?”(现代汉语语料库)
(33)她看见堂楼边间的门开了,老铁匠披了衣服勿匆走了出来,她期待着小铁匠也走来,可是没有。(现代汉语语料库)
若把这三句中的“期待”替换为“期望”,句子就着重表达愿望落空这个客观事实,而使用“期待”,不仅阐述了希望落空的客观事实,而且表达了客观事实之外的主观情绪。
综上所述,在语义上,“期望”表达主观愿望和对主观愿望的被动等待,而“期待”表达主观愿望以及对主观愿望、还未实现的客观事件的主动等待。因为“期待”和“期望”都可以表达主观愿望,所以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互换而没有明显的意义区别。在句法上,首先,“期待”可以受时量词、动量词以及修饰“等待”的心理状态形容词修饰,“期望”没有这种用法。其次,“期待”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不受限制,“期望”则必须带宾语。再者,“期待”的对象多是事件或事物,而“期望”的对象多是人。最后,“期待”、“期望”都可带“着”、“了”、“过”,但“期待”还可用于将来时态,以及“正在+~”和“已经+~+时间”的结构,“期望”没有这种用法。在语用上,“期待”多用于邀请场合。用于愿望落空的语境时,“期待”形成的心理落差要大于“期望”。总之,“期待”和“期望”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上都是有区别的,使用过程中应区别对待。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