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学习优势培养创新能力

2015-06-29 09:04王勇毅陈艳仿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平方差组间公式

王勇毅 陈艳仿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明: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尤为重要,教学方法的选取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关键。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学习优势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954年,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首先提出“学习优势”的概念,它是指学习者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习优势课堂教学模式分四个环节:任务生成、组内活动、组间交流、反思梳理。我结合对每个学生的专业分析,把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合理布置小组的合作任务是实施学习优势教学模式的关键。在组内活动和组间交流过程中,教师任务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优势。如分析能力强的学生提出见解;善于倾听的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到他人的分析思路;归纳能力强的学生总结归纳;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或同组学生)轮流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

那么,如何借助“学习优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有以下三点做法。

1.基于个人优势的小组合作,给学生创建思维发散的空间

准确布置学习任务,完成小组合作和组间交流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学生通过活动达到多种能力提升的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大多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八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这节课的教学,大多数教师会这样安排:一组小练习后让学生观察规律,得到平方差公式,之后进行计算训练,达到学生熟记公式和准确计算的教学目的。面对类似的教学内容,怎样调整教学方式才能够给学生创建思维发散的空间?基于学习优势的课堂可以这样设计,下面是在引入平方差公式后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剪拼图形从几何角度验证平方差公式。组内活动要求:利用“剪拼前后图形面积相等”这一数学常识,通过小组内合作,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进一步验证平方差公式,并由汇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方法汇总、整理。组间交流要求:各小组选派一名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汇报,进行组间交流。

小组活动中,善于合作的学生组织分配任务,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参与设计,动觉型学生进行剪纸拼接,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汇报小组成果。操作体验环节给了不同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2.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1节几何图形这一节内容看似很简单,很多教师会草草处理,甚至带学生看看书就翻过去了。借助“学习优势”理论,教师设计学生活动:拖动几何图形完成图形的分类;通过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七巧板拼图,拼出几何图形、人物图形、动物图形及其他。

这一教学活动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拼图环节中,每个小组完成的图案均不相同。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加深了对平面图形特征的理解,更学会了分工与配合。学生的思维不被任务所禁锢,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启发。

3.注重基础训练,拓展应用与创新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师不能只想着让数学课活起来,而忽略了数学基础的训练。因此,在进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关注知识落实的途径。

以《平方差公式》这节课为例,怎样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同时小组活动还要有效,组间交流又有意义?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环节一,完成各组任务单,并进行整理。不同小组分发同类型题,但又有不同的任务单,均落实在准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环节二,应用与创新。当基础落实后,及时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此环节,教师设计开放型试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创新思维在应用练习中得到训练。

(注:校本专项《基于学习优势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BBA11027)

猜你喜欢
平方差组间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谈谈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基于“三个理解”下的“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