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街道景观中的非正式空间
——以合肥大学城丹霞路为例

2015-07-01 23:45:3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丹霞摊贩街道

赵 力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社会与法律文化研究】

浅析城市街道景观中的非正式空间
——以合肥大学城丹霞路为例

赵 力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改革开放的中国快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新空间、新环境、新生态。“非正式”空间的出现让城市变得有活力、有激情,也给城市带来了无序、混乱、占道经营等问题。摊贩们的非正式空间活动体现出使用者心里都有一个最优空间选择,实际上,为解决自身生存需要不断地进行街道景观空间创造,而这尚需从街道空间规划、城市交通、大众心理行为、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非正式;城市街道;景观空间;摊贩

一、城市中的“非正式”概念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参与城市建设,活跃在建筑工地上,忙碌于餐馆商铺里,穿行在大街小巷中。这些“非正式”的城市居民在给城市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这也就是一切都是“非正式”的问题。

(一)“非正式”经济

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教授哈特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的经济概念。1992年1月,在第15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与会者共同确定了非正规经济的定义:从广义上讲,非正规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单位的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非正式经济”都普遍存在,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分担城市劳动就业方面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非正式”就业

城市研究中的主流观点认为,城市非正式经济的增长,正在成为城市社会中弱势群体越来越重要的生存策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解释,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成为事实劳动关系的就业行为,称为非正式就业。

“非正式”就业作为城市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工问题,也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城市底层人们的收入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由于城市“非正式”就业人员大部分为低技能、低文化、低收入的“三低”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广泛的情况下,“非正式”就业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非正式”就业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非正式”就业人员一般未签订劳动合同,结构相对比较松散、不稳定,劳动关系随时可能终止。因此,非正式就业人员经常处在失业的边缘。

(三)“非正式”空间

“非正式”空间可以理解为城市空间要素衍生出来的额外的功能空间,与原有空间相比,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或使用强度往往具有自发性、动态性和多样性,是一个超出了规划预期的潜在的功能空间。

在非正式经济、非正式就业的背景下,流动短工、摊贩占据城市众多的临街地带,这些不能被城市空间完全接纳的居民,使用着非传统空间意义上的非正式空间,而这种非正式空间占据主要动力大多数是为了单纯的经济上的生机。

二、城市街道中“非正式”景观空间

(一)城市与街道

城市是一个功能构成复杂的综合体,包含着多种错综复杂的要素,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规模大,也更为重要。”[1]271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是“依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心”[2]42。简单地说,城市是具有异质性的许多人群之比较大的、密集的永久性的聚居地区。

街道是人流、车流、物流的承载体,是城市的通道,是培育城市生机的温床。其生命力就像人依靠人性一样,依赖于周围的建筑和城市文化经济。完整的街道空间应该是功能协调空间。

从空间角度来看,街道两旁线性分布着界面比较连续的建筑围合,建筑、街道、人行空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不可割裂的空间整体。从景观角度来看,街道景观由天空、周边建筑、公共设施和道路构成;街道路面则起着分割或联系建筑群的作用,同时也起着表达建筑、街道之间空间的作用。从功能角度来看,古代的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乡民活动的空间场所。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汽车的引进,街道性质就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性街道与生活性街道就不得不分离开来。交通干道上的公共建筑物也不得不建立到背向街道的方向,并开设附属道路提供运输使用。

城市街道属于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一方面,他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另一方面,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公共活动场所。

(二)城市街道景观空间

西方的空间概念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几何学说,亚里士多德把它发展为场所理论。他们认为几何的任何科学都是认为的而不是从自然中发现的,空间是宇宙物质运动所形成的,它与时间有关联,街道空间就有了四维性称之为四维空间。

中国的空间学说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中对空间有著名的论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只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42这里表述了土做的器具中空的部分和房间中空的部分正是我们要使用的空间,这也就是空间的本质。

街道空间是指各个建筑、城市各个空间及街区相互联系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们户外交流活动的场所。街道空间的功能主要是供人们穿行、休憩和散步的。街道上人的活动动静及活动轨迹特征可分为两类:一是线性活动,如人们在街道上穿行通过、街道上散步等;二是相对集中区域范围内的活动,主要指非移动性活动,如休憩、交流、聚会、等人候车、活动表演、零售摊贩点等。

城市空间是指由各类建筑或构筑物围合而成的外部空间,它与建筑或构筑物实体界定及组合方式具有相互联系。物质实体的界定是产生外部空间的前提。因此,城市空间是由物质实体在城市地域上界定的外部空间。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是将街道场地按设计目的进行划分、重新组合的结果和景观设计的媒介,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围合或界定的某个区域、活动、场所、院落等。城市街道景观空间可分为自然空间和人为空间,自然空间是自然界各要素天然围合的空间,人为空间则与人们的意图有关,通过人的行为将各种使用空间进行界定。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要从尺度、形状、材料、颜色、质地和其他特性上进行考虑,以便更好地调节和表达自身空间的用途。当然也正是因为未准确表达空间的使用往往导致非正式空间的产生。可以说,任何空间特征,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只要对场地或者用途有影响,就一定应该作为空间因素来考虑。

(三)城市街道的非正式景观空间解析:以合肥大学城丹霞路为例

1.丹霞路基本概况

丹霞路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大北门外侧,周边为大学城商业教育结合部地区,高校与商业点交错分布,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较多,人口构成相对复杂,街道两侧商业氛围浓厚。

本文所指的丹霞路,东起翡翠路,南至环翠路。长约1200米,道路宽度约为20米,由道路及两侧居住或商业不同类型的建筑组合而成的线性空间(如图1)。道路一侧靠临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周边也与多所大学相近,在此路段活动的人群大多为在校学生。街道两侧以商业和居住建筑为主,大多为低层综合体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消费群体以就近大学生居多,少部分来自于城市年轻白领。

2.丹霞路的非正式街道景观空间

丹霞路的非正式空间,主要是指被摊贩等非正式就业群体占据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建筑退让道路的空间。商业和服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夜晚或节假日,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街道的交通。

一般摊贩们多出现在傍晚六七点,此时段正赶上下班高峰,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多,摊贩们占据非机动车道及部分人行道,行人的通行空间被大量购物者拥堵,部分被迫分流沿最外侧的机动车道通过,从而使四个机动车道只剩两个机动车道可供人群使用,驶入该路段车速变缓,加之遇到大量学生涌入,常常造成部分路段交通堵塞。经调查发现,参与此类非正式空间活动的多为收入较低人群,以兼职人员居多,他们一般有固定工作,但也有少数开着小汽车的城市白领从事业余练摊活动(见图2)。

图2 摊贩活动示意图

根据摊贩们在空间上的占用可以观察到他们不同时间的空间策略。这些非正式空间的占据,与周围产生一种共生体,相互依托,相互影响。整个非正式空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定意义上提升了原有城市的空间活力,但也产生了城市空间的中不和谐,因街道上的摊贩经营不仅影响交通,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街正规商铺的正常经营秩序。但基于互惠关系,摊贩与商铺保持着一种平衡的共生空间环境关系。摊贩由于与正规的商铺存在档次、内容上的差异,构不成同层次竞争关系。其次,摊贩占道经营吸引了大量消费群体驻足,不仅给摊贩带来了商机,同时也给商铺带来了商机,故两者互相成为共享关系。

3.非正式街道景观空间设计原则在丹霞路中的运用

从丹霞路非正式街道景观空间分析可以看出,街道空间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交通要求。无论是街道或是道路,首先是作为一地至另一地的运输通道或土地分割利用而出现的,因此保证人和车辆安全的通行最为重要。一定要处理好人、车交通关系,处理好步行道、车行道、绿带、停车带、街道交接点、人行横道以及街道室外家具各部分的关系。应尽量考虑四维空间,增加街道趣味性、便利性和美观度,尽可能减少道路曲折迂回。

(2)步行优先原则和生活功能要求。在城市街道中贯彻步行优先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步道连接系统,总体上体现出能安心居住的街道空间、有美好生活的街道空间,有一种被看作是自己故乡的街道空间的感受。

(3)街道的空间序列组织。街道的空间序列应该遵循序列组织原则进行组织,这样才能够建立街道空间秩序感。通常序列是由前奏、高潮和结尾构成,这样的设计能够提供具有期待感的空间,层次丰富的空间及富于变化的空间。

(4)街道空间与建筑关系。街道建筑决定建筑街道空间的感受,建筑围合的方式、建筑的高度及体量对街道空间有着直接的作用。当建筑高度H与街道宽度L之比为1∶1时,街道空间完整性和围合感都比较适宜,能够给人舒适感;高宽比小于1时封闭感较强,比较适合形成良好的购物环境及步行商业街;当高宽比为1∶2.5时,街道会感觉比较宽敞空旷。

设计者设计了很多控制人的景观,设计一条路,他就觉得使用者必须要在这条路上行走,其实不是,每一个使用者心里都有一个逾越模式。作为一个设计师有时候不能看到那些东西就想当然,那些只是一个很混乱的东西,如果知道后面是怎么运行的,那个系统对设计便有很大帮助。

三、非正式城市街道空间的思考

(一)对于非正式街道空间景观的认识

摊贩的非正式空间的占据是在城市对外来人口限制下,为解决自身生存需要进行街道空间创造。要平衡街道使用者之间的各种矛盾,还要从根本上破除城市中“二元结构”的壁垒,解决摊贩的基本生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适宜性的景观空间,塑造一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景观空间。

(二)对于街道非正式空间问题的反思

在大量出现非正式街道空间占据现象的背景下,街道空间设计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任务。现代街道景观空间设计已经不仅局限在二维空间的规划设计中,研究范围应该扩展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设计中。

不同的街道空间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街道空间可以是内向的,它可以形成一种宁静的限定的空间范围,使人的视线和注意力集中在空间内部;街道空间也可以是外向的,它可以延展甚至无限延展,把人的视线引导到外部空间中,并进一步激发外部活动欲望。街道局部空间也可以是私密的,不被外人打扰,没有视线干扰,人们可以悠然停留此处;街道局部空间也可以是热闹的,充满各种视觉享受的,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活动。街道空间的属性可以暗示人们停留或通过,不同的街道空间可以诱发人们不同的认为方式,同时人们也因为行为模式不同,对空间进行选择。

目前大中城市存在大量非正式街道空间,在进行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时,不仅要建设适宜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景观空间,也给普通人们创造可以生存发展的空间,为城市外来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口,城市流动人口提供适当的空间享用,最终使人们所处的城市街道、居民社区、公共环境甚至是他们个体生命与地球母亲和谐共处。

[1]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 杨廷宝,戴念慈.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3] 老子[M].汤章平,王朝华,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

【责任编辑 刘 蓉】

Analysis Of City Informal Landscape Space Of Street——A Case Study Of DanXia Avenue In Hefei

ZHAO L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Arts,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development have brought the new space,new environment,new ecology,also bring an “informal” space problem.Is jus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l”space to let the city become energetic ,passionate,emotional,but often have brought chaos,confusion , strong-arming street.Vendors of informal space activities reflect the user choice,the in the mind has a optimal space actually to solve its own survival needs constant streets landscape space creation,and this is from the street space planning,the urban traffic,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analytical thinking,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form urban; urban street; landscape space; vendors

2015-05-01

赵力(1993—),男,陕西渭南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F29

A

1009-5128(2015)09-0063-04

猜你喜欢
丹霞摊贩街道
初见丹霞·黄河之水
A New Bamboo Variety from Danxia Mountain and Morphological Supplement to 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oides
误 会
上海故事(2022年7期)2022-09-27 00:59:32
大自然的奇观:中国丹霞
热闹的街道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0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琴童(2016年7期)2016-05-14 10:58:55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