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诚信及其与社会诚信的关系

2015-06-29 06:13乔林张卫军任滢
卷宗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

乔林?张卫军?任滢

摘 要: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诚信的作用就慢慢体现出来,这里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等多种主体诚信,在一个人的诚信建立中,以这个人具备独立自主的意识行为,具备独立法人能力为基准,在我国以18岁定为成年人,这个年龄段的广大人群还处于学生阶段,多在大、专院校接受即将迈入社会的能力培养,所以本文的宗旨是关注大学生建立诚信规范、增强诚信意识,并在院校中建立诚信制度与社会诚信规范,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从一个人的诚信建立到进入完整的诚信规则中的各部分做好衔接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社会诚信;社会关系

项目资助情况:受天津师范大学校级项目资助(项目号:52WY1404)

1 诚信的历史

所谓诚信即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进化出的具有本体实质化的体现。在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从经济方面观察的,国家强盛、个人富有被视为强弱的体现,但事物的本质不能从单一的方面观察,财富只能片面的显示出有与无、能与不能,但人类的进化从思想方面观察还包括好与坏的体现。诚信作为一个新名词,在近几年才被人们熟悉,但何为诚信?诚信有什么作用?诚信在未来将如何发展?这些都被打上一个个的问号,那么首先从诚信的定义上分析,字面上看诚信二字是诚实、信誉的体现,但作为实际的应用,诚信的衍伸是具有多种含义的,基本的原则是一个人的基础素质体现,这里包括了诚实、忠诚、信用、信誉等基本条件。在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诚信就是思想品德的体现,在我国也是这样。我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证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思想教育尤为突出,在各时期的思想文化中突出体现的就是做人的原则,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历代被传扬的各种教育理论的统一本质就是教人向善,树立做一个好人的准则,这里已经具备了诚信的萌芽理论,只不过由于处于封建统治阶段,作为公平的基础原则没有建立,而且社会形态也不具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中,各种思想也仅作为育人所用。这些思想教育也由复杂的思想体质教育逐步演化为基础素质教育的基础行为被人们广泛传播,例如: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等成语至今仍被用来提醒人们遵从行为规范[1-2]。

2 诚信的建立

近代社会,全球趋于进入平和、规范的发展秩序中,人类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人类生存空间,构建多人种、多语言、不同思想的共同发展的统一体。在这个人类发展到最高层面的时候,各类思想意识的不一致会导致行为约束的不统一,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建立以诚信机制为基础的,具有一定行为约束力的,具有意识形态实质性的规范准则,并且将这些规范纳入国家法制化的轨道,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诚信机制并轨,实现全球统一的规范体质。

3 我国的诚信体质建设

我国自建国后,各层教育体质中无不渗透着教人学好、育人向善的做人规范。自改革开放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逐渐渗透到人们思想中,一切以经济为准则,忽视道德底线,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个人道德准则的缺失,导致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在今天如何让人们重新重视道德准则,注重自身行为,形成具有规范化的规定并加以有效管理,这就是诚信体质建立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开始着手建立个人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管理等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以个人为单位的具有完善、统一、规范的诚信制度,用实体化的规范去约束人的行为,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实际需求[3]。

4 我国学校诚信制度的建立

个人诚信的建立基础需要完整的信息交互及广大的人群基础,在一个人的成人阶段中,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平台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在这个年龄段中也具备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我国将院校作为诚信制度建立的一个层面,从基础做起突出重点的建设方案。各大、专院校也都相应号召,利用教育端口的便利优势,逐步建设诚信平台,形成以点代面,由面衍射至完善的综合诚信网络。从社会角度分析,一个人的诚信在于言行上,而具体的言行结果导致这个人的社会行为对其他人或事物造成了伤害,但由于不具备法律层面的约束及管理制度的限制,致使进入恶性循环。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作为独立人的社会行为还较少,并且缺乏社会经验,并不具备完整的独立意识行为,所以学校的诚信制度应以学为主,用实际的案例讲解来教育学生,用一定的规范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规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以教育为主,限制为辅的从轻处理原则。将一个学生从校园环境逐渐转变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公民。

5 大学生诚信与社会诚信的关系

大学生诚信与社会诚信都属于诚信的范畴,都是为建立统一诚信制度做的基础铺垫工作。从关系上讲,大学生诚信与社会诚信具备时间关系和递进关系,时间关系是指在同一时间轴内两种诚信关系是顺延发生的,而递进关系则是大学生诚信为基礎的规范制度更加严格、全面,并加以法制约束形成了社会诚信。而从结构上看,大学生诚信以教育为主体,而社会诚信则以约束和规范为主体。大学生诚信结构内容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在大学生诚信结构中仍与小环境影响有关,人际关系也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牵涉的实际利益也很少。所以大学生诚信的建立要考虑教育为主的主体,将未来个人发展与社会关系作为培养的主要方向,从个人素质、个人信用与社会诚信的关系入手,形成具有个人主观意识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

6 大学生诚信建立的思路

从教育意义入手的大学生诚信制度应以下列几个方面为重点:

以实例教育带动诚信教育。采用社会实际案例才能更深刻、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例如:各类违法违纪案例、社会道德问题实例、各国诚信规范要求等,这些都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能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并结合自身及周边的人或事来进行分析判断,更加深刻的感悟到诚信的重要。

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诚信环境。学生自入校门之后,便要遵从学校的管理,在大学环境中,已经开始形成了社会形态,例如:食堂、超市、图书馆、活动场馆。这些都是具有了社会的雏形,在这种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行为,与各部门形成关系网,都能形成诚信环境。一张饭卡、一张借阅证都是培养学生个人信用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强个人诚实、守信的思想。所以学校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

帮扶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接触。校园环境毕竟还有局限性,在这个环境中只能模拟出一个局限的社会,学校要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多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将社会组织引入校园,从双方角度建立相互的关系,例如:银行、邮局、饭馆、超市等,一方面从这些组织中筛选出适合进入校园,制定适合校园的关系准则,保护学生利益为主体,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应如何遵守各组织规定,如何交流沟通等[4]。

运用国家及地方政策,多给学生实习锻炼环境。诚信的建立要能适应社会,能在社会中有自我意识和关系意识,利用各类活动可以让学生逐渐清晰自我认识和在社会中的作用,这些都可以增强过度阶段的自我形态生成,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

最后,社会的进步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更高提升,个人诚信是一个人一生的社会价值体现,也是这个人的道德思想水平,社会诚信与个人诚信息息相关,这里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社会人群的素质观念,从基础做起,在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公民前便打下良好的诚信基础,增强自我意识与社会关系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多的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国峰.社会信用的制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 2002, (05).

[2]孙裕君.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2003, (05).

[3]常永军,王大力.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6).

[4]刘光明.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3).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
基于用户社会关系推送理财产品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浅谈刑事危害结果修复论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马克思“人的现实性”的两个根本性规定
农村非正规借贷金融发展原因研究
权力范式分析
犯罪客体之存在合理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