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芳
我在学校国际部执教“零起点”汉补班已有两年,所谓“零起点”汉补班,是指来自国际部2-6年级,汉语为“零起点”的外籍学生,这些学生的汉语课程在汉补班上,其余课程回行政班学习。这两年我和同教零起点汉语补习班的老师在集团的带领下,一起研究和学习,探索汉语“零起点”教学模式、编写汉语“零起点”口语教材,这些实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促使我对汉语“零起点”课程不断反思。现把我亲身经历的课程故事做一个梳理,与大家分享。
我们班有16名学生,来自美国、韩国、巴西、日本、蒙古、古巴等10个国家。这些学生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性格各异。来自古巴的阿来活泼机灵、来自日本的盐田憨厚淳朴、来自美国的吉奥尼热情似火、来自俄罗斯的塔西亚聪明伶俐……他们都来到了“芳草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受中国,学习汉语。
刚开学,我的难题就来了。
对于教师来说,这些学生很难“对付”,因为汉语的听、说、读、写全都是刚刚起步,学生们在课堂上唯一的学习方式就是“跟说”,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跟着说什么。我清楚地记得刚刚开学那几天,我教学生学“你好”这一课,学生只要跟着说就行了。但是涉及对话就困难了。比如,我教学生说:“你叫什么名字?”他们也会跟我说:“你叫什么名字?”怎么才能让学生立刻明白这是对话而不是“跟说”呢?
组词对“零起点”的学生来说也特别困难,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组词是什么意思。我问他们“一”是什么,基础较好的学生便会说“一个”,我说这叫组词。反复练了好些遍,我以为他们都会了,便打印了一份看拼音写词语来考他们,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答案五花八门,比如用“云”组词,有学生在括号里写上“不要云”,也有的学生写上“云鸟”,还有的用拼音写着“云不云”。说他们不对,他们就问我为什么,真是把我难倒了。
因为语言的障碍,“零起点”课堂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教学难题,为了解决这些经常发生的教学问题,我们零起点研究小组一起研讨,群策群力,积累了一些好办法。
方法一:引入“第三者”,解决教学难题。
很显然,对于这些汉语“零起点”的学生,教师任何解释性的语言都是无力的。于是,我引入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三者”,一个可爱有趣的小熊手偶。
学习对话的时候我就会请出这个小手偶,如在学习第二课《你好》时,我先用左手拿着玩偶,歪着头对手偶说:“你好!”然后使手偶呈现点头状,变换声调回应说:“老师好!”反复演示了两三遍,学生们立刻明白了这是在学习对话,之后再进行对话练习就容易多了。这种学习方法既解决了教师的教学难题,又符合小学生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心理,最终达到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双重效果。
方法二:听说为主,口语先行。
对于初学汉语的学习者来说,他们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听懂、会说,我们先用一个月的时间突破口语,教会一些最基本的话题,如“你好、名字、课堂用语”等。学生有了基本表达能力之后,再学习拼音和课文就容易多了。通过听说的训练,学生有了基本的语感,对汉字、词语、句子的概念就好理解多了,乱组词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不仅如此,“零起点”研究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独创了娱乐式、卡通式、图画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零起点汉语口语教学模式,还编写了口语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外籍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也在教学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