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江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之间的交往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跨文化的现象越发的普遍。现实生活中与翻译实践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让我们感知到跨文化的因素在双方沟通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语言文化才是翻译工作的基础,翻译要在语言文化这个大的背景下进行。本文基于这一背景浅谈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应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现象 翻译理论 联系 策略 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5-02
随着国家之间往来政策的逐渐开放,国际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因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交流,最主要的还是文化之间的交流。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一个群体的历史的沉淀,包括知识、文字、信仰、风俗习惯等。人类之间的交际是受语境制约的,所以交际与文化息息相关,人们交往的背景与基础往往是文化。然而文化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行为习惯以及背景的不同,影响了他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而这种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翻译这项工作就是将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相互的转化,并且这种转换是靠语际转换进行的。所以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所以跨文化的知识在翻译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能胜任翻译工作的人,必须是一个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人,必须精通跨文化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真正的等值,跨文化做到真正的等值。
一、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1.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 Sapir曾在书中说过,语言是不可能离开文化而单独存在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它主要包括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语言或者动作的交流过程,它指的是一个动态的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交际者将意义与信息赋予在这些肢体动作与非语言符号中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会收到很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一个群体,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在长时期内形成的风俗习惯、理念、思想以及行为、代表人物以及这个群体所散射出来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际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由于文化信息的不同、所传达的符号的不同以及感知能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交际结果的一个过程。
2.翻译与跨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翻译类似于写生,被要求一定要逼真、传神、生动、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个好的翻译工作,首先要研究原作的感情、思想、神韵与风格,然后用同样的感情基调、风格将原作用另一种文字表现出来,而且必须要与原作有一样的感情表达效果。翻译又好比摔跤,翻译者要有能力将对手举起或者抱起,并且还要具有将他翻译过来的力量,这种将之翻译过来的力量就是翻译者对原作的一种操纵力。翻译出的新作如同一个新生儿,外国的文作与本国的语言相结合,产生的这个新生儿就必须要继承原作的精髓,而产生于本国的母语中。若是翻译者仅仅只是知晓两种文字的表面,而不懂两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成语典故、著名人物、天文地理、俚语方言、著名事件与人物等这些知识,那么所做出来的翻译工作就会闹出笑话。举个例子,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正确的翻译过来,意思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若是翻译者不知道这句话中其实存在一个典故,那么就很有可能将这句话翻译成“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而事实上并非如此,“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出自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一个典故,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耶稣教徒拒绝遵守罗马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所以,“eats no fish”其实是表示“忠诚”的意思。to play the game 和 to play fair是一个意思,是“为人正直”的意思。再例如,翻译“South African leopard?鄄spot policy came under fierce black fire”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南非实行的豹斑式的种族隔离政策受到了黑人的猛烈抨击“。在这个句子中,“leopard?鄄spot”是一个专门术语。“豹斑”这个词出现在六十年代中期,南越的人民武装力量在站口区建立了很多小块的根据地,在美国的军事地图上就显示除了诡异的“豹斑”状的标示区,以后“豹斑”这个词就用于了政治术语,指的是白人种族主义者将黑人驱逐到小块的根据区的种族迫害政策。
二、跨文化交际翻译策略
1.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模式下的翻译工作
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需要着重注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背景、思想模式、风俗习惯、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都会导致思维模式的差异,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的背景下,思维模式的差异更为突出,差异也更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这些因素都要被考虑在内,不能忽视任何一项。当对外文进行中文翻译的时候,要着重考虑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要深入的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西方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比较偏向于形象思维,在思考时善于在整体上进行分析与融合,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也比较形象化与整体化;而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他们比较倾向于将一件事情细化分一个一个小的模块,再逐渐的进行分析与解读。这样的一种思维差异直接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所以在翻译时要着重考虑。
第一,在汉语中,比较注重“意合”,而外语中更注重“形合”。汉语的意思中更加重视一句话中的意思的重合,每句话所表达出的内涵都比较统一,因此文章中的句子多比较松散,同时具有很大的可变化的空间,虽然含蓄但是韵味十足;而西方语言注重思维型,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用多个关联词与结构联句显意。所以句式结构多很严谨,逻辑思维性较强。
第二,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上。中国的文化默认都是从整体来考虑与观察事物,习惯性的将多种事物看作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认识方法同时体现在语言心理上,也就是行为主体表现在行为事件中。因此,在中国的惯有论述方式上,往往将行为主体当作一个概念,被隐藏在语言表达中,并不会直接的体现出来。而在西方的文化思维中,往往将主观与客观放在两个对立面上,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将主语和谓语区分的非常清楚,除了祈使句外,每一个句式中都不能少了主语的存在。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有意识的对汉语添加主语。
2.文化习俗差异下的翻译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民族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风俗习惯的不同会给不同文化的人们带来交流与理解上的困难,例如在西方国家,当人们形容某个地方人特别多,特别拥挤的时候,会说“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意思是人挤得像沙丁鱼的罐头一样;而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则会说“人挤得像是下饺子一样”。由于大部分外国人都不知道“饺子”是一种什么东西,而中国人也很少知道什么是“沙丁鱼”,所以文化习俗的不同则造成了双方在理解对方意思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于这些差异,在进行翻译时就要注意同化。笔者在这里举个例子:中国人所说的“天生有福”,在俄语中的说法是“穿着衬衣生下来的”,在英语中的说法是“生来嘴里就喊着一把银钥匙”,在德语中的说法就变成了“梳好了头才出生的”。如果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前根本不懂这些文化的差异,那么所翻译出来的作品就会让读者产生疑惑,同时也会扭曲了翻译原文的意思。
3.地域文化差异下的翻译
由于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带来的地域的、文化上的差异,是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进行处理与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不同地域上的人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首先对于比喻上,东西方对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比喻。例如狗,DOG一词,在东西方的理解上差异是很大的。在中国人的理解中,狗往往是一种比较低贱的动物,经常用狗来代表贬义词与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来形容那些地位较低的人物,一次来羞辱、讽刺他们。这些从带“狗”的词语中就可看出,例如“走狗”、“狗急跳墙”等。而在西方人的理解中,狗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动物,而且地位也比较高,西方人常常用狗来形容自己非常喜欢或者自己非常尊重的人,以表示敬爱的感情,在词语中有“top dog”一词,意为“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一词表示的是“幸运的人”。又例如在中国,“龙”是神圣的象征,中国人将龙视为权威、高贵、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国家中,龙指的是一种怪物,代表凶残的意思,从这些就可以看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多么的大。
通过以上对于翻译与跨文化交流之间的讨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跨文化交际对于促进双方沟通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当翻译工作者进行翻译工作时,要着重考虑两个或者多个文献中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民族差异以及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了解了这些,在构件沟通的桥梁时,翻译工作者就可以排除文化上的障碍,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在客服文化差异的同时,做到尊重他国的文化,保留本国文化的精髓,从而达到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初华.翻译与跨文化交际[J].人资社科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26(10):270-271.
[2]王丽娜.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27(05):69-71.
[3]姚柳虹.翻译中跨文化交际因素浅议[J].考试周刊.2011.(7026):43-44.
[4]姜炳军,魏翊荣.翻译与跨文化交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9.20(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