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次禁止在公共场合抽烟令下得好,老百姓拍手称快!
“禁烟好,禁烟好,不抽烟的人高兴的不得了!”可是对于控制不住烟瘾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来说,禁烟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前几天笔者在一个公共场合发现一个类似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抽烟,让戴着红袖箍的一个老大妈抓个正着。“你还抽,罚款!”“老太太你多管闲事,我抽,我抽,你管得着吗?”“老太太”举着罚款的收据,跑着去追赶那位“大学生”要钱,结果是“大学生”胜,而“老太太”败!此情此景,我止不住的苦笑出声来。
“烟”这个东西,或许真是个好东西!26098.45万支,这是中国2014年卷烟的产量。这个数字世界第一,对应的也是世界第一的烟草消费市场。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的一组数据则显示,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人,而20岁左右的青少年占40%以上,约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其中包括1.8亿儿童青少年。还有公开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烟草业税收入达到了9110.3亿元。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预算,今年5月10日提高卷烟消费税后,预计今年烟草行业上缴国家财政总额将达到10500亿元左右。
要知道这么一个经济学的道理:一万亿的财政收入,其背后牵动的不止是一个行业、一个省份,而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背后的方方面面……
但“烟”这个东西,又真不是个东西!它能够使人销魂胜似鬼推磨,更能使人耗费精气神而提前命归黄泉。据有关资料,全世界每年因吸烟造成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500万,中国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疾病。
在烟雾缭绕的中国人面前,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作为世界最大的香烟制造国与消费国的中国,长久以来烟草业对经济的贡献让控烟成为一道中国式难题。然而,烟草行业税收与公共健康之间该如何换算?烟草行业税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已消融在医疗、劳动力损失等社会支出之中?香烟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笔社会、经济账?
还记得在200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6届大会在日内瓦召开,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必须提高烟草价格和税收,禁止烟草广告,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进行赞助活动,打击烟草走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在香烟盒上标明“吸烟危害健康”警示,并采取措施减少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等。毫无疑问,中国政府也是积极响应,并于2003年11月正式签署了《公约》。《公约》签署后,中国成立了由八个部委组成的履约协调小组,中国烟草专卖局也成为禁烟戒烟的主角。但回到现实中,禁烟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无论世卫组织的调查,还是中国疾控中心的报告,都显示“2003年至2013年控烟10年,中国不仅成了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而且控烟工作在《公约》所有缔约方中一直处于垫底位置” 。
症结在哪里?笔者似乎有点明白但确实又搞不清楚。我只知道,如果全面禁烟首先会影响烟草业从业者的就业。我国种烟叶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均属较落后地区,一旦禁止烟草产业,这些人的安置、生存会怎么样?而对于“纳税大户”烟草业对GDP的“贡献”,应该这么看—无论是从经济净福利看,还是从社会净福利看,这一产业对中国整个社会都是负贡献,鼓励烟草行业发展是在牺牲公民的长远健康去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这种甚至具有“高利贷”效应的经济利益,说严肃一点,是拿人们的活生生的生命在开玩笑,是黑色的带血的GDP!
“烟”这个坏东西的坏作用不得了啊!用陕西的方言说是怂坏透了!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以下两笔坏账:1998年,我国烟草业所作的综合社会经济贡献(含就业贡献)仍大于其所导致的总社会成本,但从1999年开始,烟草业的综合收益已经开始低于其带来的综合成本,而且这一差距越来越大;以2005年为例,这一年因吸烟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从医疗费用到给生产力带来的损失等)高达2500亿元到2800亿元,相当于GDP的1.4%。
相信这次北京禁烟的账单是一笔不小的正能量数字!如果全国都来禁烟,如果全中国人民都来开展不吸烟运动,那中国该多么美好啊!
末了,想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段话作结:若一个国家当年的烟草税是若干亿美元,20年后,这个国家将不得不用当年所征收烟草税的2.8倍支付因吸烟带来的健康危害,且不包括由吸烟导致的其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