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幼师生,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本文从加强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相关理论、加强学生各种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以及教师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师生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师生 课件制作 实践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76-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已成为未来幼儿教师的一项必备基本技能;那么我们培养的准幼儿老师也必须在还未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也要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但我们如何在学校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将对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师生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进行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理论深度不够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技术制作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也必需要有相应理论的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对这些相关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还很不够,所以在制作课件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这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课件制作的水平。
1.2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常用而有效的辅助教学的形式,其作用也必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有很好的体现。在校的幼师生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因此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的能力就较差。这也会影响到制作的课件的实用性。
1.3学生的素材处理能力欠缺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素材处理能力是很重要的。由于课程的课时较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各种素材的处理上。所以很多时候是老师将已经准备好了的素材给学生直接练习和使用。这样会形成一种假象:学生好像是顺利地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但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真的需要单独设计制作课件时,他们就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处理素材的状况。
2 解决的策略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以建构主义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合理进行课程的设计,开展实践化的教学。
2.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是很丰富的,但最关键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寻、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重新建构。所以此处所讲的建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是学生对课件制作本身的主动建构;二是学生在建构课件的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的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境的建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相应教学情境的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学习。
2.2合理进行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素材处理的能力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各种素材的处理是很重要的,不管选择哪一种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比如最常用的PPT、Authorware,还是Flash、FrontPage等,这是决定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合理设置素材处理部分的教学时间。我认为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以幼儿园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开展教学,依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幼儿园课件制作等课程。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主要讲解有关内容,以增强学生有效素材处理的能力。
2.2.1素材的获取能力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素材,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多媒体素材库。为此,幼师生应该首先学会从网络、纸质材料、声像等现有素材的获取方法;其次要掌握使用现有的数码设备获得素材的方法;最后是注意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与思考意识。
2.2.2素材的处理能力
上面获取的很多素材很多时候还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进行有机的取舍才能应用于教学之中,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各种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如字体的增加、利用GoldWave、AdobeAudition等常用软件进行音频的处理、利用PS等软件进行图形素材的生理、利用WindowsMoveMark、绘声绘影等进行视频的处理、利用Flash进行简单的动画制作等能力。
2.3开展实践化教学
实践教学法是指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不同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目标环境、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师差异等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确认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基本达标后,完全模拟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进行教学工作。首先要对一个班的学生按照6个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以后的学习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
(1)选择课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及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1-3个,进行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每个人先确定一个课题。
(2)备课:按照选定的课题进行备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进行修改并定稿。
(3)写课件脚本: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件脚本设计,越详细越好,通过小组和老师的检查后定稿。
(4)收集各种所需素材并进行相应的素材处理:自主按照脚本收集各种素材并进行后期的处理,通过小组和老师检查后初步定稿,以后随时要根据情况增添。
(5)进行课件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个人独立制作,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后由老师检查,合格后初步定稿。
(6)结合活动指导课分组进行试教: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试教,然后由小组和老师共同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
(7)对课件进行修改:按照试教的结果,然后按照自己、小组和老师的意见进行最后的完善,如有需要可多次试教。通过小组和老师的评审后方可定稿。
3 结语
通过以上方法多次的探讨和实践后,学生对课件制作的认识、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及制作出的课件的实用性都有明显的提
升。实践证明以上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1997,(4):25-27.
[2]马海瑛.幼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175-175.
[3]郭顺林,杨有.实践教学法在幼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2013,(12):37-38.
作者简介:郭顺林(1977年-),男,重庆奉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虚拟现实、IBR技术和计算机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