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少伟,宁敏,徐迎波,王程辉,徐志强,胡永华,董秀丽,张文成(.烟草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30088;.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30009)
鸢尾根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的研究
任少伟2,宁敏1,徐迎波1,王程辉1,徐志强1,胡永华1,董秀丽2,张文成2
(1.烟草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88;2.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以鸢尾根为原料,采用食用级乙醇水为溶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出鸢尾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pH值为7的条件下,用10(v:m)倍于鸢尾根的70%乙醇,提取2 h /次、2次,鸢尾黄酮提取效果最好,得率在5%以上,提取物中黄酮含量大于15%。
关键词:鸢尾根;黄酮;提取工艺
鸢尾根(Iris tectorumMaxim)是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生长在开阔的山坡草地[1],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贵州等地。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等功效物质[2],可用于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咽喉肿痛、痰咳气喘[3]。鸢尾根晒干后可散发出令人愉悦的类似紫罗兰的香味,因此被用于很多香水中;同时鸢尾根中的黄酮类物质在裂解过程中会产生致香成分,大大增强其在焦甜香类产品中的应用[4]。查阅相关文献,以鸢尾根为原料进行鸢尾根黄酮提取分离的文献报道很少,为此,本文拟进行鸢尾根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以期为后续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1材料与设备
鸢尾根,购于亳州药材市场;黄酮标准品:芦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醇,食品级;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UV1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
1.2材料的处理方法
鸢尾根干燥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混合均匀备用。
1.3鸢尾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3.1测定波长的选择与标准曲线的绘制[5]
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3.2mg用70%乙醇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各加入体积分数70%乙醇6mL和5%亚硝酸钠溶液1.00mL,摇匀,放置6min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1.00mL,摇匀,放置6min;然后再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10.00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以第一支试管溶液为空白,用10mm比色皿,在200nm~600nm扫描,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然后在此波长下测定不同浓度的芦丁吸光度。以样品浓度X为横坐标,吸光度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99X+0.0094,R2=0.9995。
1.3.2提取液和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取1mL提取后的试液按1.3.1的方法测定样品的吸光度Y,然后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1.4实验设计
1.4.1单因素实验
影响鸢尾根中总黄酮浸取效果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料液比、浸取时间、温度、次数、pH值等,分别对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确定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及适宜范围。
1.4.2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影响突出的因素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1单因素试验
2.1.1溶剂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图1)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对鸢尾根进行提取,可以发现,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提取液颜色由褐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当乙醇浓度低于50%时,杂质含量高,浓缩、分离有困难。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在60%~80%时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率和浸膏黄酮含量都较高。如对黄酮含量要求更高,可选择95%的乙醇。
图1 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1.2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图2)
以溶剂可以浸没鸢尾根为最低标准,选择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料液比的增加,提取率也随之提高,当料液比为1∶10时,浸膏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随着料液比的增加,浸膏总黄酮含量略降,为此料液比选择在1∶8~1∶12为宜。
图2 固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1.3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图3)
由图3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浸取率越高,浸膏黄酮含量越大。这是因为鸢尾根黄酮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浸取液的黄酮浓度增高,同时由于粘度减少,扩散系数增加,促使提取速度加快,浸取率提高。当温度过高时,某些活性成份可能遭到破坏,杂质溶出增多且操作成本增加。综上所述,提取温度选择在70~90℃为宜。
2.1.4溶剂pH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图4)
由图4可知,鸢尾黄酮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提取,当pH=6时黄酮提取率最大,但当pH值过高时,强碱加热会破坏黄酮类化合物母核,致使浸取率和浸取物黄酮含量降低,故pH值以5~7为宜。
2.1.5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图5)
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提取率增加,由图5发现,在2h之后,提取时间的长短对提取率影响不大,可能原因是鸢尾根已粗略打细,在2h后鸢尾根细胞内外浓度已达到饱和,所以从省时、省力、省财的角度考虑,选择提取时间2h为佳。
图3 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图4 pH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图5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pH为影响因素,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L9(34)正交优化提取工艺,考查综合因素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鸢尾根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试验水平见表1,试验方案与结果见表2。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四因素对鸢尾根中粗黄酮提取率影响大小:A(乙醇浓度)>C(提取温度)>D(pH)>B(料液比),其中乙醇浓度为显著条件。
从表2可知,通过直观分析得到的最优组合是A2B1C2D3,而通过极差分析最优组合是A2B2C2D3,二者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验证。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表4 验证试验方案与结果
验证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A2B2C2D3方案的粗黄酮提取率略大于A2B1C2D3方案,表明在温度80℃、pH值为7的情况下,用10倍于鸢尾根量的浓度为70%乙醇溶液,浸提2次,每次2h,鸢尾根黄酮提取效果最好。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鸢尾根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80℃、pH值为7的条件下,用10倍于鸢尾根量的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2h/次,提取2次,鸢尾根黄酮浸取效果最好,浸取率在5%以上,浸出物黄酮含量大于15%。该工艺操作安全、简单、可靠,较适于鸢尾根黄酮提取物的工业化制备。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61.
[2]李小飞,李冠.喜盐鸢尾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25(4):550- 553.
[3] Mahmood U,kaul VK,Jirovetz L.Alkylated benzoquinones from Iris kumaonensis[J]. Phytochemistry,2002,61: 923- 926.
[4]Sato Y,Itagaki S,Kurokawa T,et al. In vitroand in vivo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1,403(1- 2): 136- 138.
[5]易建华,朱振宝.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芹菜黄酮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10): 92- 96.□
doi:10.3969/j.issn.1008- 553X.2015.01.008
中图分类号:TQ6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553X(2015)01- 0036- 04
收稿日期:2014- 09- 09
基金项目:烟草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开放课题基金项目“鸢尾根黄酮的靶向分离及其在焦甜香品类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920140109016)
作者简介:任少伟(1988-),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超级加工;通讯联系人:张文成(1973-),男,博士,教授,从事农产品超级加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工作,15665516373,0551- 62902862,zwc1012@163.com。
Optimum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Flavonoids from Orris root
REN Shao-wei2,NING Min1,XU Ying-bo1,WANG Cheng-hui1,XU Zhi-qiang1,HU Yong-hua1,DONG Xiu-li2,ZHANG Wen-cheng2
(1. Anhui Key Laboratoryof Tobacco Chemistry(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LTD),Hefei 230088,China;2.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Bio- processfromMinistryofEducation,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Abstract:The optimum extracting technology of flavonoids from Orris root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factorial and orthogonal design.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re temperature of 80℃,pH of 7,70% ethanol to Orrisrootweight of10∶1(v:m),extract time of 2 hours and extracting 2 times. The flavonoids yield was above 5% and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extract was above 15%.
Key words:Orrisroot;flavonoids;extractingtechnology