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撒师爱 用心育人

2015-06-30 17:44王渊
甘肃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爱尊重信任

王渊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师爱;尊重;信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5.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45—01

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德育在学校工作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着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而师爱是德育的核心。如何挥洒师爱,探索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之路,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无私的爱,关心和帮助学生

孩子幼小的心灵在极其敏锐地触摸着老师内心的情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我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一步步地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是教育的技巧与策略,爱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能创造新的人。被教师关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关爱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生活状况,也要关爱学生的情绪、愿望和需要等,并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师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温暖的大集体,只要有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关心,班级就会充满温馨,充满爱。一个学生遇到了困难,总有多个学生来帮助。这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已经在班里开花结果了。

二、用博大的爱,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育就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学生不仅是爱心教育的一个体现,也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尊重和信任是实现后进生转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后进生转化的动力。在班级工作中,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偏爱优生已成为一种倾向,说起来优生来,他们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而对待学困生,他们的态度则截然相反,不是抱怨这、抱怨那,就是不问不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学困生真是无可救药了吗,但答案是否定的。不应只对少数优等生关注,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我们知道,培优助困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学困生”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要多加爱护,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说教,不是靠强制,更不是利诱培养起来的。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只要你像爱优生一样去爱学困生就行了。

三、用真诚的爱,了解和鼓励学生

对学生思想上要积极诱导,学习上要耐心帮助,生活上要关怀体贴。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因为笔者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爱护特困家庭的优良学生,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对于班级的留守儿童,我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我;爱学生,学生才能服我;师生之间有了浓浓的情感,教育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师生们都献出一点爱,教育就会变得更加精彩。在每次与学生生的交流中要珍视他们思想上的点滴进步,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并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和关心,这样他们就能树立起“我能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自觉自愿的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在精神上一致,达到双方都感到志同道合的那种程度。”

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动不已。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教育上取得成功。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师爱尊重信任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表示信任
以师爱诠释教育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信任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