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视阈下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研究

2015-06-29 02:57秦礼峰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整合

作者简介:秦礼峰(1980- ),男,汉族,河南鹤壁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文化旅游。

【摘要】文化为旅游之魂,旅游乃文化之体。民俗节庆旅游融合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特征,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休闲放松需求的最佳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郑汴洛作为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富矿,民俗节庆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郑汴洛作为河南省旅游发展的引擎,对民俗节庆旅游市场加以有效整合,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形成两个产业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中原地区旅游和经济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民俗节庆;整合

2011年9月,国务院为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的一大战略定位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在发展旅游业中,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同年10月17日,河南省旅游局与河南省文化厅签订了《关于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提升一批高端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开辟一批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1]。显然,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的重点就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郑汴洛地区,旅游市场初步形成,旅游经济也在不断带动着整个经济链条。从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看,郑汴洛地区都处在河南省的前几位。从入境旅游上看,三地无论在接待游客数量还是创汇收入上都位居全省前列。从国内旅游市场上看,无论从总接待人数还是总收入,郑汴洛地区都包揽了河南省前三甲,这充分说明河南省旅游市场基本由郑汴洛所控制。充分挖掘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无疑是今后郑汴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做大做强河南省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一、 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文化旅游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对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以及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2],对于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某些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提供机会让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地方的深厚内涵,从而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活动。

在西方,文化旅游多指一种旅游方式,在美国人类学家Smith看来,“文化旅游”主要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我国知名旅游专家魏小安则认为,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并且这种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制度文化、民间文化等四个方面[2]。

关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郑州大学旅游学院龚绍方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文化旅游产业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衍生出来的,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近年来学术界和一些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

二、民俗节庆旅游的相关概念、特点及分类

张伦书认为,所谓节庆,是指某地区或城市以其独特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竞技、体育、风俗习惯、风情风貌、地理优势、气候优势、遗址、胜地、古迹等为主题,自发而周期性举行的大型庆祝活动[3]。现代的节庆定义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的总和,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的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

节事是节庆活动和特殊时间活动的统称,概念十分广泛。节事是与节庆相对而言的,节庆这一概念更注重公共庆典的欢乐本义,而节事概念包括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节庆,还包括各种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等特殊事件活动。但是在国内,也有学者把节事等同于节庆。

节庆旅游是为了促进一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一地经济的发展,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预先安排和设计的以独具个性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人文景观、特色产业和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托的节庆内容和形式,在固定地点或区域周期性举办的有特定主题,融旅游、经贸、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有广泛民众参与的节日庆典活动[4]。

三、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资源评估与分析

郑汴洛地区的节庆旅游市场是在旅游者的带动下逐渐形成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郑汴洛地区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主题多样,参与性和娱乐性都比较高。其次,郑汴洛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节庆活动的知名度也较高,活动的氛围相比其他地方的节庆活动要好。再次,在河南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节庆旅游活动得到了大力宣传,很多游客因此更充分的了解了当地的风土民情和节庆活动,前来观光旅游。最后,随着政府管理的不断介入以及资金的进入,郑汴洛地区的旅游环境和交通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接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导致了郑汴洛地区节庆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一)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作为河南省省会以及中原旅游区中心城市,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西依中岳嵩山,北邻万里黄河,以其“黄河风光、黄帝故里、少林功夫、购物商城”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旅游者。与此同时,郑州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独有的节庆旅游活动,到目前为止,郑州市已经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城隍庙民俗文化旅游节、商都民俗庙会、登封中岳庙庙会等。

洛阳,地处古洛水北岸,九州之中,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自夏朝以来十三座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科举制度在此创建,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欧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中国休闲城市前列。洛阳的节庆旅游资源也十分的丰富,到目前为止,洛阳市已经形成了包括洛阳牡丹花会、黄河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节、洛阳民俗文化庙会等各具特色的众多旅游节庆活动。endprint

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作为曾经的七朝古都,开封历史悠久,文化兴盛,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现如今已经是国家重点旅游观光城市。虽然开封的节庆旅游资源没有郑州、洛阳丰富,但也很有代表性。截止目前,开封市已经形成了清明上河园民俗文化节、开封菊花花会以及龙亭春节大型艺术灯会等七个有代表性的旅游节庆活动。

(二)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资源类型分析与评估

郑州、洛阳、开封这三个城市节庆旅游资源级别涵盖了国家、省市县四个类别。如:国家级的有炎黄文化旅游节(新郑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省级的有河洛文化节、黄河小浪底观瀑节等。市级的有城隍庙民俗文化旅游节、月季花会、伏牛山滑雪节、铁塔公园荷花节等。县级的有中牟西瓜节、河阴石榴文化节、郑州侯寨葡萄节、会盟荷花节等。通过这四种类型的分类,“郑汴洛”地区可以采取主打国家级和省级节庆旅游,形成自己品牌,辅以市级和县级的节庆活动,丰富国家级和省级的节庆活动,起到以大带小的格局,最终形成一套节庆旅游系统和节庆旅游精品线路。

从节庆旅游主题来看,“郑汴洛”地区包括了自然景观型、历史文化型、民俗风情型、物产链饮型、运动休闲型、娱乐游憩型六种类型,但主要集中在前三种类型里面。其中自然景观型占到了46%,通过主题分类,“郑汴洛”地区,要把自然景观类节庆旅游资源整合,把时间分布开,主推自然景观类,辅以历史文化型和民俗风情型,形成一条旅游时间带,这样既可以持续又可以分散游客,保持旅游活力。于此同时推出自己的口号和打造品牌形象,以3带3的战略方式,全面带动全省的旅游经济。

“郑汴洛”地区的节庆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十分的高,如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不仅全国知名有的甚至享誉全世界。这三个地区的节庆旅游市场影响着整个河南的节庆旅游市场,占河南省旅游市场份额很大一部分。随着河南省政府对这三个地区的旅游投入不断加大,“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知名度也在不断增加,与周边省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品牌树立和形象改善等整合措施,“郑汴洛”地区完全可以打造出全国独有的节庆旅游市场,成为国内旅游界的一大亮点。

四、文化旅游产业视阈下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策略

(一)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整个整合过程的核心,指引着整合过程的前进方向,有了指导思想,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来说,“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的指导思想要植根于厚重的中原文化,尤其是商都文化、河洛文化以及宋都文化。将三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结合当地旅游市场的大环境以及市场发展状况,并根据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整合,包括产品、交通、管理、渠道、宣传等各个层面进行进行整合包装,最终实现整个“郑汴洛”地区节庆市场的整体发展。

整合的基本原则包括优势互补、整体优化以及群众性原则。“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既有优势也有不足的地方,整合的过程就是要将他们的优势互补,将各个分散的市场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最大程度发挥经济、市场效应。通过前期调研、丰富旅游产品、联合促销、完善各种功能等进行整体优化,促进整体节庆旅游市场良性、可持续发展。节庆活动本来就是人们的节日庆典活动,只有群众的不断参与,节庆活动才有存在的意义。节庆活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没有群众基础的节庆活动是长不了的。现代的节庆旅游活动,其本质是将传统节庆活动植入旅游元素,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休闲性,激发广大旅游者游览的兴趣,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郑汴洛地区节庆市场的整合要基于群众,依靠群众,切实考虑群众的参与性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给游客带来很淳朴的旅游体验,不能让商业性冲淡了群众的娱乐性。[5]

(二)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策略

1.确立节庆活动主题,树立主题良好形象。好的节庆活动必须明确一个主题,才能把这些活动链接起来,形成品牌。主题是节庆活动的灵魂,良好的主题形象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有利于营销推广。节庆活动只有在主题的打造下才更能凸显自己的特点,也有助于推动整体节庆旅游市场的发展。在2004年,河南省旅游局把“中华之源锦绣河南”作为我省旅游主题口号,推出了一系列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河南省旅游局将这一口号改变为“文化河南,壮美中原”,这更能体现出我省文化的深厚,并大力宣传此主题口号。随后在全省推出了很多节庆活动,特别是在郑汴洛地区,如牡丹花会、黄河文化游、拜祖大典等几十项。在河南省旅游主题口号背景下,郑汴洛地区可以借助该形象做进一步推广,扩大郑汴洛节庆旅游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郑汴洛,了解河南省。[5]

2.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对节庆活动进行立体宣传,提高活动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宣传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不仅仅是以前那样单一的广告宣传。现代的传媒手段给节庆活动的促销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河南省旅游主题口号的宣传使河南省的旅游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郑汴洛地区节庆活动的宣传可以在其影响力下做进一步扩展。通过积极与知名网站、主流媒体和各个地方媒体合作,推出本地区知名的节庆活动、旅游专题报道,进而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让游客真正了解这些节庆活动,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同时在旅游纪念品上要体现出当地特色以及本次节庆活动的特点,形成旅游卖点,这样才能在节庆活动后给游客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3.积极探索创新民俗节庆旅游新形势,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精神内涵,打造民俗节庆旅游精品工程。当今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样,同样的节庆活动一成不变的举办会使人感到乏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游客感到新鲜,提高游客的重游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样式上都要有所创新,在郑汴洛地区可以不断探索多种新形式的节庆旅游活动,如乡村旅游节、休闲旅游节、红色旅游节、生态旅游节等。在样式上,可以不断改造传统的节庆活动,创新活动流程,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之更有参与性,譬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实景演出,给游客带来震撼效果的同时,文化参与也给他们留下极其难忘的印象。总之,创新能够使郑汴洛的节庆旅游市场更具有活力,要在保持传统文化背景的原则下进行创新,并不断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可以采用自我淘汰的模式,不断更新节庆活动,让对手望尘莫及,最终形成品牌,产生品牌效应。

4.时间序列化,保持节庆活动的连贯性。郑汴洛地区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十分丰富,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时间表,还有一些活动由于季节性的限制,举办时间也相对固定。但如果从整年来看,这些节庆活动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开,在对外推广的时候,按照12个月向外推广,每个月还可以确定一个小主题。在开展节庆旅游活动时,通过时间序列化安排,形成郑汴洛三地节庆旅游市场的错位经营。这样更有利于保持整体节庆市场节庆活动的连续性、衔接性、均衡性,旅游者无论什么时间来都能体验到当地纯正的风俗民情和文化氛围。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小,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如,民俗节庆、度假休闲、生态旅游等所占比重则会逐渐增多。郑州、开封、洛阳是位于黄河沿线上的三座主要的河南省旅游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民俗节庆旅游资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河南省的旅游节庆市场多呈现出“点、散、乱”的特点,缺乏有效的系统整合。今后,要想做好郑汴洛地区民俗节庆旅游市场,就要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有效市场整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整合开发模式和途径,形成系统化、协调化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

[2]高峻.生态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5-196.

[3]陆凤英,王录仓.节庆旅游研究文献综述[J].前沿,2007(8):33.

[4]马聪冷,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理论分析与案例解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98.

[5]程金龙,赵威.河南节庆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安徽农业科学[J].2009(3):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认识和思考
民俗文化 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