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玉路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5-02
我认为:口算是一种不用计算工具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法。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式,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所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
二、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口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就用掉了几麻袋的草稿纸。通过介绍数学家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三、培養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所以,教学中尽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防止错误,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口算教学工作,那就一定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加强基础口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五、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平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纠正小学生计算中错误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而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面对这种情形应对措施②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口算练习做得少。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口算训练。
六、坚持口算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要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口算技能,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口算就必须经常化,并针对儿童的特点,形式要灵活多样化,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例如,在新授课前,教师可以用翻版卡片、口算表等训练学生口算,并让他们说出有代表性的题目的口算过程;在解答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算式的数字特点,凡是能口算的地方,就应适时引导学生口算。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口算练习。如利用“动脑筋填空”等形式进行口算,并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如:9()=2+1,()=6-2,()=7-2等。又如3×9=27、9×3=()、27÷3=()、27÷9=()。这些能训练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可以经常设计类似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口算能力。
总之一句话,口算既是培养学生的速度,也是培养学生的准确率,从而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