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书法品评的“尚法”取向

2015-07-02 01:41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法度书坛康有为

秦 琴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书法品评的“尚法”取向

秦 琴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对康有为书法著作《广艺舟双楫》的研究可以从“尊碑抑贴”“尊魏卑唐”“开新求变”等方面着手。康有为书法品评中的“尚法”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尚法”的渊源,“尚法”与“开新”的联系,“尚法”与“复古”的结合。通过对康有为有关资料的发掘和梳理,结合书法研究的特点和规律,阐释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书法品评的“尚法”取向。目的是加深对康有为书学思想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传统书学思想的理解,以利于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临摹康有为的书法作品。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尚法

康有为作为晚清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无论在政治上还是书法上他都是革新派,都力主“开新求变”。目前,对康有为书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开新”上[1],对他“尚法”方面的关注比较少,因此本文就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书法品评的“尚法”情结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以补充对康有为书法研究的不足。

1 康有为书法“尚法”的渊源

对康有为书法的品评如果只停留在“开新”上,很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细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不难看出康有为“尚法”的渊源。

1.1 源于“圣人”情结和忧国忧民意识的觉醒

康有为生活在清王朝日趋走向衰落的时代,国势衰微,内忧外患。统治阶级日益奢靡,官吏贪污腐化、营私舞弊,对贫苦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百姓生活痛苦不堪。据当时一些外国传教士在沿海刺探到的清军情况记载:“火药的质量低劣,炮的保养和使用都极坏,点火口太宽,制造得不合比例,我确信有些炮对炮手们要比对他们所瞄准的敌方更加危及性命。由于中国长期享有和平,所有他们的军事工作已经陷于腐烂。”[2]3就连守卫京师的八旗兵,也是“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2]3。

列宁说过:“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的人物。”晚清这个大动乱的时代激发了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抱负。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影响世代人群的政治、社会价值最重要的经验和记忆,常常发生在这个时代人的青少年时期。”[3]3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给青少年时期的康有为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对康氏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之康有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封建官僚大家族中,从小就被灌输“圣贤之学,先正之风”,所以康有为骨子里便有“圣人”情结。

这种“圣人”情结和忧国忧民意识,使康有为在政治上、学术上、教育上、艺术上都有自己心中的“法度”。

1.2 源于清朝书坛现状,缺乏古朴、雄强之美

晚清的书坛甜软虚糜,低劣微薄,已经偏离古意。康有为置身于清末,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清代书法发展的轨迹。

康有为正是看到了晚清书坛日渐单调乏味,书法变成了干禄的工具,所以才呼吁“法其所法,以碑为法;师其所师,以古为师”。他从社会欣赏的心理出发,渴望书法亦能体现国之强大,故提倡新的书写法度——古朴、自然、宽博、雄强。

2 “尚法”与“开新”的联系

“求新”与“法古”名虽为二,实则为一。 所谓“开新”也是以古人的法度为基础,新需求,求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逻辑推理在他的书法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1 “尚法”是“开新”的基础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尚法”。法度是作书的根本,只有熟练地掌握法度才能“开新求变”而不失规矩。康有为认为唐人变乱古法,故唐代的书法不足取。

康有为的一首论书绝句注脚中也说“自隋碑始变疏朗,率更专讲结构,后世承风,古法坏矣”[4]202,可见,他是尚法的。只不过他所尚的法与唐代所遵循的法不一样而已。他是站在碑学的立场来崇尚法度的,以碑为法,讲究“取法乎上”。他把视野放在包括汉碑、南碑、隋碑、魏碑、南北朝碑在内的一个极为宽泛和丰富的范围。这些碑刻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雄强、博大的阳刚之美,这也符合康有为的所尚之“法”的标准。

晚清的书坛,帖学笼罩,要想别开生面,标新立异,似乎难乎其难,康有为敏锐地感觉到只有重新确立法度才能革除弊端,摆脱束缚,开新求变。因此,他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呼吁壮美、雄奇、古拙的碑学法度。

2.2 “开新”是“尚法”的承继

康有为也并非一味地主张步趋古人,死于古法规矩之下,而是以“尚法”为基础,规矩方圆为准绳,然后变化出之。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肯定刘墉、邓石如、伊秉绶、张裕钊四大家,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尚法”的基础上“开新”。

“本朝书有四家,皆集古大成以为楷。集分书之成,伊汀洲也;集隶书之成,邓顽伯也;集帖学之成,刘石庵也;集碑之成,张廉卿也。”[4]122

他对吴熙载和翁方纲持批评态度,认为吴熙载是邓石如的嫡传,却没有邓石如的笔力和新理;翁方纲终身学习欧阳询和虞世南,狭隘浅薄。后人也多认为吴熙载受包世臣和邓石如的束缚太大,未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翁方纲虽然书法名声远播,甚至对朝鲜书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后人认为他过分重视古人的体势,新意不多。

可见,尚法固然可贵,但书法不可死守法度而不知变通,要在法度的基础上突破藩篱,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求变。

3 “尚法”与“复古”的结合

康有为作为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从时代的弄潮儿到力拒革命的保皇派,再到虚君共和,一路走来可以看出他也是个传统的人。他在政治领域提倡“托古改制”,在书法领域也推崇“尚法”和“复古”相结合。

3.1 对传统书学观念的承继

中国传统的书法评价,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归宿点,最终的评价依据都是“自然”二字。在康有为看来,唐以前的书法逼近自然,有密、茂、舒、厚、和、涩、曲、纵等优点,所以多天籁而少人工;唐以后高度重视书法的技巧法度,有着疏、凋、迫、薄、争、滑、直、敛等缺点,所以多人工,失去了自然韵致,因而不足为法。可见,康氏“卑唐”也是复古的一种表现。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中国传统的书学观念是尚强,崇尚阳刚之美,柔静无为只是一种补充,不占主导。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抵制阴柔,呼吁复阳刚之美。从康有为所总结出的魏碑十美中可以看出其审美倾向:“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4]114这十美都是鼓吹壮美的。虽然有溢美之嫌,但是康氏改变了唐宋以来的正规、细致的阴柔之美。

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是为“载道”服务的,康有为所崇尚的传统书学观念也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广艺舟双楫》中也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他赞美岳飞、颜真卿、朱元璋、宋仁宗书法不免有“因人论书”之嫌。康氏过度褒扬岳飞、朱元璋、宋仁宗书法,尤其是称赞明太祖的书法就有点牵强。

可见,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所阐发的“法”是对传统书学观念的承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对传统书写技法的承继

康有为“尚法”与“复古”的结合也体现在对传统书写技法上的继承上。康氏在《广艺舟双楫》中深入剖析了执笔、运笔、行笔、用墨等技法观。这些都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具有历史传承性。

执笔是学习书法的第一要务,历代大书法家对执笔都有不同的论述,像拨镫法、单钩法、双钩法、回腕法、鹅头法、凤眼法等。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比较了历代书家有关执笔的论述,并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进行了阐释,他很赞扬从卫铄、钟繇、王羲之传到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彦远的拨镫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腕平、竖锋”,才能改变晚清书坛的柔弱之病。

用笔是书法的本质因素,在整个书法艺术体系中十分重要。古人探索笔法的书论有许多,但不外乎方、圆两种用笔。康有为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4]66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点、线、面的组合,而且要呈现出虚实、曲直、轻重等变化错落的美感。康有为在行笔问题上继承了王羲之的“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的理论。

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血肉之灵魂的体现,历来为书家所重视。康有为主张笔墨相互融合,做到墨中有笔,笔中有墨。只有这样,方可达到和谐的效果。康氏在古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墨太溃则散,太爆则枯”的观点。

综上所述,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所阐发的技法观是书法学习的方法,属于形而下的范畴。从这些论点中可以看出,是他对自身实践经验和先贤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体现了他对传统书法技法的承继。

4 结束语

《广艺舟双楫》是晚清碑学理论的一个总结,这部巨著也奠定了康有为在晚清书坛的领袖地位。通过本文的梳理和剖析,不难发现康有为个性复杂,在政治领域他鼓吹维新变法,晚年却走上了保皇的道路。书法领域他要求“开新求变”,但是仔细分析他的巨著《广艺舟双楫》却发现他提倡的是“尚法”与“复古”相结合。

全面而综合地研究康有为的书法思想中的“尚法”取向能深入理解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的书学思想,能更好地顺应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创作出具有时代书风的书法作品。

[1]洪权.大陆近三十年来康有为书法研究之研究[J].书法赏评,2010(1):8-9

[2]陈振江.简明中国近代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3]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M].王仲孚.中国文化研究,1999:3

[4]康有为.广艺舟双楫[M].3版.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5]华人德.评帖学与碑学[J].书法研究,1996(1):66-67

[6]王岗.康有为的碑学改良与古典书法美学的终结[J].书法研究,1998(1):14-19

[7]陈永正.康有为书法探源[J].书法世界,1997(4):15-17

[8]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7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8.025

2015-03-15

宿州学院人文社科一般科研项目“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的书法品评思想研究”(2014YYb19)。

秦琴(1985-),女,山东莱芜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书法。

I292.00

A

1673-2006(2015)08-0086-03

猜你喜欢
法度书坛康有为
畏法度与能自律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当代书坛二十家
素养考查有法度——也论2015年全国文综卷高考历史命题特点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