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
摘要:高校职业指导对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广东药学院为例,指出目前职业指导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合理自我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帮扶、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原因,并提出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中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个性化职业指导、职业个体咨询与职业团体辅导和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230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这个深刻变化的社会形势中,面对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承受着更多学业、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压力,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和推动职业指导工作,不仅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清自身特点,增强个人职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使用人单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人尽其才,促进社会稳定。
一、职业指导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少高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进行相关教育和指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职业指导在指导该群体进行合理自我评估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绝大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希望能尽快投入社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改变家庭的困难状况,然而,这种急于改变现状的心态往往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观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不愿意到风险大、变化快的行业进行就业。当前,职业指导在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改变职业观念问题上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职业指导人员应利用好职业指导的技术和方法,发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善用国家的相关政策,帮助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值,从而解决实际的职业抉择困难。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个性化的系统指导薄弱,职业指导在针对该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采取大班授课和讲座灌输的方式,泛泛谈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缺少分类、分层指导的经验和方法,职业指导的内容又常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所混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上都有很相似的地方,虽然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力度远远不够,难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需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常希望依靠学校的帮助,为其“量身定做”建立适合他们性格、兴趣、特长的自我认知之上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从而能让他们实现其最佳求职途径的选择。
3.心理咨询与职业咨询相脱节,职业指导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帮扶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高校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但是,却忽略了把心理咨询与职业咨询相结合,未把该群体解决心理困惑与解决其人生发展目标相融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就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存在早期文化资本的差异,同时社会资本的缺乏,使他们在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及择业竞争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时,更容易诱发心理问题。目前高校虽然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但大都缺少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职业咨询能力较差;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教师往往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以致实践中往往以思想教育代替有效科学的职业咨询与指导。
4.高校偏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职业指导在结合政策对该群体进行就业竞争力培养上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重点大多仍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没有很好地将国家资助政策和职业指导的目标和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他们加强职业潜力的开发、就业劣势的转化方面很少形成系统完整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因此,在经济资助的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引导其自强自立,将被动接受国家、高校“输送血液”的资助过程逐渐转变为自己主动“造血”的自立行为十分迫切和需要。
二、进一步发挥职业指导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的尝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改善。广东药学院结合职业指导的理念与原则,创新职业指导的方法与途径,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出发,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其成长成才之梦。
1.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发挥职业指导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合理择业观的作用
预防性职业指导,是指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针对其问题的性质和难度,以提前入手的策略,所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念为先导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不仅强调了一切问题提前解决的预防理念,还体现了唤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自助的理念[1]。
高校可开展细致有效的教育与帮扶活动,如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信息档案,对学生职业需求、职业技能、心理状态及对未来期望等方面进行评估,提供就业服务指导,同时根据他们就业困难的类型进行分类,分类后个体的跟踪调查以及评估的数据可为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提供直接便捷的线索;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自新生入学至毕业前的择业教育,将可能发生在职业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明白自己除了经济贫困之外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许多优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多渠道多方位宣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与解读服务,引导他们拓展就业思路,走一条面对现实先融入社会,再谋求发展的理性之路,把握政策带来的良好机遇,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到社会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
通过预防性职业指导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前期的问题解决,能发挥职业指导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合理择业观的作用和重要性。
2.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发挥职业指导在构建科学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作用
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支持保证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能发挥职业指导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中系统化、持久化的作用和重要性[2]。
如搭建全员化职业指导平台,动员校内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动员学生家庭、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职业指导的合力;发挥校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通过聘用客座教授、邀请企业各专业领域的负责人以任教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企业需求的直观机会。
注重开辟职业生涯教育第二课堂,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通过体验式的实践模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3.开展职业个体咨询与职业团体辅导,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心理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尽早将心理困惑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职业指导正是通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冲突,而发挥实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
如在高校中实施职业个体咨询与心理咨询两结合的方式,科学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个案,对于有就业困难的学生,将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和咨询与就业心理辅导相结合,帮助他们分析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共同讨论如何应对职业选择和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自助的能力,并教会他们掌握积极的心理自卫方法,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帮扶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贫困”。利用团体咨询的形式创新职业团体辅导方案,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团体的帮助下解决共性职业问题,积极应对就业困难和挫折[3]。
4.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发挥职业指导切实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高校应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手段,要由单纯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加强基本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教育、因材施教转变。通过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换理论学习至专业实践的各种机会,充分展现他们自身才能。
总之,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制定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有利于调整高校人才的培养计划,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邓红珍,罗洁,郭瑞.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92—194.
[3]卢玲.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